話落,就踏波而去,離開了沱江。
望著韓湘子離去的背影,那巡江水丁心中頓感不妙,急忙一頭鑽入水底,分開水道,來的那水府大殿中,稟道:
“啟奏殿下,先前那韓湘子來沱江了!”
“這道人所謂何來?”
另一邊。
敖睚一臉不善問道。
彼時,在場水府眾臣也麵麵相覷。
“這韓湘子讓殿下五日之內,再去陽亭府布雨,緩解災情。”
“若是不肯,他手上還有寫好的文檄。”
那巡江水丁小心翼翼說道。
“真是豈有此理!”
“上次,本神已在那陽亭府下了一場雨,沒想到這韓湘子如此不識抬舉,而今又在摧雨,真是不把我沱江水府放在眼裡。”
聽到此話,敖睚氣得目眥欲裂,勃然大怒道。
“殿下乃堂堂一府之主,豈可讓人拿捏了?”
“倒不如,咱們先下手為強,參那韓湘子一本!”
金盔鱔將站了出來,提議道。
話音落下,便有人讚成道:
“尤後將軍此話在理,那韓湘子欺人太甚,若不施以懲戒,日後我等司雨,豈不是要聽他的了?”
然而,亦有人反對:
“可若是那韓湘子的文檄真的能上達天聽,我等又該如何?”
“殿下,此事得從長計議,必須弄清楚那韓湘子底細來曆才是!”
見狀,敖睚把手一抬,示意眾人止聲。
隨後,他望向鱉臣,問道:
“紅鯉已去了人間快旬月了,如今可有消息傳回?”
“稟殿下,還未有消息傳回。不過,人倒是可以聯係上。”那鼇臣答道。
“那就讓她儘早回水府,不得再拖。”
聞言,敖睚沉吟一二,便命令下去。
這旬月以來,敖睚也沒閒著。
那掌雲控電之鬥,他已然祭煉完成。
有這一門真器在手,敖睚自覺便是星君也可鬥上一鬥。
豈能受此屈辱?
更為重要的是,此寶已能變化隨心。
雷部的人哪怕查起,那掌雲控電之鬥也能幻化成沱江水脈,蒙混過去。
……
眨眼間,已過了一日。
這日,夜裡。
有一赤色流光,自天穹之上疾馳而來,轉瞬之際便落到了那滔滔沱江之中。
這赤色流光,一入湖底,就幻化成一位紅衣女子。
她身穿鱗袍珠裙,模樣明豔,體態輕盈。
正是沱江水府的紅鯉。
得知紅鯉回了水府,敖睚便連夜喚來水府大臣到殿,共議大事。
“紅鯉見過殿下!”
紅鯉入殿,當先就對做在龍椅的魁梧人影,恭敬一拜。
“紅鯉,快與本神說一說,你打聽那韓湘子的情況如何了?”
對此,敖睚未曾在意,立馬抬了抬手,就急不可耐問道。
“稟殿下,這韓湘子來自終南山,兩載之前才下山遊曆人間,期間,他去過平川府,結識了那青雲觀的觀主白須道長,也去了雲夢山,結識了王敖老祖等人。”
“前些時日還去了鏡山,結識了……”
紅鯉答道。
“夠了!”
“本神不想聽這些,你隻需告訴本神,那韓湘子師何門,師尊是誰?”
“這些你可有打聽?”
聽到這裡,敖睚不耐煩打斷道。
紅鯉說韓湘子到過什麼地方,結識什麼人物,這些信息壓根不是他想要的。
“打聽了,但…但一無所獲……”
見府主動怒,紅鯉趕緊低下頭來,小聲道。
“那你究竟知道什麼?”
聞言,敖睚登時氣急敗壞起來,嗬斥一聲。
見狀,紅鯉急忙跪倒在地,解釋道:
“殿下,那韓湘子就出自終南山,至於師門,終南山就隻有一個樓觀派,小妖懷疑那韓湘子的師尊是一得道高人,未曾開宗立派過。”
“至於他的師尊是誰?小妖走訪多日,實在不知。”
“不過,有一次那韓湘子得罪了七厄派的人,不久之後,那七厄派就被除去了,有人說是韓湘子施法請來了天上仙人,剿滅了七厄派。”
話音落下。
殿內,群臣不約而同對視了一眼。
對此,敖睚便問:
“爾等有何見解,不妨說來聽聽。”
不多時,便有群臣紛紛道:
“殿下,末將以為紅鯉猜的不假,那韓湘子應該並無師門,其師尊大有可能是為世外高人。”
“那樓觀派,末將聽說過,門派裡雖有真人坐鎮,但不值一提!”
“這七厄派,微臣也有所耳聞。”
“據說是陰山一派出走的一逆徒所建,專司害人之事,行悖逆之法,其掌門也有道家真人修為,人間玄門之中,難覓對手。”
“玄門之中,凡是修為有成,能請神通幽的道人大有人在。”
“以微臣看,那韓湘子能請神下凡,覆滅七厄一派,不足為奇。”
“……”
水府這些鱉帥鼇臣,鱔將蝦妖們各抒己見,議論不停。
敖睚把一切聽在眼裡,見眾人吵得熱鬨,他卻一言不發,而是暗自思忖那韓湘子的真正底細來曆?
待眾人商榷忘了,不由得各個望向他,似在等敖睚拿主意。
“本神已決定了,此番不再陽亭府下雨。”
“同時,也奏表雷部,言那韓湘子僭越我沱江水府一事。”
半響後,敖睚衡慮了一二,才沉聲道。
如今,敖睚已有了萬全之策。
他擔任沱江水府這一百多年,不說勤勤懇懇,但至少也保了陽亭府風調雨順。
唯獨在兩次陽亭大旱時,才動過些許手腳。
但恰逢旱年,人間少雨,他陽亭府半載不曾下過雨,哪怕問責下來,就說沱江少水,一應水族生存尚難,百姓也求,自然是難以為繼。
哪怕雷部問責此事,敖睚自認還能瞞得過去。
此外,奏表雷部,告那韓湘子僭越罪,順便也能挖出他是何來曆?
背後究竟有無高人。
“好!”
“殿下既要狀告那韓湘子,我等便是證人了。”
此話一出,水府眾臣立馬響應,極力支持。
看到眾人如此讚成,那敖睚二話不說就命人取來筆墨,在折子上痛陳韓湘子僭越之權,挾一地惡民,迫使他推風布雨,外加愚弄百姓,竊取香火一罪。
未幾,敖睚就洋洋灑灑寫了幾百餘字。
待筆停,他便親自拿來水府神印將其蓋上,念了遍雷部律令後。
眾人就見那奏折無火自焚,化作一道雷毫之光,衝出沱江,升入那青冥之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