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災劫已滿,西伐大業已畢,眾將士班師回朝一)
“王禪道兄,不必心憂,你那徒兒,本宮已為他掐算了一卦,隻會受些皮肉之苦,並未性命之憂,權當磨礪一下心性。”
“反倒是那玄武關裡還有一樁美滿姻緣與他際會。”
王嬋老祖這聲低呼,可讓場上不少真人望了過來。
雖然來時,知道此番與散教開戰,難免有些凶險。
豈料,屁股還未坐熱,就聽說了此事。
一時之間,大殿之上那些新晉玄門俊傑,大多人人自危,臉色有些難看起來。
再怎麼說,秦漢在玄門年輕一輩弟子之中,實力不差,也算略有名聲。
那驪山老母聞言,知道王嬋老祖愛徒心切,不禁笑了一聲,安慰道。
“娘娘說的不錯,王禪道兄不必過於擔心。”
韓湘子注意到這一幕,也走了過來,對王嬋老祖開口。
“有娘娘與真人此言,老道就放心多了。”
聽到此話,王嬋老祖鬆了口氣。
“娘娘,你這身邊這位孩童,倒麵生的很,此前貧道去你驪山怎未曾見過?”
韓湘子走來與驪山老母問好時,忽見她身邊跟有一十二三歲的少年,這少年生的麵如傅粉,唇紅齒白,很是得人喜愛。
更為關鍵的是,此子修為居然已凝聚一朵人花。
放眼當今道門年輕一輩中,他的實力絕對是前五之列!
“韓道兄,這位是師傅在路上收的一位弟子,名為薛應龍。此前是被一山神撫養,自幼修行。”
還不待驪山老母解釋,樊梨花便妙目一轉,拉著薛應龍,與韓湘子介紹道。
話音落下。
韓湘子與敖皎不約而同麵色微變。
這薛應龍可不是旁人,他前世乃是洪崖老祖身邊的角栗小仙童!
果然,韓湘子心中一怔時,那驪山老母也似笑非笑望著自己。
多半也知曉了這薛應龍的來頭。
樊梨花說完,就低下螓首,對薛應龍吩咐道:
“應龍,這位是當即玄門之長洞簫真人,還不趕緊拜見?”
聞言,那童子就立馬對韓湘子拜道:
“小道見過洞簫真人!”
薛應龍剛行完禮,目光掠過韓湘子,落在身後那肩若削成的女子時,忽地眸光一亮,脆生生問道:
“嗯?這位仙子看上去,好生熟悉,伱我之前是見過嗎?”
“沒見過。”
敖皎與韓湘子對視了一眼,隨即搖了搖頭。
既然驪山老母未曾告知這薛應龍的身份,敖皎也選擇瞞下去。
再則而言,這薛應龍年紀也小了些。
“但我見你也有些眼熟,你這小道若覺得投緣,今後你我姐弟相稱如何”
敖皎眼波一動,盈盈問道。
話落,那薛應龍滿心歡喜,十分嘴甜叫道:
“應龍拜見仙子姐姐。”
“應龍弟弟,不必多禮!”
敖皎素手微抬,黠笑一聲。
收下薛應龍為義弟,自己就可照拂於他,也算完成了師尊的囑托。
再怎麼說,這薛應龍前世之身角栗小仙童與她俱是出自藏真宮。
敖皎與薛應龍說笑時,前來的不少真人已是攜帶門中高徒,來拜會韓湘子了。
等大家彼此招呼打完,已快過去了小半時辰。
韓湘子正欲吩咐眾人入座之時,那驪山老母不禁鳳目一抬,望向天外。
而韓湘子此刻神魂之中那太乙仙籙也兀自微顫,發出道音來。
察覺於此,韓湘子心中一喜,明白是度人道君與清微道君二人來了。
當下,他快步走出大殿,前去迎接。
可驪山老母也跟了過去。
“嗯?”
“洞簫真人與驪山老母這是?”
對此,眾人一頭霧水,有些不明所以。
“是湘子師弟請來的青玄左府的上仙到了,大家不妨一道前去迎接。”
孚佑星君似想到了什麼,趕緊與眾人言道。
他話音落下,大殿之中這些真人們,無不神色大變,相顧駭然道:
“什麼?!”
“果真是青玄左府是上仙?!”
“青玄左府可是歸太乙救苦天尊所執掌,看來此前純陽真人說洞簫真人依了天尊旨意,召集我等對付散教一事,竟是真的?”
“我等哪怕是成仙,窮儘一生,也就隻能混個六七品正神,還並非直授天庭,而是八部。”
“眼下,那青玄左府來的上仙,定然是上神之列,難得一見,得趕緊瞧瞧才是!”
“……”
緊接著,滿堂嘩然,大家一窩蜂向外走去。
剛一到外麵,就見虛空之上,有兩道好似仙河一般的匹練,疾馳而來。
等來到跟前,才發現是兩方碧靄彤彤,寶光四射的仙輿。
在那仙輿上方,共有兩位仙容尊儀,神威赫赫上仙屹立,其身後跟著的十四位仙機不凡,儀容有度的仙卿。
幾乎是清一色的道門星君修為。
“恭迎度人道君、清微道君以及眾仙卿!”
見到這些人,韓湘子當即稽首一拜。
同一時間。
王敖老祖、王嬋老祖、金刀聖母、升玄真人、張天師、正懿真人等輩反應過來之後,也是趕緊恭身道:
“恭迎度人道君、清微道君以及眾仙卿!”
望到這一幕,度人道君、清微道君二人微微頷首。
豈料,目光掃去之時,見到了韓湘子身旁的驪山老母,當下這二人趕緊落下雲頭,道:
“不知紫元君娘娘在此,適才是二仙孟浪了。”
“無妨,且進門一敘。”驪山老母不拘小節,道。
而眾人見到這兩位青玄左府的上仙在驪山老母麵前,這般拘謹,驟然心頭一凜。
怕不是這驪山老母有道門大帝修為?
若如不然,何需這二位上仙如此敬重。
在度人道君與清微道君二人落下雲頭後,餘下那十四位仙卿也收了仙輿,跟了過來。
望到這一幕。
呂洞賓主動上前招呼。
對於這呂洞賓,那十四位仙卿大家是知道其來頭的。
明白是天庭之中,正風頭正盛的五品正神孚佑星君。
前世還是東華帝君。
一行人來到大殿之中,主位之上,坐的是驪山老母、度人道君、清微道君三人。
其右一列,便是韓湘子、呂洞賓、敖皎、樊梨花等眾。
其左一列,正是那十四位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