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除了封王拜侯的皇室宗族和大功臣外,朝廷官員中以三公九卿最為尊崇,其中三公則是百官之首。
司馬,掌管天下兵馬。
司空,掌管天下的水利、建築。
司徒,掌管天下的土地、百姓戶口。
禪讓大典這一天。
文武百官早早便到了禪讓台守候,而三公則會親自去寢宮中迎接皇帝,一路隨行到禪讓台。
董卓掌控洛陽後,自封相國,地位尤在三公之上。司空常年空置,大權被董卓把持,他隻留下司徒給王允,讓他輔佐政務。至於司馬,董卓封給了劉虞。
公孫瓚死後,董卓聽從李儒的建議,封袁紹為大將軍,封劉虞為大司馬。據消息回報,司馬大人現在已經是個死人了。
所以,雖說是三公迎奉皇帝,其實也隻來了王允一人。
數十個死士擦乾刀口上的鮮血,守在了獻帝寢宮外麵,王允獨自走了進去。
“司徒公,你們還是出手了······”
見到獻帝劉協拉著皇後伏壽的手坐在正位上,有些愁然地看向他,王允跪拜道。
“讓陛下和皇後娘娘受驚了。”
“陛下身邊董賊的耳目眾多,這等機密大事,我等實在不敢事先稟告陛下。”
“逆賊董卓現在正前往禪讓台,請陛下和皇後娘娘快些換了便服,從宮中密道離開吧。”
劉協一怔,詫異道。
“沒想到司徒公還知道長安密道?”
王允微微一笑,迎向獻帝的目光解釋道。
“皇宮在興建之初就設有密道,此事除了皇室,朝中三公之中也是口口相傳,隻為應對如今這樣的情況。若非十常侍之亂中洛陽密道已經暴露,或許當初就能帶陛下逃出董賊魔掌了。”
劉協倒不是真責怪王允知曉了這個秘密,他還真沒把這個密道看得太重。聽到王允的解釋,他輕輕歎息,有些茫然。
“可如今這天下,我逃出長安後又該如何自處?”
沒錯,堂堂皇室竟然到了要靠密道逃出皇宮的境地,那天下間到哪裡才能算是安全呢?
“司徒公,我逃出去後,投曹操如何?”
王允有些語塞,但他還是開口道。
“曹操,我原本以為他是忠臣。可惜大錯特錯。”
“這些年我細細想來,總算是想明白了,曹操當初向我借刀,要殺的不是董卓,而是我。陛下,曹操乃是亂世奸賊,絕不可信。”
劉協點點頭,朝中忠於皇室的早已所剩無幾,王允、伏完可以說是他最親近的人。這兩人對他而言,如師如父。王允的話,他十分相信,他又問道。
“那劉備呢?”
劉備是漢室宗親,和劉虞、劉焉、劉表的那種冷漠不同,劉備曾參與了諸侯伐董。而今劉備坐擁徐州,在諸侯中也有了一定實力。
誰知王允依然搖頭。
“劉備,賢名遠傳,常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標榜自己,看似擁漢,實則是借助漢室餘威罷了。他若真有心,早該聯合曹操,兵向長安了。可他卻悶聲發展徐州,直到現在袁紹南下了才出兵幫助曹操抵禦袁紹。可見此人心中真正的想法是積蓄實力,爭奪天下。這些個漢室宗親不但容不下陛下,恐怕還巴不得陛下死在董卓手中吧。”
“孫策和公孫瓚原本倒是個好的選擇,隻可惜孫堅偏偏是死在了劉表手中,公孫瓚又被劉虞出賣給了袁紹。”
劉協有些沉默。天下之大,哪還有他這個皇帝的去處?
所以,王允知道伏完是想讓陛下逃出去,日後能複興漢室。
王允沒對伏完說實話。
他看得更透些,普天之下,陛下能依賴的隻有身邊的他們罷了。
他們若死,大漢就亡了。
“陛下,喜歡學醫嗎?”
劉協微微一窘,連伏壽都偷笑了一聲。
“沒想到司徒公也知道了。天下殺戮太多,朕原本隻是太閒了,就找些醫術來看看。沒想到後來就迷上了。”
王允也笑了,但他不是取笑,他感到很欣慰。
武略不行,天下必有萬人敵的豪傑可以輔佐天子。
謀略不行,天下必有神謀鬼算的策士可以輔佐天子。
政略不行,天下也會有像他這樣的奸猾之徒可以輔佐天子。
但心懷天下的君王並不是每個臣子都能遇到。
若非兩任昏君留下了這個絕境,陛下定能成為一代明君,流芳百世。
王允暗暗斷言。他從懷裡拿出了一本書呈到了劉協麵前。
“嗬嗬,陛下能有醫者仁心,何須羞愧?老臣這有本醫書,是收集來的孤本,送給陛下,希望陛下以後能懸壺濟世,一生平安!”
劉協接過醫書,愣了愣,見王允目光熾熾地看著他,他恍然道。
“······司徒公的意思,朕懂了。”
王允點點頭,又從懷裡拿出一塊綢布,翻開後是一支精美的鳳釵。他遞給伏壽。
“這是你父親讓我交給你的。他去給我們爭取時間了。”
短短一句話,劉協和伏壽不難明白這其中包含著怎樣悲壯的決意。伏壽接過鳳釵忍不住流下淚來,劉協輕輕抱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