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除了選擇題,其他全部都使用了工整小楷進行答題的情況下,完成作文以外的題目,蘇杭依舊隻用了堪堪一個小時時間。
蘇杭依舊無視。
因此選‘c’。
同樣的三道題12分,蘇杭這次用時更短。
總計12分的一道大題,不到五分鐘就已經搞定。
迅速瀏覽。
打定主意,蘇杭呼了口氣,拿起一旁的圓珠筆。
這麼流暢地答完了幾道題目,蘇杭感覺自己的心情已經放鬆下來。
填上答案,蘇杭轉向第一題,拚音挑錯。
這篇課文選段附帶三道題。
不過,蘇杭還是堅持到最後一分鐘,才和周圍同學一起交卷。
記憶中這是一道成語挑錯,要求選出沒有錯彆字的一組成語,因為這是曾經蘇杭最怵的一類語文考題,原本時間線上,考試結束立刻翻書確認,這才有了更多印象,重生後記憶銳化,得以想起。
呆呆看了一會兒,雖然吧,很快反應過來,這道《故都的秋》,恰好也在習題冊上做過,但,蘇杭還是感覺有些無措。
不知過了多久,當蘇杭感覺周圍人越來越多,再次抬頭,找到自己沒了表帶的黑色電子表看了眼,已經8點13分。
蘇全民看著兒子往外走,笑著沒動,何芬卻追出來:“媽覺得和你一樣高那個就不錯,又是咱一片的。能坐車上學那個,還是彆攀了,將來你受委屈。”
不過,顯然適合寫成抒情文的一個題目,對於重生前多年在外打拚習慣背井離鄉的蘇杭來說,倒也容易,轉眼已經有了諸多感悟,以及一些可用的詩詞、名句等素材。
選‘a’。
第一組,看了兩遍,沒找到錯誤,蘇杭又有些慌。
回來時,恰好碰到某個今天穿了一件白色長裙的嬌俏姑娘趕到,兩人對視,陶暖瓷笑著說了句‘加油’,才走向側前方自己的位置。
目光找尋第二道選擇題。
大不了,下次再來。
自己是6月13日回到這個時代,距離期末考試13天時間,那些日子,很可能正是期末試卷的擬題階段。
第三組,委曲求全的‘曲’,用成了‘屈’,這個太容易了。
早知道,就應該悄沒聲地苟著啊。
這都哪跟哪?
蘇杭假裝沒聽到,無視路況地騎上車,還有種朝巷口已經在等待的某個家夥撞過去的衝動。
既然如此,有多少本事,就用多少吧!
或許是銳化的記憶還在起著作用,從頭到尾,蘇杭對各種客觀題的思路都很清晰,加上過去一段時間的填鴨式學習,很多都如同複印般刻在他腦子裡,哪怕少數沒見過的完全生題,也能從記憶裡找到類似的參照。
現什麼現!
那麼一折騰,至少穩穩的一兩百分,沒有了!
無措、後悔、糾結、彷徨……
插科打諢的‘諢’,這裡用成了三點水的‘渾’。
迅速將靈感記在一旁的草稿紙上,蘇杭分了一點心思偶爾構思,更多注意力重新轉向前麵的試題。
不僅如此,蘇杭迅速掃過整道題,都沒有找到‘鳩占鵲巢’,或者‘鳩占雀巢’。
然而,《包工身》也沒了,本來的位置上,是鬱達夫的《故都的秋》選段。
稍微看了眼,一時間不知道有沒有原題,就覺得非常熟悉,因為‘a’、‘b’、‘d’三組的錯誤之處,在蘇杭眼裡簡直一目了然。
記得有個詞,叫‘蝴蝶效應’,細節上的微末擾動,就會影響全局。
試卷從前麵依次傳過來。
這是早戀啊!
你們應該堅決批判啊!
還要看看?
蘇全民也湊熱鬨,笑嗬嗬道:“兩個是多了點,咱可不興這樣,挑一個就行。”
於是,往前推。
蘇杭:“……”
這又不是高考。
看到題目,蘇杭記起,這一次……倒是沒變,曾經應該就是‘故鄉’。
確認這一點,蘇杭隻覺腦子嗡了一下。
反正,自己已經改變了化肥廠那邊的事情,父親工作有望恢複,也不會再有曾經的某些隱患,何況,接下來的暑假,乃至以後,自己也能做很多事情。
留給作文時間將近一個半小時。
這一句招呼,卻是又引來周圍一片目光,基本還是上周四譚曉磊那句話之後的彆樣眼神。
前兩道與習題冊上一樣,最後一道也隻是略微調整。
隻可惜,因為當初的印象太淺,提前沒能想起來。
進入校園,張溢去了他在後麵操場上的考點,甘欣比較幸運,考位在教室,蘇杭則來到高一教學樓東側自己的位置。
等監考老師收走了試卷,蘇杭依舊坐在座位上,沒有了無措,沒有了後悔,沒有了糾結,卻還是彷徨。
現在……
這算個什麼狀況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