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糾結
因為是一座城市就有超過10萬本以上消費潛力的大都會,蘇杭之前在首都待了5天,三天簽售,一天接受采訪,還有一天短暫休息。
這次來到冀北的常山,本來隻計劃待一天,簽售加采訪,然後就將乘坐飛機趕往西邊鄰省的又一個省會。
鐘長林為了提高效率,差旅方麵也是不惜成本。
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上午的簽售都還沒有結束,家鄉就有消息傳來,而且一個接著一個。
首先是《青年日報》一位和鐘長林相熟的領導把電話打到眾人下榻的酒店,悄悄告知了某個消息。
隨後,河元那邊,鄭春打來電話,因為覺得事情太大,讓蘇杭趕緊出出主意。
再接著是蘇杭父親蘇全民。
老爹沒什麼事情,就是聽到了消息,高興。
待到下午,蘇杭就讀的河元二中副校長蔣文萍同樣把電話打了過來,問蘇杭知不知道什麼情況,因為有人找到學校了解情況。
不知道是不是騙子?
最後是河元市政府摻和進來,表示已經確認了,不是騙子,希望蘇杭趕緊回去,說大概率還有後續,正主不在可不行。
忙碌一天後的酒店內,蘇杭和鐘長林麵麵相覷。
前些天還談到央視,鐘長林說不可能,蘇杭琢磨琢磨,也覺得不可能,沒想到,想什麼來什麼,人家還真來了。
不過,又有個問題。
央視打聽的事情,和蘇杭的少年作家身份沒關係,和這次正在巡回簽售的《數不清的流年》也沒關係,甚至和蘇杭身上其他自認為拿得出手的‘光環’都沒關係,竟然是因為一份‘送戲下鄉’地推方案。
當場找來早餐時看過的報紙。
蘇杭和鐘長林一番分析,還是鐘長林敏銳一些,換位思考一番,準確劃出了報紙上那篇文章的重點:一舉三得。
簡單來說,這個……很導向!
顯而易見啊,‘讓劇團得到工作,讓酒廠得到宣傳,讓百姓得到娛樂’,這種事情,上麵怎麼可能會不樂意看到?
現在的問題是,然後呢?
根據得到的消息,央視那邊,主要是在打探《青年日報》上文章的真偽,今天折騰一天,《青年日報》,鄭春,蘇杭的母校,甚至河元市裡,該聯係的都聯係了,那麼,該證實的,也都證實了。
再回去,還能做什麼?
再說巡回簽售的事情,常山這邊算是結束,但,鐘長林分組安排之下,前麵連續三站可都是已經確定了,宣傳也打出去了,相應書店,地方媒體,甚至連其中一條線上的飛機票都已經提前預定。
突然撂了,經費損失也還罷,書店、媒體還有讀者,全被放鴿子,那可是一下得罪三群人啊。
關鍵是央視那邊也沒什麼準信。
如果回去了,之後什麼都沒發生,那樂子可就更大。
這麼一直糾結到晚間火車都要開動。
下一站是晉陽,距離常山隻有一百多公裡,因此坐火車,預計淩晨抵達,休息一晚,恰好明天開始工作。
如果要回商都,倒是也有晚間的火車,路途長一些,明天早上到家。
蘇杭讓鐘長林決定,鐘長林難以抉擇,推了回來。
眼看一圈人為難,蘇杭乾脆不為難了,又不是老天爺,一句話就要提前三天焚香沐浴什麼的,愛咋咋地,去晉陽。
於是趕火車。
上了車,淩晨到了晉陽,鐘長林反而後悔了,說還是該回去,如果蘇杭真能在央視露露臉,哪怕和書的事情無關,但博藝自己關聯起來不就行了,到時候,比一群人在國內轉一圈還管用。
不過,都已經到了,也沒法再折騰,鐘長林能做的就是查詢接下來幾天從後續三個站點到商都的飛機。
隻要那邊有信傳來,隨時出發。
蘇杭一行人不知道的是,他們在這邊糾結時,央視也在糾結。
領導讓確認一下事情真不真,下麵人很儘職,結果就是,不僅直接把‘送戲下鄉’地推方案的完整傳真副本拿到了手,還得到了更多消息,比如,某個少年竟然還提議了家鄉與一份雜誌聯合舉辦征文活動。
美麗河元!
當下正如火如荼。
另外,某人的書法,某人的學習成績,乃至某人的文章作品,出於儘職考慮,下麵人也都收集了一份,全都送到了領導案頭。
比起報紙上看著很像嘩眾取寵的‘一月發表9篇文章’之類的標題,厚厚一摞雜誌,滿分試卷的照片傳真,還有近期熱賣的合集《數不清的流年》,再加上有實物佐證後的近期一係列報紙文章,全部堆在一起,再想想對方才16歲的年齡,這簡直就是震撼了。
我泱泱華夏,人才輩出呐!
然後呢……
領導昨天的想法是確認了某件事,如果不假,就派兩個記者下去。
現在的問題是,派遣記者容易,下去了,從什麼角度來報道這件事?
隻說‘送戲下鄉’?
這是領導最關注的,一舉三得啊。
可……
送戲下鄉這種事,還一舉三得,那麼,總得有個發起人吧?
誰發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