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東風
蘇杭和鐘長林一番長談之後,鐘長林利用還在手中的職權迅速為蘇杭結算了已售書籍的版稅。
除了近期退回部分,《數不清的流年》已售87.3萬冊,按照約定10的版稅,分成約為131萬。
這年代,稿酬收入還沒有納入綜合稅收,而是按照800元以上的20稅率再減征30計算,也就是隻需要支付14的所得稅。
博藝代理扣稅後,減去當初的預付,蘇杭最終到手101.2萬元。
算上之前,蘇杭手中已經掌握著超過210萬的現金。
1995年的兩百萬,和十幾二十年後的幾千萬,也相差不離。
何況還是現金。
更何況,還是在蘇杭這樣一個重生者手裡。
因此,蘇杭實際上也已經真無所謂再當什麼少年作家。
再說期貨市場。
10月底再次出現一次每噸超過3950元的逼空行情之後,進入11月,9511合約的交割月,綠豆期貨的價格卻是重新趨向平穩,並且略微回落到每噸3900元上下。
根據記憶,蘇杭知道,即使沒有自己的乾涉,綠豆價格曾經還是會衝破4000元。
這就還有操作餘地。
短短幾天時間,蘇杭聯係河元那邊,展示過自己的底牌後,陶丙立和鄭春等人都決定跟隨,大家迅速完成了再一次的開戶建倉。
蘇杭詳細告知了風險,並堅持眾人隻能拿出手裡立刻能動用的閒錢,因此,資金總量並不算多,陶丙立又聯係了一些信得過的合作夥伴,一群人合在一起,恰好湊了1000萬。
出於規避某些風險考慮,這筆錢又分成了幾十個賬戶,分彆在多家期貨公司建倉綠豆多頭,而且都不是百萬資金級彆的大戶,不會引人注意。
初步建立的倉位比例是50。計劃事到臨頭,還會再次拉高。
無所謂了。
蘇杭就想玩一把大的。
就算不小心搞砸,蘇杭也不怕從頭再來。
蘇全民當初的想法是堅決不讓兒子再涉足期貨市場,不過,同樣因為最近的事情,他也不再勸阻兒子的動作,隻是安心待在齊雲路家屬院的出租房裡照顧受驚未愈的妻子。
與此同時,蘇杭還重新以父親的名義在興達期貨開戶,投入10萬資金,象征性地再次買入了30手9601綠豆合約。
這是一個誘餌。
明麵上公開之後,大部分人是沒能力查詢詳情的,隻能跟風,但也總要給暗地裡一些人一個確認,免得發現蘇杭清倉銷戶之後,以為要大跌,帶錯了方向。
安排好這些,時間已經是11月25日。
星期六。
蘇杭八點鐘不到就再次來到博藝總部,悄悄坐進依舊為他保留著的辦公室內。
與同樣早早趕來的鐘長林討論過最近收集到的張群禮相關資料,等鐘長林離開,蘇杭又和《商海》的主編尚駿商量12月刊關於‘期貨’的主題。
尚駿詳細看過蘇杭給出的那些東西,隻覺得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經濟學專業的高材生,又執掌日常會接觸大量財經資訊的《商海》三年時間,尚駿對期貨的了解遠超蘇杭,甚至還知道圈子裡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因此,看完蘇杭那篇邏輯很順但其實很不規範的文章,尚駿甚至覺得……有些荒誕。
隻憑借這麼粗淺的了解,某個少年就一頭紮進了說是‘波譎雲詭’都不過分的期貨市場,還把10萬變成了100萬,這不是荒誕,又是什麼?
然而,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眼見為實!
再想想蘇杭的一係列作為,無論是學習還是寫作,又或著商業上,各種耀眼成績,很早就開始注意某個少年的尚駿一路親眼看過來,當然也不會因為近期媒體的報道就產生懷疑。
這麼一想,也就釋然。
或許,這世上,真的有些人就是這麼天賦異稟。
辦公室內。
尚駿握筆虛劃著麵前的這篇《期貨市場或將出現大幅波動》,望著辦公桌對麵少年的眼睛:“蘇杭,這篇文章太業餘了,雖然你的邏輯非常通順,但行內人還是能一眼看出問題,我覺得……你要麼是真懂得不多,要麼就是故意的,還有東西其實並沒有寫出來,對嗎?”
麵對尚駿的探究,蘇杭目光一點也沒有躲閃的點頭:“是的。”
尚駿身體立刻微微前傾,依舊緊盯著蘇杭:“能說說嗎?”
蘇杭搖頭:“不能。”
尚駿不肯放棄:“就一點,蘇杭,透露一點就行?”
蘇杭再次搖頭:“尚哥,如果你覺得不妥,可以幫我完善一下,反正我現在的一切都是假的,無所謂再作一點假。”
“不,我相信你絕對是真的,”尚駿表了下態度,卻是又搖頭:“而且,我也不打算修改,因為你的交易記錄是騙不了人的,這就足夠了。畢竟我能看出你有所保留,其他人也能看得出來。”
“既然這樣,尚哥,還有什麼需要我做的嗎?”
“我會在你給出的文章和交易記錄基礎上,擴展出一個更加豐富的專題,讓大家都更加了解期貨,”尚駿說著,忽而又轉了話鋒:“你重新建倉了,對嗎?”
鐘長林很信任尚駿,蘇杭卻還達不到這種程度,卻也不願欺騙,隻是道:“尚哥,我們換個話題吧。”
“好,換一個,”尚駿覺得自己已經得到答案,點頭,轉而道:“蘇杭,介意我跟你一起乾嗎?”
蘇杭有些意外:“什麼?”
“下個月,社長走了,我也不打算留下,”尚駿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留下來,如果得不到老鐘那樣的全力支持,等於浪費時間,所以……我也想跟著你乾,就像社長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