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撥鼠突擊隊37人龜縮在巴穀洞,休息了大半天吃飽肚子,流動哨突然傳來消息,說支那軍隊漫山遍野的展開搜山行動,巴穀洞已經被團團包圍。
竹野內修有點緊張地站在田中大衛跟前說“田中隊長怎麼辦,支那軍隊漫山遍野,可我們隻有37個人啊!”
竹野內修說著,有點後悔地自怨自艾道“要知支那軍隊地毯式地展開搜山行動,那當時就不應該龜縮到巴穀洞來!”
竹野內休說著,不無沮喪地談兵色變道“竹野內偵探過巴穀洞,洞璧全是岩石隻有一個出口,支那軍隊要是堵住洞口放一把火,那我們恐怕會成為燒烤土撥鼠!”
“竹野內君不要長彆人誌氣滅自家威風!”田中大衛突然飆出一句嚴厲的話語“你可以舉白旗投降,但其他兄弟要和陣地共存亡!”
竹野內修被田中大衛將了一軍,陰鷙地笑了兩聲道“田中君不能意氣用事,職下的意思是必須撤離巴穀洞,防止被支那人包了餃子!”
田中大衛是正規部隊下來,知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道理,麵對強敵必須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
他覺得竹野內修撤離巴穀洞的提議是有點道理的,便就下達命令全體人員迅速撤離巴穀洞,在洞前的蘑菇岩上擺成一字長蛇陣。
37人很快撤離巴穀洞,向五裡之外的蘑菇岩趕去。
蘑菇岩仿佛一朵千年蘑菇綻放在巴穀山中,煢煢孑立,突兀孤獨,地形十分險要。
從巴穀洞趕去蘑菇岩隻有一條道兒——牛背梁。
牛背梁就像它的地名一樣,道路就是牛的脊梁中間逞刀棱狀高高凸起向兩邊斜緩下去。
牛背梁上還有兩大關隘,一個叫猴頭阪,一個叫硬溝套,兩處地兒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峻。
竹野內修帶領土撥鼠突擊隊通過牛背梁上的刀棱子道路,穿過猴頭阪,硬溝套,來到蘑菇岩,才發現地形被他們想象的還險要。
煢煢孑立的孤峰被巴穀河水七繞八繞圈圍起來,巴穀河四周全是岩石凝聚成的高山崇嶺。
河流、灘塗、高山成為蘑菇岩的天然屏障……
鄭洛生組織了1000多人的部隊分成四個方陣,對巴穀山形成鐵桶般的包圍。
83軍第五營營長康多成帶領第一方陣300名軍士從東邊包圍搜山。
獵隼特戰隊南下總隊第一支隊長雷剛帶領第二方陣220名軍士從南邊包圍搜山。
獵隼特戰隊南下總隊第三支隊長孫自新帶領第三方陣250人從北邊迂回穿插圍剿搜山。
鄭洛生和第二支隊長牛蒡,總隊勤務連長鄭俊生率領第四方陣260軍士由西邊包抄。
四個方陣1000多人形成強大的攻勢,采取剃刀加地毯式的戰術,像篦頭發一樣步步緊逼,一隻兔子也不放過。
自以為脫逃山中就能回歸日寇隊伍的37個俘虜自然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下。
但土撥鼠突擊隊撤離巴穀洞占據蘑菇岩,困獸猶鬥的死豬不怕開水燙式子已經紮出來,徐鄭洛生的部隊必須高度重視。
日本軍士是禽獸這是被曆史證明了的事實,為天皇效忠是頑冥不化者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識。
日軍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識來源於武士道。
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
武士道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
《軍人訓戒》的出籠,將武士道”忠”的精神作為軍人精神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