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
此時此刻。
看著麵前的這道光幕,徐雲整個人徹底陷入了懵逼狀態
0v0!
老子踏馬的看到了啥?
機甲????
大於真把這玩意兒給搞出來了?
要知道。
所謂研發機甲的說法乃是徐雲和組織上討論後準備的一類說辭,一來是為了讓徐雲的消失更顯正常,二來則是可以讓那些科研人員心中有一根奮鬥的標杆。
至於404所呢,則是組織上順帶成立的一個機構。
它的主要職能就是對前端的科技進行空想性的規劃,同時負擔一些可以應用化的項目研究。
這類單位在原本曆史中或者說後世的2024年也是存在的,更多偏向一類智腦的性質。
大於出任404所所長也是徐雲和組織上討論後的結果,大於本人對徐雲的來曆也同樣知情。
結果沒想到
大於他娘的居然真把機甲給搞出來了?
徐雲感覺自己喉嚨裡有一大口槽想要吐
開過高達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高達這玩意兒複雜的其實不是它的操作係統,而是它的材料和結構。
理論上來說。
隨著體長l的增加,體積與l3成正比,也就是說質量與l3成正比。
而結構強度上,結構截麵積卻是與l2成正比。
由此可以得出單位麵積的結構截麵所需要的承受能力與a?l3l2a?l成正比。
也就是說在加速度不變的情況下越大的機甲,對材料的要求越高,機甲尺寸翻倍,材料性能需求基本上也是要翻倍的。
誠然。
以副本中兔子們的開掛速度,材料這方麵取得突破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這是在徐雲消失接近四十年後發生的事情了。
但是
機甲的能源呢?
這玩意兒可不是燒煤等等!
驀然。
徐雲似乎意識到了什麼,猛的低下頭,重新將目光投放到了機甲那段話的上一句內容
在完成了對洲際導彈優化後,404所又將戰略視角投向了核能源領域
核能源領域
核能源領域
看著這五個字,再加上機甲理論上需要的能源供給
徐雲忍不住張了張嘴。
媽耶該不會真是他想的那樣吧?
奈何光環除了那段話外沒有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介紹,徐雲的猜測自然也沒有任何實錘可以進行證明了。
隨後徐雲搖了搖腦袋,將這些想法拋到腦後,繼續看了下去
1999年,於敏被授予兩彈一星勳章
2015年,於敏獲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2022年,96歲的於敏回到原子城,參加了原子彈爆炸60周年紀念活動,在職工醫院遺址的某間病房外駐足良久
2026年,於敏逝世,享年一百歲。
“”
徐雲盯著光幕看了足足有好一會兒,方才無比感慨的歎了口氣
“大於啊”
在整個原子彈副本期間,除了小護士喬彩虹和警衛員牟方東之外,徐雲接觸最多的人便是老郭還有大於。
雖然能力上徐雲差了大於何止一條街,但他來自後世的閱曆終究在那邊,因此很多時候也能勉強跟得上大於的節奏。
長年累月的接觸之下,徐雲和大於之間亦是結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彼此可以稱得上一聲戰友。
同時大於也是為數不多了解徐雲來曆的基地成員之一,或許正因如此,大於才會展露出如此多樣的推演結果
他很清楚徐雲壓根就不存在所謂的404所裡,但他卻又擔任了404所的所長,外人眼裡他和徐雲在並肩作戰,但實際上隻有他一個人在孤獨前行。
所以大於對404所的情感一定非常複雜,甚至很可能是這種心理直接促使大於搞出了所謂的女媧機甲。
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大於一定比原本曆史中要累的多
接著徐雲目光再次下移,看向了推演的後續內容。
楊開渠
初始線
楊開渠,19021027生人,浙省諸暨人。
華夏知名農業學家,再生稻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1927年,楊開渠前往霓虹帝國大學農學部農實科學習農業知識,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憤然離開霓虹回國。
抗戰期間,楊開渠出任川省雙季稻實驗負責人,為華夏抗日大後方了穩定的糧食供給。
1961年初,楊開渠查出肺癌,於1962年2月2日逝世於蓉城,享年59歲。
副本線
受麵壁者影響,楊開渠於確診癌症後進行了相關藥物治療。
次年九月,楊開渠親眼見證了華夏三彈起爆的盛景。
後楊開渠被轉移至首都進行癌症的進一步治療,麵壁者回歸一年後,華夏順利研製出第一代靶向藥。
楊開渠自願成為了靶向藥的實驗者,並在用藥期間堅持完成了《再生水稻研究》(第二版)、《農業管理和生產總結》等多部作品,並著有《追憶221——印象中的病友徐雲》等回憶錄。
麵壁者回歸十一年後,楊開渠因病逝世,享年70歲。
“楊教授”
看著楊開渠的推演結果,徐雲的嘴角終於揚起了一絲笑意。
副本中由於職工醫院缺乏配套設施的緣故,楊開渠在很長時間裡都和徐雲同住一間病房,屬於標準意義上的‘病友’。
在楊開渠身體恢複後,徐雲也沒少和他進行過病情交流。
當時為了儘可能延長楊開渠的生命,徐雲還拿出了靶向藥和cr技術,屠鹿鳴和樓之岑靠著提取紫杉醇獲得了第一批萃取物,順利讓楊開渠邁過了原本曆史中楊開渠病逝的時間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