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臉【安踏給了你多少錢】的王通,朱祁鎮繼續一揮手,掌中便又出現了一冊數字古籍。
不過與之前的《永樂大典》不同,這冊古籍在尺寸上明顯要小一點兒,厚度則要更高一些。
並且這冊古籍在封麵上沒有任何文字,等到朱祁鎮翻開到了第一頁,才有三個大字躍然而出:
《傷寒論》。
接著朱祁鎮將其翻到了序言所在的頁麵,將它遞到了張瑩與王通二人麵前,王通連忙伸過脖子看了起來:
“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病”
數字典籍上將《傷寒論》的繁體字同步翻譯成了簡體,因此張瑩王通閱讀起來倒是沒什麼障礙。
半分鐘後,閱讀完《傷寒論》序言的王通語氣驟然拔高了幾分:
“欸?這裡真有個安踏圖標啊.”
正如王通所說。
隻見序言的最後一塊區域上,赫然正印著一個王通無比熟悉的安踏圖標!
隨後王通與張瑩對視了一眼,有些遲疑的開口問道:
“朱先生,這冊古籍.真的是張仲景親手所寫的原本嗎?”
朱祁鎮沉沉點了點頭:
“沒錯。”
作為華夏最頂尖的考古研究機構,國博自然不可能會犯王通所想的那類錯誤。
嘉靖皇帝是個知名的典籍收集狂人,生前就收攏了大量的文獻孤本,因此在《永樂大典》存放的金絲楠木箱子裡,翁同等人還發現了其他一些古籍的原本。
這冊《傷寒論》便是其中之一。
在發現《傷寒論》之後,國博方麵立刻對書籍進行了保護處理,同時對它的真偽進行了分析。
這裡的分析可不僅僅是碳十四鑒定那麼簡單,還包括了牌記、紙色羅紋、墨氣、行款、忌諱字、單邊等諸多檢驗。
最終的檢測結果顯示,這本書是《傷寒論》原本的概率超過了99.99%。
而麵對這麼個令人振奮的結果,翁同等人的心緒卻有點微妙——原因就在於《傷寒論》的序言。
首先,後世考古界對於《傷寒論》的序言有個公論,也就是此前提到過的張仲景並非序言創作者的看法。
畢竟這篇序言與張仲景的行文習慣存在比較明顯的差彆,就像後世辰東與番茄的文筆,讀者一看就知道明顯是兩個人。
換而言之。
理論上《傷寒論》的原本之中,是不應該存在這篇序言的。
可它現在卻切切實實的存在了。
其次便是序言最後的那個字符,翁同他們怎麼看都感覺這玩意兒就他喵的是安踏標誌.
為此國博方麵也進行過多次激烈的論證,有些學者認為這冊書籍應該暫時不予展示,畢竟很容易在輿論上引發兔子們造假的猜測。
但翁同為代表的專家則持相反態度,翁同認為這本《傷寒論》遲早有一天會對外展出,藏著掖著反而會顯得國博方麵心虛——也許這次展覽不會出什麼問題,但等到《傷寒論》展出的那天,被延後的輿論壓力會加倍的報複回來。
與其那時候被加大壓力抨擊,不如這時候大大方方的把它展示出來。
一個類似安踏的圖標而已,又不是【安踏永不止步】這樣的宣傳標語,難道就不能是作序者的偶然為之?
這種巧合過往又不是沒發生過,像杭城曆史博物館收藏著一口水晶杯,1990年10月出土,年代戰國,外表卻和近代的玻璃杯一模一樣。
還有在1972年安陽殷墟白家墳中出土的三通管,幾乎與現代的成品完全相同。
再比如西海省都蘭熱水吐蕃時期古墓葬內曾經出土過哈德門煙盒一隻.哦,這是盜墓賊留下的,那沒事了,咳咳
總而言之,這種巧合並不是無法解釋。
因此最終經過薑成穀的批示,《傷寒論》原本最終也出現在了展覽名單上。
而就在王通等人做著各種猜測之際,門外的徐雲忍不住重重打了兩個噴嚏.
隨後朱祁鎮又帶著張瑩王通二人繼續逛起了展廳,介紹起了展會上的其他內容。
“這是《尚書》原本,孟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儘信書則不如無書,其中的【書】指的就是《尚書》.”
“這是《東觀漢記》,一部記載東漢曆史的紀傳體斷代史巨著,記錄了東漢從光武帝至靈帝一百餘年的曆史,《隋書經籍誌》所錄《東觀漢記》有一百四十三卷,經唐宋至元朝逐漸散佚,今天所見為清代及現代人輯本”
“這是一本野史,叫做《後宮異聞錄》,作者是一個冒充太監混入皇宮的LP”
“這是《竹書紀年》.”
二十多分鐘後。
意猶未儘的王通與張瑩終於逛完了北11展廳,抵達了展廳後方的出口。
回首望了眼自己走過的展館,王通的眼中忍不住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短短半小時的遊覽,卻跨過了華夏的千載歲月,今日過後,華夏的曆史終於打上了最重要的一枚補丁。
或許再過個一兩年,《永樂大典》的相關資料便會擴展到社會領域,比如曆史期刊或者雜誌、科普視頻、學生的課本上等等.
這是曆史圈的一輪盛事,但影響的卻遠遠不止曆史圈那麼簡單。
不誇張的說。
整個民族的精氣神,都將會因著《永樂大典》的問世而發生改變.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