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些物品的位置極其無規律,朝向有橫有豎,看起來應該是被積水打亂了原先的放置順序。”
“什麼?右配殿居然有東西?”
聽到這句話。
剛剛趕到徐雲身邊的童懷軍頓時一愣,連忙追問道:
“那麼左配殿呢?”啍
徐雲將報告又翻了一頁,目光在紙上停留了十來秒,很快給出了答案:
“童教授,根據檢測結果來看.....左配殿中的物件雖然不如右配殿那麼多,但密度也依舊可觀。”
“從梯度差上看應該也是燈具、泥俑之類的東西。”
“總之無論是左配殿還是右配殿,內部都不可能存在大量的書籍——即便是用箱子封裝的也不可能。”
童懷軍下意識張了張嘴。
但最終還是沒有說話。
作為一名專業的考古研究者,他如何不清楚徐雲這番話的價值?啍
此前曾經介紹過。
萬曆皇帝的定陵地宮中,左右配殿都是空著的。
一些人認為地宮的左右配殿是沿襲舊製,在明初是做為殉葬妃嬪的墓室使用,相當於紫禁城內廷東西六宮的設置。
於是在妃嬪殉葬被廢止後。
皇陵地宮設左右配殿之製仍然延續下來,隻是虛置起象征意義,實際上不存放東西。
還有一種看法則是認為配殿本就是安置隨葬品的地方,定陵的左右配殿之所以是空著的,主要是因為萬曆下葬的太匆忙的緣故:
萬曆的事沒辦完,泰昌又沒了——泰昌就是上頭那位登基一個月就拉肚子加吃紅丸暴斃的明光宗朱常洛......啍
兩位皇帝同時要下葬,陪葬品肯定就有些不太夠了。
所以萬曆的陪葬品肯定沒有定陵預設的那麼多,與其在左右配殿零散放置,不如集中在中間的殿內,把左右配殿騰出來置空。
如今看來.....
定陵左右配殿的空置原因果然是後一種,所以永陵內才有著其他陪葬品。
誠然。
徐雲的探測結果確認了永陵的左配殿中不存在書籍,從而否定了左配殿中存在《永樂大典》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麵。啍
他卻做到了在不開啟陵墓的情況下,將一些有關皇陵的猜測進行了證實。
要知道。
由於目前隻開啟過定陵的原因,明清時期皇帝墓葬的很多細節都隻能靠分析,沒有任何實證可以參考。
某種意義上來說。
現如今的考古界其實和國內的軍圈粉差不多:
軍圈粉隻能拿拖把當成巴特雷自我安慰,考古界也同樣隻能翻著書籍去猜測很多古代的信息。
而眼下有了重力梯度儀.....啍
陪葬物什麼的不好說,但至少陵墓結構可以分析的出來了吧?
如果接下來能多飛幾個陵墓.....
說不定考古界就能在不破壞陵寢的前提下,歸類出一套權威的皇陵禮製結論!
這可著實是一個大課題,甚至可能對整個東亞文明圈產生影響——畢竟唐陵啥的也沒開呢。
而就在童懷軍心緒飛揚之際。
徐雲又輕咳一聲,繼續開始了新一輪的彙報:
“另外根據檢測,左右兩個配殿後方的小殿中也同樣存放著若乾物品,具體種類依舊無法分辨。”啍
“不過這兩間小殿的麵積隻有幾平方米,所以不太可能有大型文物存在。”
說著徐雲又順手翻開了下一頁,語術不變的介紹道:
“接著是中間的過道以及豎直方向的三間墓室,從結構上來.....額?”
結果說著說著。
徐雲的嘴裡再次發出了一聲輕咦,生生止住了話頭。
見此情形。
一旁的薑成穀不由精神一震,飛快的問道:啍
“徐博士,是重力梯度儀又檢測到了什麼新物件嗎?”
說這話的時候,薑成穀的語氣中還帶著一絲激動與好奇。
皇陵作為華夏古代王朝最高統治者的陵墓,內部的文物數量肯定不少,這是印入所有人認知裡的一個觀念。
因此理論上來說。
單純比較昂貴的東西——例如說玉器啊、皇冠之類的器物,是不會讓徐雲如此驚訝的。
畢竟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了嘛。
隻有一些超出預認知的東西,才可能讓徐雲發出這種疑問。啍
比如說之前的‘仙丹’。
而這一次....徐雲又發現了什麼呢?
是貓咪的棺材?
奧特曼的變身棒?
還是大型的青銅器?
亦或是....傳說中的《永樂大典》?
就在薑成穀瘋狂腦補的時候,他的耳邊忽然傳來了徐雲輕飄飄的一句話:啍
“額,薑處長,是幾條魚.......”
“......”
薑成穀聞言一怔。
回過神後。
他的脖子下意識有些滑稽的向前探了幾厘米,原本沉穩的表情中滿是愕然:
“徐博士,你說啥?”
徐雲見狀朝他揚了揚手中的報告,解釋道:啍
“薑處長,根據重力梯度儀的檢測結果,地宮的過道中最少存在著五條魚。”
“這五條魚最長的大概有十八厘米,最短的四五厘米,平均長度在10厘米上下。”
“另外我想收回我之前說的話,比起純金,水中的魚類才是反饋精度最高的東西......”
薑成穀沉默了幾秒鐘,舔了舔有些乾澀的嘴角,依舊有些難以置信:
“可是....可是地宮裡麵怎麼會有魚呢?”
“這不可能的啊,任誰都不可能在皇陵裡頭放魚吧?那可是皇帝的陵墓。”
“況且什麼品種的魚能在地宮的封閉條件下,從幾百年前一直繁衍到現在呢......”啍
“不,還是有可能的。”
麵對薑成穀連珠炮般問出的問題,一旁的翁同忽然開口了:
“皇陵裡一開始顯然不會有魚——即便有也沒法長期生存,因為一開始地宮內並沒有積水環境。”
“但薑處長你是否想過,如果條件合適的話,外來的魚卻有可能在地宮內生存。”
薑成穀頓時一愣:
“外來的魚?”
翁同點點頭,雙手對著麵前的寶城比劃著道:啍
“對於任何一座皇陵來說,除了選址...也就是風水寶地之外,隻有兩件環節最為關鍵。”
“一件是陵墓通道的保密工作,另一件就是排水係統的設計問題。”
“其中排水係統針對的情況也有兩類,一種是地下滲水,另一種則是外部的雨水。”
聽聞此言。
饒是徐雲和潘院士這種對考古不太了解的理科生,也同時點了點頭。
皇陵的地宮普遍位於地下很深處,這是古代皇帝的通病。
比如說秦始皇的地宮。啍
上輩子是秦始皇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秦始皇陵位於地下35米深處,垂直高度上相當於11層樓那麼高。
這種高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很多水井的深度,雖然陵墓所在的區域不一定有水脈,但時間一長,總是會有一些底下水沿著砂石滲入。
明十三陵也是如此。
明十三陵的平均地宮深度在25.6米,所以滲水屬於必須要考慮的環節。
至於雨水就更好理解了,下雨時在地麵堆積起來的雨水流入嘛。
隨後翁同頓了頓,繼續說道:啍
“麵對可能存在的兩種積水情況,大多數皇陵都設計了很有效的排水設施。”
“這些排水設施一開始效率很高,但隨著時間流逝,它們便會逐漸出現功能上的問題,甚至....完全失效。”
“比如乾隆皇帝的裕陵,這座陵墓的排水設施就出現過一個40多厘米的缺破口,在94年的時候才被文物局修複。”
“因此如果永陵的排水設施出現了缺口,同時又遇上了一些洪澇....那麼確實有可能出現河魚闖入陵墓內部的情況。”
“加之地下滲水以及周期性雨水的流入,永陵內部的積水也不屬於‘死水’,倘若那些石像上再生成青苔之類的植物,那麼魚類的食物來源也就有了......”
看著侃侃而談的翁同。
薑成穀臉上最初的驚訝也漸漸平靜了下來,被思索之色取代。啍
同時他的腦海中,也迅速回憶起了十三陵附近的地圖。
十三陵位於昌萍區郊外,緊鄰溫榆河的支流東沙河,邊上就是十三陵水庫。
曆史上的這塊區域,確實經常爆發洪澇災害。
實際上。
當初正是因為洪澇影響了兩岸村舍、農田的原因,國家才在此建立了十三陵水庫。
因此理論上來說。
在某次洪澇爆發的時候,有幾條魚通過永陵的排水缺口流進了地宮,似乎.....啍
也說得過去?
想到這裡。
薑成穀的表情不由有些微妙。
他忽然想到了之前整理設備的時候,他還在車子的後備箱處發現了一根魚竿,當時魚竿的主人還說過去坑裡甩幾竿的話......
這就是釣魚佬嗎?
當然了。
這個消息意外歸意外,在經曆了早期的驚訝後,眾人很快便也接受了這個事實。啍
反正就幾條小魚兒而已。
因此幾分鐘後。
眾人便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了檢測報告上。
“這幾條魚位於陵墓的過道上,另外過道中也明顯檢測到了一些燈盞器物的痕跡。”
徐雲再次將頁麵翻過,幾次的介紹之後,他對報告的布局也愈發熟悉了起來:
“與過道形成垂直的區域是三間墓室,居中的是中殿,接著是前殿,最後是隧道券。”
“從麵積上來說三者依次減小,中殿的麵積同樣是240平米左右,前殿大概150平米,隧道券30平上下。”啍
隧道券。
彆看這個名字看起來有些拗口,但它實際上是地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點。
它是地宮的引導部分,也就是挖掘出來的沙土會從這裡被運輸出去。
換而言之。
隧道券的石壁,便是地宮大門的外部,性質上相當於玄關。
這部分在明朝之前叫做“提湊”,明朝之後改叫隧道券,
等到了清代又把它進一步擴展,出現了隧道券、墓道券、穿堂券、明堂券這些結構。啍
隨後徐雲從邊上拿起一瓶怡寶潤了潤嗓子,又說道:
“根據探測結果顯示,隧道券內部填充著大量的沙石,把入口完全封堵住了。”
“中殿和前殿裡頭則封存著大量的隨葬品,看起來應該是珠寶之類的器物,同樣被積水浸沒。”
聽完徐雲的這番介紹。
薑成穀再次點了點頭。
這次徐雲沒有明確提及隨葬品的信息,也就是說從形狀上來說,這些隨葬品中應該沒什麼特彆怪異的東西。
緊接著下一秒。啍
薑成穀忽然發現了一個情況:
此時的徐雲已經彙報好了九個大小墓室的情況,但他手中的報告厚度,卻還剩下.....
足足一半。
誠然。
目前的地宮還有一些信息沒有完全彙報完畢,
比如說外部隧道的長度寬度、某段區域是否坍塌等等。
但即便是整條隧道全部坍塌淤堵,理論上也不至於剩下一半的厚度——畢竟這屬於張子昂他們的活兒。啍
想到這裡。
薑成穀的腦海中驟然劃過了一道閃電,有些急促的對徐雲問道:
“徐博士,莫非......”
徐雲看了他一眼,意會了他的想法,並且很快點頭說道:
“沒錯,薑處長,我們在這九個墓室所在層的下方,還發現了一個墓室。”
“一個.......”
“沒有積水的墓室。”啍
...........
注:
連著四章九千字更新,明天還有!求月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