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找到你了,永樂大典!(依舊9000大章,求月票!!!)_走進不科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遊戲競技 > 走進不科學 > 第四百八十八章 找到你了,永樂大典!(依舊9000大章,求月票!!!)

第四百八十八章 找到你了,永樂大典!(依舊9000大章,求月票!!!)(2 / 2)

徐雲掃了眼報告,很快報出了一個數值:

“下層地宮的頂部到九殿地宮底部的土層厚度,大概是6米左右。”槸

“六米...也就是差不多兩層樓對吧?”

陸朝陽在空氣中比劃了一個高度,又問道:

“這個土層厚度對於地宮的地深而言隻能說中規中矩,那麼為什麼在九殿地宮排水係統完全失效的情況下,下層地宮反而沒有積水呢?”

“這厚度且不說雨水洪澇吧,幾百年的時間光是上層的積水滲透,估摸著也該滲進去了。”

聽到陸朝陽的這個問題。

薑成穀與黃雨婷等人也輕輕點了點頭。

陸朝陽的這番話,恰好也是他們心中的疑慮。槸

早先曾經介紹過。

對於皇陵這種建築來說,地宮積水是極其常見的情況。

可以說就沒有幾個皇陵地宮不積水的。

但積水這種事兒也分嚴重度,不同皇陵的積水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有的是十幾厘米。

有的是半米。

有的一兩米等等。槸

其中永陵就屬於最嚴重的那種——目前國內遙感測繪的皇陵大概有三十多座,沒有一座的積水程度超過了永陵。

換而言之。

永陵的排水係統已經完全報廢,這種情況下九殿下方六米的下層地宮內,怎麼可能會沒有積水呢?

待陸朝陽說完後。

張子昂這位工程大佬也輕咳一聲,給出了數據上的看法:

“小徐,其實我剛才也想問來著的,你所說的底層地宮沒有積水確實有點奇怪。”

“因為根據我們此前采集到的土樣,永陵的土壤屬於飽和軟弱土層,孔隙比在1.3左右,不排水抗剪程度22.45kpa。”槸

“這是標準的第四紀後期形成的瀉湖相土壤,與定陵那邊的幾乎無二。”

“我按照定陵的數據簡單算了算,照理來說九殿下方14米的範圍內應該都是滲水區,6米這個區間內最少要積水13甚至12的地宮容積才對......”

看著一臉疑問的眾人,徐雲下意識與潘院士對視了一眼。

片刻過後。

二人的臉上忽然極有默契的露出了一絲笑容。

隨後潘院士深吸一口氣,環視眾人一圈,說道:

“沒錯,如果單純是按土壤情況來看,九殿之下的地宮中確實應該存在不少積水。”槸

“但問題是......小徐他之前有說過那間地宮的外壁....就是普通的常規土層嗎?”

眾人頓時一愣。

接著薑成穀率先反應了過來,心中隱隱冒出了一個猜測:

“潘院士,您的意思是......”

潘院士沒有接他的話,而是繼續說道:

“其實除了小陸所說的積水之外,底層地宮還有一個標準邏輯難以解釋的地方,那就是它不符合禮製。”

“華夏古代的皇陵在布局上都要遵守固定的章程,比如說選址,比如說朝向,又比如說地宮的布局。”槸

“九間墓室的布局是明朝的標準禮製,即便嘉靖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五年,他也很難打破這種規矩——所以很多人寧願認為《永樂大典》存放於左配殿,也不相信嘉靖會再挖一個下層地宮。”

聽聞此言。

饒是對於積水問題依舊心有不解,翁同和童懷軍兩位考古專家還是點了點頭。

這話算是說道他們的心坎裡兒去了。

早先曾經提及過。

在相信《永樂大典》存在於永陵的群體內部,可以分成三個派彆。

分彆是認為永陵在左配殿的降臨派。槸

認為嘉靖在地宮同層開了個密室單獨存放《永樂大典》的拯救派。

以及嘉靖在地宮下方又挖了個第二層、用以安置《永樂大典》的幸存派。

其中幸存派不讚同拯救派的原因,就是地宮同層再開密室有違禮製,朝野必然強烈反對。

但實際上。

幸存派的觀點,同樣有些不符合明朝的皇陵規則。

因為理論上來說,帝棺所在的區域通向的便是‘地極’。

你在地極下方再挖個密室怎麼著都有點膈應人吧?槸

隻是明朝的禮製並沒有明確禁止這種行為,所以幸存派相對拯救派來說更容易接受一點——但也僅僅是一點罷了。

很多人秉持幸存派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真的信了它。

而是因為拯救派可能性幾乎為零,同時降臨派認為的左配殿必然早就被積水淹沒了,《永樂大典》即便放在裡頭此時也早已和凢凢一樣糊的一塌糊塗。

所以很多人出於美好期許的角度,才選擇了幸存派。

可眼下的這個發現卻驗證了幸存派的觀點,對於翁同和童懷軍這樣的專業人士而言,你說他們沒點質疑那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隻是此前他們的心思全部都放在了底層地宮裡是否存在《永樂大典》的探究上,對於地宮存在於下層的這個事實,也就抱著存在即合理的想法暫時擱置到了一邊。

但現如今聽潘院士這麼一說.....槸

這確實有些奇怪。

積水、禮製。

這兩個邏輯問題同時出現,這就不是用巧合能夠解釋的過去的了。

隨後看著一臉茫然的眾人,潘院士也不賣關子了:

“諸位,我剛才看到了報告結果,所以厚顏站在上帝視角說一句比較指點江山的話,那就是......”

“你們的思維其實陷入了一個誤區。”

薑成穀頓時一愣:槸

“誤區?”

“沒錯。”

徐雲點了點頭,從潘院士那兒接過了話頭:

“在大家的認知裡,所謂的地宮,指的應該是地底下被挖出來的一個空間,就相當於咱們現代建築裡的地下室,對吧?”

“但諸位有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呢....”

“那就是位於地下深處的不一定是掏出來的地下室,也可能是被‘埋’進去的盒子?”

“......”槸

聽聞此言。

眾人的臉上齊齊露出了一個問號:

“?”

不過很快。

翁同便率先反應了過來,眼睛瞪得滾圓:

“等等,小徐,你的意思是.....那個下層地宮,實際上是一個被埋在底下的巨大盒子?”

“也就是書籍封裝在箱子裡,箱子的外部還有一層殼?”槸

“賓果!”

徐雲朝翁同豎起了一根大拇指,臉上也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盒子’與‘地下室’最大的區彆,就在於地下室有前往地麵的走道,但埋在地下的盒子卻沒有。”

“而根據重力梯度儀的檢測,底層地宮與九殿地宮以及地麵之間,也不存在任何連接的通道。”

“也就是說嘉靖是先掏出了一個巨大的土坑,把那個‘盒子’塞到了地下,然後再在上方修建的九殿地宮。”

“如此一來,也就不存在所謂破壞布局的問題了,嘉靖這天賦點果然點歪了......”

薑成穀and眾人:槸

“????”

d也行?

不過仔細想想.....

好像還真說得通?

所謂破壞禮製破壞布局,指的是‘建築’方麵的事兒。

但如果隻是在自己的棺材下方塞個‘盒子’,同時又不修建通道......槸

那麼這就和建築無關了。

就像現實裡的宅基地。

出於風水啥的原因不能建地下室,但你在宅地基地下埋瓶酒總沒問題吧?

按照上層地宮近千平米的占地麵積對比,下層地宮就相當於你在自家地下埋了台冰箱。

行為上奇葩,但規矩上還真沒啥問題。

以嘉靖的獨特屬性以及對《永樂大典》的狂熱程度來說,似乎還真做得出來這種事兒。

接著很快。槸

翁同又意識到了一件事:

既然是盒子,那麼就肯定要有六個封閉的麵。

加之徐雲所說的阻隔積水,那麼這些‘麵’的可選材質也就不多了——畢竟擋了四百多年呢。

按照徐雲此前所提及的信息。

下層地宮的麵積大概是五十多平米,那些裝有書籍的箱子不少呈堆疊狀。

那麼‘盒子’的高度姑且按照3米來算吧。

假設它是個底部7x7的長方體,那麼六個麵需要的材料總麵積就是.....槸

7x7x2+7x3x4......

182平方米。

想到這裡。

翁同不由對徐雲問道:

“小徐,那個盒子的外壁是什麼材質組成的?”

“銅?還是純金?”

徐雲看了他一眼:槸

“外層是銅。”

“果然是銅嗎.....”

翁同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這個答案倒是不出他意外。

底層地宮六個麵的總麵積大概180多平米,體積則是50x3,也就是150立方米。

以嘉靖在位時的大明國力,湊到這種規格的銅並不困難。

實際上。

在華夏漫長的曆史中,有很多巨型的純銅建築存在,比如最有名的四大銅殿。槸

四大銅殿因其工藝高超、價值高昂而又金碧輝煌,曆來被譽為四大金殿。

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位於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頂端的武當山金殿,又稱武當山金頂。

武當山金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也就是1416年,是四大金殿最早的一座。

內供真武大帝像,重約400噸,全銅鑄造、鎏金工藝,曆經600餘年仍然瑰麗無比。

還有最重的五台山銅殿。

位於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的大顯通寺,為重簷歇山頂式傳統建築結構,全重達500噸,是我國現存最重的銅殿。

五台山銅殿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也就是1608年,比嘉靖的時代還要更晚一些,從裡到外渾然一體,天衣無縫。槸

五台山銅殿寬4.7米,深4.5米,高8.3米,總體積175立方米左右。

最大的銅殿則是鳴鳳山銅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總體積257立方米。

所以以嘉靖的能力來說,鍛造出這麼一座銅殿用於封存《永樂大典》,可行性方麵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

同時全封閉銅殿...或者說銅盒子的隔水能力自不必多說,考古史上多的是保存在密封銅盒裡沒被腐蝕的文物例子。

想到這裡。

翁同不由緩緩呼出一口氣:

“不虧是嘉靖,這手筆可是真大.......”槸

然而他的感慨還沒抒發完。

耳邊便再次響起了徐雲的聲音:

“翁教授,除了外部的銅層,下層地宮的內部還包裹著一層材料用於加固防水效果。”

“內層還有?”

翁同眨了眨眼,不過很快便也釋然了:

“這倒也正常,我們在很多遺跡中也發現過類似的情況,金屬外殼的內部往往會附著其他一些材料,比如說鍍金之類的。”

“小徐,地宮銅外殼的內部材料是什麼?”槸

徐雲抬頭看了他一眼:

“金絲楠木。”

...........

注:

看到評論區有同學提到常溫超導,這裡簡單聊聊我的看法哈。

首先這個技術雖然掛著常溫,但實際上需要高壓才能完成,壓強是10kbar——注意是kbar,也就是1萬個大氣壓,而不是10kpa。

也就是常溫常壓超導目前依舊遙遙無期,而且這個技術路徑和可控核聚變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槸

此外這個發布者是dias,搞出過很多次有爭議的事情,很多人在說他被撤過論文,但實際上最大的黑曆史是金屬氫——對,金屬氫那事兒就是他整出來的,到現在都是一個笑料。

最後說個小技巧,當你看到某個科技成果是在被一堆金融博主狂吹的時候,就要做好這個消息失真的準備了。

五天碼了4.7萬字,求月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原神:執行官就不能擺爛了嗎 從低武開始肝到萬界聖君 黑暗世界之失落之城 末世梟雄,我邊女神多億點怎麼了 全民覺醒 靈元心經 風入鄴 驚!鄉下回來的沈小姐是滿級大佬 頂級折磨!被傲嬌大小姐強擄回家 靈氣複蘇:冥界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