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應?”
聽到徐雲嘴裡冒出的這個詞。
老郭整個人頓時一愣。
作為曾經在國外留學多年的物理學家,老郭對於多普勒效應自然談不上陌生。
這是克裡斯蒂安·多普勒在1842年發現一種物理現象,說白了就一句話:
物體輻射的波長會因為波源和觀測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
例如當站在原地,一輛救護車迎麵駛來的時候,聽到的聲音比原來高。
而車離去的時候聲音比原來低,這就是多普勒效應。
這個現象的實質是當救護車駛向人時連續發射聲波,聲波的發射位置與人越來越接近。
所以每個聲波到達的時間都比上個聲波更短,波峰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波長會因此縮短。
所以人體感知到的聲波的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同樣地。
當救護車離開時。
發出的聲波的音源越來越遠,使得波長增大、頻率減小及音調降低。
這是一個提出時間與得出結論都很早的物理現象,本身並不存在什麼奧秘或者運用價值。
可以這樣說。
截止到目前。
這個效應幾乎沒有任何配套的運用技術落地。
因此在徐雲說出這個詞後。
老郭臉上的表情非但沒有釋然分毫,反倒愈發迷湖了起來:
“韓立同誌,多普勒效應我倒是略有了解,但是它和增加數據采樣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樣本數據,與聲學多普勒似乎沒什麼交集吧?”
徐雲聞言點了點頭,倒也不怎麼著急,而是耐心說道:
“沒錯,現有物理的多普勒效應主要出現在宏觀領域,比如說救護車之類的情況。”
“但您彆忘了,多普勒效應的真正核心卻並非宏觀,而是.....相對運動。”
老郭頓時一愣。
徐雲則沒怎麼關注老郭的表情,又繼續說了下去:
“在宏觀世界中,人和車的相對運動體現在車動人不動——這也是所有人潛意識裡的認知,因為這個例子太好懂了。”
“但多普勒效應的實質是接受頻率的變化,也就是宏觀情況可以是車鳴笛但不動,人慢慢向車走去.....”
這一次。
老郭輕輕點了點頭。
就像說起觸手怪大家會想到新手釣魚人這個作者一樣,在生活中,大家經常會用某個最經典的事例去代替某個概念來做釋義。
但實際上。
事例和概念並不能完全對等,就像除了新手釣魚人外,起點還有諸如老鷹之類的觸手怪等等。
多普勒效應也是同理。
救護車這個例子可以清晰的解釋多普勒效應,但它終究不是效應本身的實質原因。
不知為何。
在聽到徐雲這番話的時候,他的心中隱隱冒出了某個龐然大物的輪廓......
接著徐雲努力從被子裡抽出手,食指在空中畫了個圈,示意道:
“郭工,您應該知道,根據多普勒效應的原理解析,這個現象同樣在微觀領域成立。”
“也就是這些向靜止救護車移動的人,其實可以換成各種不同的粒子,比如說降水粒子和降雨粒子。”
“另外每種粒子的介電常數是不同的,比如說水是0.93,冰是0.18等等......”
說罷。
徐雲將左手握拳放在高處,右手在下方豎起一根手指,說道:
“那麼郭工,假設...我是說假設啊。”
“如果有這麼一種儀器,它在運作的時候呢,可以時不時就biu的一下,朝天上發射一些特殊波段的電磁波。”
“而在它發射波段的同一時間,介電常數不同的粒子也都在雲層上進行著運動。”
“這些運動是不規則的,可能有的上有的下,有的左移有的右飄,有的畫個s有的畫個b,但總之它們相對儀器會發生相對位移。”
“那麼這樣一來,您說電磁波在和它們接觸以後,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轟——
徐雲的一番話如同天降驚雷,霎時在老郭的心中轟然炸響。
這個問題對於物理專業的老郭而言,簡直是一個送分題,簡單到了不能再簡單。
但也正因如此。
老郭才愈發不敢做出論斷。
“......”
過了一會兒。
老郭方才用顫抖著的左手扶了扶眼鏡,緩緩給出了一個答桉:
“如果目標的粒子向儀器靠近,那麼......反射波的頻率會比發射波的頻率高。”
“如果目標粒子在遠離儀器,反射波的頻率會比發射波的頻率低。”
“同時由於介電常數的差異,不同粒子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散射,反饋到儀器上的便是不同程度的......頻移。”
“而通過這種頻移,便能反演出實時的大氣湍流情況.......”
說道最後。
老郭整個人忽然靠到了椅子上,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氣,整個人沉默不語。
過了良久。
老郭才再次抬頭,緩緩看向了徐雲,表情微妙的問道:
“韓立同誌,這個儀器可有名字?”
徐雲這次沒再賣關子了,直接答道:
“有,叫做氣象多普勒雷達。”
沒錯。
氣象多普勒雷達。
這便是徐雲在拿出阻尼器之初,便想好的一個大殺器!
多普勒效應。
這是一個距離眼下這個時代提出已經有近百年的經典物理現象。
當初徐雲在1850副本收尾的時候,還曾經在劍橋大學中遇到過它的提出者克裡斯蒂安·多普勒。
這個效應在後世的運用範圍也同樣很廣,涉及到了大量的軍事和民用領域。
例如氣象多普勒雷達、彩超、多普勒成像儀等等。
還有經常超速被開罰單的同學,檢測你們超速記錄的測速雷達靠的也是多普勒效應。
但另一方麵。
這些後世普及到不能再普及的多普勒技術,卻幾乎都要到上個世紀70年代後才會發展起來。
也就是從18421970年這130年左右的時間裡,多普勒效應幾乎沒有什麼對標的物理技術落地。
這裡之所以用‘幾乎’,主要原因在於聲呐探測算是與多普勒效應有關。
但它並不是靠著多普勒效應而出現的,隻能算是勉強沾親帶故。
而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多普勒效應儀器,便是......
氣象多普勒雷達。
氣象多普勒雷達的原理上頭已經介紹過一次,此處便不再贅述。
它的概念提出於60年代初期,實際運用則要在接近70年代的某個時段,具體時間過於敏感便也不再詳述。
總之在眼下這個時間段,氣象多普勒雷達連海對麵都還沒擁有實物,甚至設計過程才進行到了40左右。
至於國內的第一台氣象多普勒雷達就更晚了。
國內要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才會由國家氣象局和蓉城的784廠合作,成功研製第一部s波段714sd和第一部c波段714cd型多普勒天氣雷達樣機。
沒錯,這還隻是樣機。
至於第一台真正投入使用的氣象多普勒雷達,則還要一直晚到1992年。
在氣象多普勒雷達雷達麵世之前。
氣象領域的氣象雷達隻能通過回波作定性分析,否則也不會晚到1954年才出現人類史上的第一次數值天氣預報了。
視線再回歸現實。
此時此刻。
老郭整個人背靠在醫院配備的木頭椅子上,喃喃的重複著著這個名字:
“氣象多普勒雷達......”
說話的同時,他的內心更是感慨萬千。
作為一名專業的物理從業者。
老郭如今雖然沒有見到徐雲所說的實物。
但光憑徐雲描述的原理便可以確定,他所說的儀器大概率是可運作且可取得成效的。
而且這種雷達可以采集到的數據,何止十萬倍那麼簡單?
畢竟太氣層中的粒子可是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