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它很孤獨(感謝王訾、grandpe大佬打賞的盟主!)_走進不科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遊戲競技 > 走進不科學 > 第三百四十八章 它很孤獨(感謝王訾、grandpe大佬打賞的盟主!)

第三百四十八章 它很孤獨(感謝王訾、grandpe大佬打賞的盟主!)(2 / 2)

希爾芙如此寶貴它的原因,其實是因為這個滿是補丁的錢袋裡頭,裝著她從賊窩裡偷取來的那個寶物。

隨後徐雲輕歎一聲,將錢袋的繩索解開。

口袋朝下對準掌心。

輕輕一抖。

咻——

一枚方形物件緩緩從袋口而出。

這是一枚正方形、長寬都隻有三厘米左右的白玉小塊,左上角有個被鑲著金邊的小缺口。

而在白色小塊朝上的一麵刻著五條糾纏在一起的小龍,同時赫然寫著八個細微但徐雲卻看的一清二楚的漢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國寶裡,有兩件文物最為特殊。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中。

它們的位次都要高於蘭亭集序帖和《永樂大典》,牢牢占據一二把交椅。

其中第一是神秘的九鼎。

華夏曆史上最早的九鼎傳說來源於夏朝,至於先秦典籍中關於夏人鑄鼎的說法,最早可見於《左傳·宣公二年》。

書中記載了著名的楚子問鼎的曆史事件,王孫滿回答鼎的來曆之時,就明確指出是夏人所鑄: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左傳·宣公二年》】

九鼎這玩意兒有個很神奇的特性,用網文的話說就是,它竟然可以自動認主。

夏人不行了,就跑到殷人那去。

殷商不行了,就去了周人那裡。

這就是所謂的“不遷而自行”。

不過一直以來。

九鼎都頗具傳奇乃至神話色彩,曆史上明確的記錄很少,而且文獻之間的記錄時常會有所衝突。

舉個例子。

九鼎的鑄造者到底是大禹還是夏啟,至今都沒有一個定論。

比如漢代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中明確指出九鼎為大禹所鑄,也就是那句很有名的【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司馬遷以其著作的影響力,將這種說法流傳後世,此後諸多史家也沿襲此說。

可《墨子·耕柱》確認是夏啟:

【昔者夏後開使蜚廉折金於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是使翁難雉乙卜於白若之龜,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舉而自臧,不遷而自行,以祭於昆吾之虛。】

另外最早記錄九鼎的《左傳·宣公二年》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夏之方是誰,但在古代文獻中幾乎存在這麼一個慣例:

就是如果言及夏人做什麼事情,但卻沒有明確具體對象的時候,這個人一般都指的是夏啟。

國內甚至有兩位曆史教授因為這個看法分歧撕逼了十多年,甚至在研討會上大打出手。

除了鑄造者外,九鼎去了哪裡也爭議極多。

九鼎去向的猜測在數量上甚至是《永樂大典》猜測的數倍,而且都是古籍所記。

可以這樣說。

截止到目前。

九鼎除了數量確定是‘九’之外,沒有一個信息是有定論的。

甚至‘周鼎’和‘九鼎’是不是一個東西都依舊具有爭議。

因此很多人認為九鼎其實不存在,是虛構出來的器物。

但即便是那些認為九鼎不存在的人,也無法否定九鼎在華夏文化的地位和特殊性。

當然了。

以上的這部分人指的是單純認為九鼎為虛構的專家或者相關愛好者,不包括那種跟著西方認為夏朝不存在所以沒有九鼎的傻x。

而除了九鼎之外。

排在第二件的那件寶物嘛,自然便是......

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用一塊叫和氏璧的寶物做成的,在它身上有兩段故事。

一件叫做卞和泣玉。

另一段叫完璧歸趙。

如今的滇省盛行賭玉,而他們就信奉卞和賭玉為祖師。

卞和於荊山得一石頭,認定了是寶玉,先後獻於楚厲王卻遭楚厲王不信,認定欺君給予臏刑挖出膝蓋骨頭)。

他不服,又於楚武王時再次獻玉。

結果又被認定欺君,又把另一個膝蓋骨挖掉了;

後來卞和居然還不服,於荊山日夜哭泣。

楚文王聽說後召見,他竟然說“臣非悲刖,寶石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為誑,所以悲也”。

於是楚文王命人破開石頭,果見寶玉。

因為該玉卞和所獻,故名“和氏璧”。

到了戰國時候,秦國聽說了這塊寶玉,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這足見寶玉價值連城。

但是當忠肝義膽的藺相如捧出它的那一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啻使和氏璧的價值更進一步。

當然了。

無論是完璧歸趙還是卞和泣玉,它們都存在一些二創的色彩。

比如卞和哭出血淚等等。

但單討論和氏璧本身,它的存在還是沒有問題的。

待秦朝一統天下後。

秦始皇得到了這個曠世奇珍,派人將這塊和氏璧雕成一塊玉璽。

並命李斯在上邊題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可能李斯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的這這一刻,便開啟了和氏璧的傳奇生涯:

從此以後。

它就是皇權的象征,荏苒千年。

隻是那個希望“傳至二世乃至萬世而為君”的秦始皇恐怕也和李斯一樣,沒有料到自己的王朝不僅未能“既壽永昌”,而且就在這塊兒玉璽的見證下二世而亡。

當秦王子嬰用脖子係著這塊傳國玉璽時,和氏璧不僅目睹了王朝的更迭,也見到了它的新主人——劉邦。

從此之後。

這塊玉璽就叫“傳國玉璽”。

任何一個新王朝要想證明自己的“天命”,就必須得到這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寶玉!

再後來。

高度疑似穿越者的王莽篡漢。

他派手下安陽侯王舜向自己的親姑姑太皇太後王政君索取傳國玉璽時,老太太大怒,遂將玉璽扔向金柱。

biaji一聲,傳國玉璽磕掉了一個角。

於是呢。

王莽便給玉璽鑲上了金邊。

這就是金鑲玉這個詞的由來。

王莽之後,下一個與玉璽糾纏在一起的是孫堅。

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之際。

孫堅率部與諸侯討伐董卓,沒想到卻在洛陽宮中的枯井下發現這塊玉璽。

玉璽再一次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的魔力——孫堅覺得優勢在我,決定打自己的天下。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孫堅死於刀箭之下,他的兒子、孫十萬的歐尼醬孫策把這塊玉璽獻給了骷髏王袁術。

朝代更變,不變的是那玉璽。

之後。

三國一統於晉,晉又分西東。

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十九年後。

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

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更為了宣傳自己的“神性”,石勒在玉璽右側加刻“天命石氏”——他們姓石,得到寶石,以後天命不絕。

沒想到僅僅過了十幾年,玉璽隨著後趙的滅國傳到冉魏手中。

後冉魏又乞兵東晉,沒想到傳國璽竟為晉將領騙走。

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就這樣。

傳國玉璽曆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

等到隋一統華夏,傳國玉璽又被收入隋宮。

隋大業年間,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隋亡。

傳國璽又被蕭後攜帶遁入漠北突厥。

唐貞觀四年。

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佑四年。

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

十六年後。

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公元939年。

後晉石敬瑭引契丹軍包圍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

從此,傳國玉璽再無蹤跡。

雖然往後的宋、元、明、清都有玉璽被發現的傳聞,但後來儘皆被證明都是虛假消息。

等到了乾隆即位後。

他命人刻了二十五方玉璽,放置於故宮交泰殿。

後世大家見到的那種厚厚方方的玉璽就是這種,方四寸、厚兩寸、高三寸。

看起來跟三包方便麵疊在一起似的。

而實際上呢。

秦漢的玉璽個頭都並不大。

比如陝曆博有一枚高僅2厘米、邊長2.8厘米、重才33克、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著完全不起眼兒的璽印。

但它卻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兩漢時期等級最高、中國年代最早且唯一的一枚皇後璽印。

璽體為正方形,鈕為高浮雕的匐狀螭虎;

璽麵陰刻篆書“皇後之璽”4字,字體結構嚴謹大方。

該璽是1968年被當時還上小學的孔忠良在xy市狼家溝水渠旁撿到的,此地在呂後與劉邦合葬的封土之西約一千米的陵園之內,因此有專家推測可能是呂後的佩印。

另外根據三國誌記載。

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同時三國誌在這段引用的是韋昭的《吳書》,是吳國的官方史書。

這段描寫也是玉璽形貌最早、最重要的記載。,其中方圓指的是周長而非邊長,也就是傳國玉璽的尺寸大概就23厘米。

另外和氏璧的厚度也能作為相關證據。

‘壁’在古代是一種扁平型的玉器,中間有個小孔。

爾雅·釋器有雲:

【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肉指的是邊,好指的則是孔,邊為孔徑的兩倍便是璧。

具體各位可以搜索商朝玉聯璧或者漢代青玉玉環玉璧的圖片看看。

也就是說。

卞和的那塊玉石被打開後,楚文王派玉人打磨成了扁平的‘壁’,進行了一創。

接著秦始皇把‘壁’再摳出了玉璽,屬於二創。

因此玉璽的厚度就被固定了。

截止到2022年,華夏出土最厚的‘壁’也隻有兩厘米左右。

當然了。

再厚的玉器不是沒有。

但它在古代叫做玉琮,和‘壁’是兩碼事——華夏古代禮樂的記載極其嚴苛,不可能會犯把玉琮叫成‘玉壁’的失誤。

目前秦漢出土的玉印邊長最長的就是上頭提及的皇後玉印,其次是滇王金印和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玉印。

劉勝的玉印邊長為2.7厘米,滇王金印也不過每邊長2.4厘米,印身厚0.7厘米,通紐高2厘米,重90克。

因為那時候的印章是蓋在封泥上的,類似西方的火漆,清代玉璽在竹簡的年代根本沒法用。

實際上。

玉璽是在造紙術發明後才越做越大的。

又比如魯國故城乙組52號墓中出土的一塊大玉璧,外徑32.8厘米、孔徑11.6厘米,但厚度才0.6厘米0.7厘米。

而這塊玉璧,已經目前為止戰國時期最大的玉璧了。

因此真正的漢製傳國玉璽,遠遠沒有影視作品裡那麼大。還有一種說法是玉璽用的藍田玉,那大小就不受厚度影響了,但和氏璧→傳國玉璽是接受度最高的一種說法,我采用的也是這種)

“傳國玉璽啊......”

看著手中的玉璽,徐雲的心緒前所未有的複雜。

當然了。

這股複雜糾結要不要自立為王啥的沒關係。

而是作為一名華夏人,誰沒有玉璽情節呢?

這種情節和迷信“天命”無關,而是一種刻進了血脈裡的禮樂傳承。

透過玉璽。

徐雲仿佛看到了遙遠的歲月之前,一位又一位皇帝立於丘壇,帶領先民向天祈福,周圍編磬、編鐘、鎛鐘齊名,東南燔牛犢,西南懸天燈,煙雲縹緲,燭影搖紅......

它見證了華夏數千年的風風雨雨,歲月悠悠,為它依舊聖潔不變。

出神許久,徐雲才將心緒收回了現實。

同時《永樂大典》都給出了那麼好的獎勵,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傳國玉璽又會如何呢?

抱著這股好奇。

徐雲緩緩伸出手,覆蓋在了玉璽上頭。

【傳國玉璽】

【華夏民族精神文明的最高象征之一,可正國運,正文心,斬邪祟,揚浩然氣】

【效果需完成特定副本後方可激活)】:

【國運+5,人均壽命提高5,聰慧+5專用於新生兒),國家級項目增速30,公知有一定概率遭遇天罰,國足排名下滑20】

與此同時。

唰——

徐雲不遠處。

原本代表著1665、1100、1850副本的三道門驟然消失兩道,唯獨1665副本巍然不動。

幾秒鐘後。

原先1100和1850副本所在的位置上,再次出現了兩道全新的大門。

其中左邊一道顯示的數值是0100。

也就是開啟依舊需要知識點,應該屬於一個標準的常規副本。

而右邊的一道顯示的則是一段提示:

【特殊任務】【可開啟】【請在180天內開啟】

很明顯。

這道門背後,通向的便是傳國玉璽頁麵上顯示的那個特定副本。

不過眼下徐雲剛從1850年歸來,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需要調整一番。

因此他並不準備立刻就開啟這個新副本,最起碼要先把現實裡的一些事情交接清楚再考慮。

想到這裡。

徐雲的眼中流露出一絲複雜。

總算結束了......

過了小半分鐘。

他輕歎一聲,握住艾維琳的項鏈,抬頭道:

“回歸現實。”

.......

注:

感謝王訾、grandpe大佬打賞的盟主,加更十章一共六萬字qaq......

加更會在頭七天爆更之後開始,也就是七天的日萬是不算在內的,七天後我可能會正常更新四五天調整一下生物鐘,然後開始還債,還債標題會備注的。

萬字更新奉上,求雙倍月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肉鴿修仙,從成為玩家開始無敵 穿越之將利己主義貫徹到底 重生2008:誰還當接盤俠 我有三個絕色師父 發燒 天降萌寶三歲半,被王府團寵了 我是貴族學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重生大唐之逆襲風雲 顧總彆作了,蘇小姐要帶崽二婚了 大唐:我擺爛後,武則天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