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華盾生科正處於發展的要緊關頭,有許多項目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備或者研發中,春節前還會有一波購物高峰期。
徐雲作為公司的負責人之一,這種節點確實不太方便離開。
更彆說廬州這邊還有老蘇暫住他家,這也是個很難處理的情況:
撇下老蘇一個人回老家吧不太合適,畢竟老蘇還沒完全適應現代生活。
可帶著老蘇回家則會更尷尬——過年領個陌生男生回家,保不齊會被誤以為出櫃呢。
況且有陌生人在場,飯桌上大家也都很難放得開。
因此權衡之下,徐雲隻能暫時先放棄回家的想法。
另外公司的顧群青等人也是這打算,眾人準備到時候一起找個地方吃年夜飯,也算是有個伴兒在照應。
“叮咚——”
就在徐雲和陸朝陽交談之際。
陸朝陽放在桌上的手機忽然傳來了一道提示音。
他順手放下筷子,將手機取過,打開屏幕。
徐雲對此也沒怎麼在意,自顧自的扒拉起了飯。
不過很快。
他的耳中便傳來了陸朝陽的一聲輕咦:
“咦?”
徐雲見狀抬起頭,將黏在嘴角的一粒米拿開,問道:
“怎麼了嗎,陸教授?”
陸朝陽將手機一翻,屏幕朝徐雲晃了晃,上頭赫然顯示著一條推送消息:
“你看,新華社發布通告,國家似乎準備計劃發掘明朝十三陵的永陵了——就是嘉靖皇帝的墓穴。”
“.......”
徐雲微微一愣,回過神後,連忙取出自己的手機,打開了微博。
果不其然。
在熱搜的飆升榜上,此時赫然掛著一個國家計劃開啟永陵發掘工程的熱搜。
相關新聞發布於一個小時之前,此時已經竄到了熱搜的第五位。
其中掛在最上頭的是新華社發的一條文章:
【據gy辦公室今日訊,多位曆史學者共同提交署名意向書,認為現今考古技術手段已經較為成熟,申請成立永陵定項委員會,對明朝十三陵中嘉靖皇帝的陵寢永陵開展發掘工作......】
一旁的陸朝陽也在劃拉著屏幕,似乎在看著某些評論:
“這熱搜竄的可真快啊,這會兒就第五....哦不,第四了。”
陸朝陽和徐雲的位置距離項目組內的其他成員很近,交談的聲音自然也傳到了周圍人的耳中。
於是很快。
便有幾人也跟著翻起了手機。
看著看著,一位短發的女生便好奇的眨了眨眼:
“嘉靖皇帝的永陵呀......就是那個傳說有《永樂大典》的陵墓?”
在場年紀僅次於陸朝陽的唐飛點了點頭,解釋道:
“沒錯,不過這事兒隻是個傳聞,可能性不大——根據永陵目前的勘探結果,永陵內應該是沒有足夠盛放《永樂大典》的空間的。”
很明顯。
這位老哥也是個資深明粉。
接著唐飛輕輕嘖了一聲,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有些疑惑起來:
“不過上頭居然會提出開啟永陵的發掘計劃,這就有些奇怪了.......”
聽聞此言,負責訂外賣的葉紙很是配合的捧了場:
“唐博士,為什麼會奇怪呀?我看很多皇帝的陵墓不是都被挖掘過嗎?”
唐飛輕輕搖了搖頭,放下筷子,道:
“在咱們華夏考古界有一句話,叫做‘考古不下明’,意思就是很少會發掘明朝之後的墓葬。”
“因為傳統觀點認為,年代越往後,文獻資料越豐富,曆史學的研究就越全麵,考古學所能發揮的作用可能就越小。
“當然了,盜墓的情況除外——目前清朝皇帝的陵墓很多都被盜墓賊破壞過。”
“至於明朝陵寢呢,建國後隻開掘過定陵,而那次的挖掘工作.......”
“造成了華夏考古史上的一次慘案。”
葉紙‘誒嘿’了一聲:
“慘案?”
唐飛點點頭,臉上浮現出一絲沉重,歎息道:
“由於技術和觀念問題,大量文物在出土後迅速風化毀壞,棺槨被博物館辦公室主任下令扔下山崖,萬曆皇帝和帝後的屍骨又在那幾年被砸的屍骨無存,損失難以估量。”
“為此在1997年,gy還發布了《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通知》首次明確規定,由於文物保護方麵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並且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聽到唐飛這番話。
一旁的徐雲亦是微微歎了口氣。
唐飛說的定陵挖掘,也是新華夏第一座經國家批準,有計劃、有組織、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項目。
其實吧。
項目最早準備發掘的是長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那是在1955年10月份,科大首任校長郭沫若先生接到了一封時任燕京副市長吳晗寫來的書信。
內中說:
“郭老:發掘長陵事,和各方麵談,都表示讚成。擬一報gy文稿,可用否請斟酌改正。請你領銜,範文瀾、沈雁冰、鄧拓、張蘇都會簽名讚成的。”
這份報告很快被發往了上麵,不過由於發掘難度問題,1956年4月才轉而決定先試掘定陵。
1956年5月17日。
定陵發掘工程正式啟動。
而這也正式解開了華夏考古史上知名慘劇的序幕。
整個陵墓發掘的過程很順利,沒有人員傷亡,更沒有考古小說裡遇到的那些神鬼之事。
前後不過幾天,考古隊很快就進入了地宮。
地宮的後殿中停放著萬曆皇帝與孝端皇後王氏、孝靖皇後王氏三口棺槨,此前皆未遭到破壞,隨葬品完整。
另外土各類器物二千六百四十八件不包括錢幣和紐扣)。
其中紡織品與衣物數量最多,共六百四十四件,主要是絲織品。
此外較多者還有金器二百八十九件,銀器二百七十一件,銅器六十五件,錫器三百七十件,玉器五十一件,漆器八十四件,首飾二百四十八件。
然而由於當時的文物修複保存技術嚴重不足的緣故,專家們使用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溶液,來加固這些出土的絲織品。
結果是初期效果不錯,然而過了些時間之後,這些處理過的絲織品便開始出現了問題:
它們陸續失去光澤、柔軟和彈性,不但發黑發硬還變脆了。
再加上當時也沒有恒溫恒濕避光的庫房用來保存文物,結果導致這些絲織品大多嚴重損壞。
同時為了滿足定陵博物館的展出需要,當時針對萬曆帝後的棺槨製造了複製品。
孰料複製品造好後,定陵博物館的某位負責人便命人將原棺槨當成垃圾給扔進了山溝。
從此,萬曆帝後的原棺槨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今天地宮中陳列的,仍是當年的複製品。
至於萬曆皇帝和帝後的屍體,也在大變動的那些年裡在定陵博物館廣場公開砸毀並且焚毀。
所以自那之後。
華夏便從未開啟過帝皇墓的發掘工作了。
......
注:
這幾天開大會,所以大家都看不到本章說,但我後台還是會顯示的,所以各位還是可以照常留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