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菲涅爾的部分曳引假說,水流在運動的時候,會就會拖著以太以043v的速度運動。
而如果以太在運動,那麼光的速度當然也會跟著變化。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在水中的速度就是。
不難想象。
如果光線逆著水流運動,那麼地麵上觀測的速度就是光在水中的速度減去以太被拖曳的速度ku。
也就是ku。
同理。
順水運動光線的速度就應該是光在水中的速度,加上以太被拖曳的速度ku。
也就是+ku。
在這種情況下。
兩束光波再次相遇時,便會形成一定的乾涉條紋。
如果讓流水反向。
也就是讓出水口變進水口,進水口變出水口,那兩束光運動的時間就會發生改變。
於是呢。
它們形成的乾涉條紋也會發生改變,具體表現就是條紋會移動一點點。
而令斐索驚喜的是,最終的結果也是如此。
也就是菲涅爾的理論能很好地解釋斐索流水實驗,彼此互相印證。
重頭戲來了。
所以後世的某些民科經常以此來“暴打”相對論和老愛。
任何一個聲稱自己推翻了相對論、以太是存在的、證明了光速是可變的、超光速可以疊加的文章或者姑且叫論文吧,他們必提一句話
“斐索流水實驗證明了相對論的錯誤,所以阿巴阿巴阿巴”
幾乎所有所有的民科——除了那種畫個太極圖說搞出永動機的奇葩之外,其餘最少90的所謂理論都是源自斐索的流水實驗。
就和提及李世民必提玄武門之變一樣,斐索的流水實驗都快成民科驗證碼了
結果最搞笑的是。
某些民科為了黑老愛。
連“1905年以前,愛因斯坦可能不了解斐索實驗,或沒有意識到這個實驗證明了光速可變,如果他了解斐索實驗,就不會提出基於光速不變的相對論。”這種話都能說出來。
但實際上呢。
老愛在1950年與香克蘭教授談話時,曾經提到過兩個對他創立狹義相對論影響最大的實驗。
第一個是光行差實驗。
光行差的原理很簡單,大家在下雨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經驗
無風條件下。
如果你站在雨地裡不動,就會感覺雨滴是從頭頂正上方落下來的。
但如果往前跑,就會感覺雨滴是從前方傾斜地落到身上的。
這其實就是一種“雨行差”。
而地球在運動也就是以大約30ks的速度圍著太陽公轉的情景,便與雨中奔跑時覺得雨滴傾斜了類似。
觀察者也會覺得恒星發出的光線也傾斜了一定角度,這就是光行差。
這個原理最終讓布萊德雷運用到了光速計算中,就是此前光速測定時提及過的那位被誤解的天文學家。
而另一個對老愛影響最大的實驗,就是斐索的流水實驗。
因此所謂老愛不了解斐索實驗的言論,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那麼真相是啥呢?
用某個死神小學生的話來說,那就是真相隻有一個
老愛不但了解斐索實驗,同時早就在不加入以太的情況下便解釋過了斐索的流水實驗。
並且比菲涅爾的理論解釋更加完美。
他采用的思路是洛倫茲變換,從流水係和地麵係的速度疊加入手。
再加上一些鮮為人同學看不懂的計算過程,最終得到了狹義相對論速度變換的一階近似,完美的解釋了斐索的流水實驗。
在狹義相對論眼裡。
斐索流水實驗並不是因為以太被部分拖曳,而是洛倫茲變換裡速度疊加的自然結果。
這部分內容被老愛寫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裡,也就是發表狹義相對論的那篇文章。
這麼個老愛的封神之作那些民科都沒看過,結果還信誓旦旦的去否定老愛的相對論,你說離譜不?
類似的情況徐雲上輩子也遭遇過。
當時有個徐雲相熟的視頻製作者推了他的書,結果有個人在下方留言
“一本複製百度的小說有什麼好看的。”
實話實說。
徐雲當時差點沒繃住笑出來
理論上但凡是看過那本書幾章的讀者,都不會說出那種話——徐雲都不知道diss過多少次百度了。
說他抄知網的還差不多叻,咳咳
否定某個作品或者理論沒關係,但好歹看下內容不過分吧?
另外比起相對論,菲涅爾的理論其實才是存在錯漏的那一方。
舉個例子。
就像經典物理適用於宏觀低速世界一樣,菲涅爾的理論隻在流水速度遠小於光速的時候適用。
當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當uc不能再忽略時,使用部分曳引假說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而狹義相對論的結果依然是正確的。
也就菲涅爾的理論能解釋的東西,相對論能解釋。
它不能解釋的東西,相對論還能解釋。
這才是一個更好的理論應該有的樣子。
誠然。
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相對論,目前確實都存在一些難以解釋的地方。
或者說理論上的要害處。
比如大一統理論如果出現,相對論大概率會和經典物理一樣,淪為某種情景下的近似和特定解。
甚至可以這樣說。
五百年後要是人類還沒滅亡,相對論99會被某個新理論取代。
但那是五百年後,不是現在。
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理論支撐,現在的人類連火星都登不上去呢,就去準備換個理論工具了?
這不搞笑嗎?
眼界和現實,這是兩碼事。
就目前來說,相對論依舊是個最適合當下的最優解。
如今的科學界之所以會選擇相對論,並不是因為相對論是真理,是絕對正確、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
而是因為相對論是我們目前描述宇宙的理論裡精度最高、適用範圍最廣、跟各種可觀測的實驗符合得也非常好、理論內部也非常自洽的理論。
例如眼下的qed已經被證實到小數點後第七位,廣相甚至已經在gs上應用了。
可惜某些民科全然不管這些。
他們把科學當神學講,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
用大家都能懂的直覺,去反對大部分人都不懂的科學。
何其可悲。
好了。
視線再回歸現實。
看著台下眾多不解的學生們,徐雲又打了個響指
“各位同學,大家應該都知道,在幾個月前,我們已經將光速測定到了一個極其精確的數值區間。”
“那麼既然如此,我們是否可以設定一個實驗,來驗證以太和光速可變的猜測呢?”
說完他再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個從太陽射向地球的箭頭,繼續說道
“各位同學,大家看。”
“如果存在以太,則當地球穿過以太繞太陽公轉時,在地球通過以太運動的方向測量的光速應該大於在與運動垂直方向測量的光速。”
“這點沒問題吧?”
台下齊齊傳來了肯定的回複
“沒問題。”
徐雲見狀環視了周圍一圈,微微一笑
“那麼既然如此”
“我們能不能利用一些手段,通過比較具體的數值來證明這點呢?”
接著他又另開了一個版麵,準備下筆畫出示意圖。
但在即將落筆之際。
他的嘴裡忽然輕嘖一聲,停下動作,轉身看向了台下眾人
“各位同學,我們格物社的口號叫做格物致知,講究的是通過實踐去探究世界。”
“因此我們的目標之一,便是要鍛煉各位的動手能力。”
“所以我有個想法啊”
“大家可以先不去思考以太存在與否的問題,而是從實驗角度出發,一起來討論討論,如果想達成我所說的目的,這個實驗需要怎麼進行設計?”
說完他便放下粉筆,不再說話。
其實按照徐雲原先的想法。
在接下來的板書裡。
他便會將自己的實驗方案完全展示出來,讓大家嘗試實驗。
不過幾秒鐘前,他臨時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畢竟不出意外的話
這應該將會是自己在副本中完成的最後一個實驗了。
於情於理,都應該給這個時代再留下一點“遺產”。
按照正常軌跡。
近代科學史上的第一間綜合實驗室要到1871年才會由小麥創立。
在那之前,科學界並沒有多少引導學生去做實驗的觀念。
這顯然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
並且某些意義上來說,這種認知帶來的影響比某些錯誤的理論更加惡劣。
因此猶豫再三。
徐雲還是決定開創一次先河,引導者格物社的成員去完成這項實驗設計。
而這番話剛一出口,台下便是一靜。
很明顯。
徐雲的這個做法,有些超過了眾人的預料。
不過很快。
待眾人回過神後,所有人的眼中都不約而同的浮現出了一絲
躁動與躍躍欲試。
畢竟這些社員之所以加入格物社,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冥王星之夜現場氛圍的影響。
他們也希望自己某天能夠像數算小組的成員那般,親自動手去破解宇宙的奧秘。
因此比起接收完備的知識,他們更期望能夠親身參與其中。
所以在徐雲表示集思廣益後,現場的氛圍頓時活絡了起來。
過了幾秒鐘。
第一個社員舉起了手
“羅峰同學,我有一些想法。”
注
明天開始連續萬字更新,副本完結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