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身為一介親王,城池未破,自己卻先逃跑!
那唐朝人才濟濟,李淵到底派的什麼人去守河東了?
又在晉陽安排了什麼樣的將領?
同時,對於跑回長安的齊王,眾人眼神中充滿了嫌棄:
身為一介親王,城池未破,自己卻先逃跑!
【消息傳回長安,朝廷上下無不被震撼不已,李淵等人也在驚慌失措之後,打算扔掉河東等地,隻要守住關中,自己就還有未來。】
【然而,僅憑關中之地,唐朝的未來著實可憂,因此,關鍵時刻,李世民再度上書,一一陳述了河東、晉陽之地的重要性,又請求自己帶兵平定劉周武,最後成功將關中的全部兵馬拿到了手中。】
【十一月,李世民親自率領軍隊前往黃河,屯兵於壁上,與宋金剛對峙。】
——
漢朝初年。
劉邦此刻才興奮了起來,要知道,他這一生可是經曆過大風浪多少次了!
跌到穀底更不是一次兩次,唐朝這樣的風險雖然大,但在他看來也不算什麼大事,而眼下李淵能力不足,最後李世民出麵,想必在最後唐朝能建立,必然是解決了這等大難題,那麼他的威望必將大漲,他的野心也會隨之不斷發展,後麵才是真正的好戲!
【此時的李世民自然也清楚,當前局勢對唐朝是極為不利的情況,對方占據了自己的大部分地區,多次大勝,士氣極為充足。】
【而自己卻接連丟失領土,士氣低迷,而且在丟失大部分土地的過程當中,兵力也有了很多損失。在這方麵也不占優勢。】
【然而李世民並沒有被恐懼或者憂患衝昏頭腦,他定下心思,選擇了休養生息,收攏百姓,積攢糧草,大軍堅守不出。】
【同時,與堅守絳州的唐軍遙相呼應,讓非主力部隊空出時間在各地奔襲。】
——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瞻基想到了之前的淺水原一戰,隨後道:“他是打算再次消耗敵人,積累自身,然後一舉擊敗敵人嗎?”
耿炳文回應道:“當時的唐太宗恐怕並未在各地打出足夠大的戰果,當然他也沒有對此有什麼期待,從他讓非主力部隊戰鬥也看出他並沒有將這些放在心上,他是在建立自己的節奏,在嘗試打亂劉武州的兵力部署,哪怕是付出點代價也可以!”
隨後,他也想起了神跡當中節奏大師的說法,不由得感慨:“著實為一代大師!”
【在這裡,我們必須要為諸多不懂之人解釋一下,在戰場上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敵方與己方互不乾擾或者互相乾擾。】
【你要做到自己保持自己的戰鬥節奏,擁有清晰的規劃、兵力部署、戰略眼光,而不是一味地隨著敵人的兵力調動而進行防守或進攻,己方一定要掌握好足夠的主動權才能避免掉進對方的陷阱裡。】
【之前,唐軍屢次戰敗,除了有大意以及劉武周實力確實強勁等因素外,還有著始終被劉武周牽著鼻子走的原因。】
【劉武周的進攻出其不意,每當他攻打一個地方的時候,唐朝的援軍往往另在另一個地方,難以及時支援,始終處於被動狀態,因此唐軍自然難以守住城池,更占據不了主動。】
【而一位真正優秀的將領,絕大多數都能打出自己的節奏,而最頂尖的將領更是能將敵人也劃拉入自己的節奏當中,強迫他跟著自己走,因此,李世民才被稱為節奏大師。】
——
唐朝,貞觀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