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允吸膿血這種事情吧,說難也不難,就是有點挑戰心理承受能力。
divcass=”ntentadv”劉恒這小子,用這種事情去考驗太子,也確實有些不合適。
畢竟你未來都讓劉啟去當皇帝了,而且太子對你的在乎你自然也清楚,何必用這種事情再去試探他呢?
要知道彆的皇帝庸人一個也就算了,劉恒能在政治上玩出這麼多花樣來,對於太子是否心裡有自己,顯然有著清楚的判斷,何必多此一舉?
況且,即便劉恒時期的漢朝國力凋零,大漢內憂外患,他自己節衣縮食,但也不至於讓一個太子連口飯都吃不起。
讓平日一個金衣玉食的太子去吸吮膿水,必然會心生嫌棄,但他嫌棄的卻並非是自家老父親,而是膿水這種東西。
劉恒此舉算是有些不明事理了,況且他這樣一搞,讓鄧通和太子心生嫌棄,等到劉恒駕崩,而鄧通卻依舊還在之時,那麼劉啟繼位,鄧通必然沒有好結果。
【劉恒駕崩後,劉啟繼位,然而鄧通此時仍舊在蜀山掌握著銅礦,因此鄧通很快便被革職。】
【隨後,又有人告發鄧通,說他曾私自跑到境外鑄錢,意圖規避朝廷的稅收。】
【因此,劉啟將鄧通下獄審問,雖然沒有給予特殊的關照,但依舊發現情況屬實,於是將其從嚴處理,沒收全部財產,讓其欠債無數錢財。】
——
漢朝,文帝前元年間。
劉恒和劉啟父子心有靈犀的對視一眼,裡麵沒有難受、憤怒、不解等等情緒,都極其冷靜的看向對方,確認父子心中所想一致,都沒將鄧通放在眼中後就將目光重新移回了神跡。
——
漢朝初年。
劉邦挑挑眉,似笑非笑:“這個叫劉啟的小子,性格和手段倒真比他這個父親要狠得多。”
但這樣的新帝顯然是極為適合當時大漢的情況的。
劉啟的這種既抒發自己心裡的不喜,又合情合理的懲治了下屬,同時更是給了那些功臣集團一個大大的下馬威。
雖然沒有繼承劉恒那般表麵溫柔,暗中慢慢蠶食的方式,但顯然,對功臣集團表麵態度上的強硬,也是皇帝對功臣集團下下手的預兆。
為往後漢武帝對功臣集團乃至匈奴的大力壓製的勇猛風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
明朝,永樂年間。
朱棣對於劉啟的事情顯然並不在意,不可否認,劉啟在性格方麵確實與劉恒不同,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按他自己的想法來,能不委屈自己就不委屈自己。
但這有什麼問題?身為一個皇帝,身為這江山的共主,怎麼可能委屈得了自己?
至於後世人對他的批判,一則是他削藩引起了動亂,二則是廢後立太子的事情,再有就是誅殺大臣了。
但天地良心,縱觀曆史,哪個皇帝不是如此?
麵對國家的大患,政治的危機,所謂的兄弟之情、同姓宗族的血緣關係難道能比得上這天下百姓嗎?
難道要拘泥於小小的私情嗎?
廢除皇後,改立太子確實不好,但皇後可以是天子的私事,自然有天子說了算。
太子卻是不能這麼簡簡單單的揭過去,不可一概而論,這可是國之根本。
但新任太子可是日後的孝武帝,他顯然足夠出色,並且為大漢對於功臣集團和匈奴的態度的轉變完成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因此,那些不同意的大臣便是大漢前進的阻礙,誅殺掉他們自然是極為合情合理的。
在江山麵前,凡阻止大漢走向巔峰的一切,包括皇帝自己,都死有餘辜。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