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眾人最關注的,還是銜玉而生的賈寶玉!
賈政對賈寶玉的科舉大業投入了極高的熱情,他更加認真地督促著兒子讀書。鄉試一次失手,那算得了什麼?君不見,許多出名的文臣士人,都是在連年奮戰之後,才得到圓滿的,比如那‘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儘長安花’的孟郊,就下了好幾回場。如今賈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寶玉身上,不努力怎麼行!
再說了,賈政心中也有自己的盤算和安排:長子賈珠身體不好,但好歹也是個舉人,衙門裡還有個正經差事,人又安分,由他襲爵,總不會比以前的賈赦要差了。以後等賈蘭長大了些,再專心培養他,就能把賈家太太平平地延續下去。彆的,他對賈珠也不要求了。
而寶玉,就要從科舉博一條出路!他不能襲爵,如果自己不能立起來,日後難道要一直依附著兄長過活麼?就算賈珠念著兄弟情義,那王熙鳳可不是省油的燈,萬不能同意的。
自己夫妻可沒有史夫人那般的權威,賈政也不想看到日後他們兄弟鬩於牆的一幕發生。他是過來人,自然明白大家族中次子的心態,當初賈赦在榮國府時,他何嘗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那是僭越?
隻是,心有不甘,同為嫡子,憑什麼賈赦比自己出生早了些,就占有了一切?再有,他也放不下那尊貴榮華的生活。要自立門戶,過五品文官寒酸的日子,自古是由奢入儉難,他也不能免俗!
但身為次子,也不是個個都活得不如長子的,就像他的妻兄王子騰,就是他羨慕佩服的榜樣。
王子騰是王家次子,但他可沒有窺覬哥哥的爵位,自己投身軍中,實實在在地揚威立名,還成為了王家乃至四大家族的頂梁柱。但賈政不是王子騰,他沒這份本事,隻得心虛地接受了母親的偏袒維護,最後導致賈赦憤然出繼。
但賈政自己這樣做了,並不意味著他希望賈寶玉步他的後塵,這樣可是會家宅不寧的。最好的安排,當然是賈珠守成家業,賈寶玉能出人頭地,在朝廷中站穩腳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樣賈家才能中興,重現父祖時期的輝煌。
為了這個目標,賈政對賈寶玉的課業越發上心,自己親自檢查,絲毫不放鬆。賈寶玉每日在老師和父親的嚴厲督促下讀著寫著自己壓根沒興趣的經義文章,苦不堪言,而且心中的抵觸和厭惡一天天地加深。
聽到黛玉被王府送去出家清修的消息時,他如雷轟頂,失魂落魄,心中茫然一片,自己的努力,沒有能起到任何作用。他又是感傷,又是憤怒,同時也覺得無力之極。他沒能改變黛玉的命運,也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成為賈家的依靠。他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在督促著賈寶玉讀書的同時,賈家也熱切關注著賈探春的婚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嘛!
賈赦出繼後,他的庶女迎春和庶子賈琮自然也跟著一起搬出去了。兩人在最初的惶惶不安後,慢慢地適應並喜歡上了出府後的生活。
賈赦隻帶走了自己的心腹家人,肯跟著迎春和賈琮走的也是和他們最貼心的人。住進‘賈府’後,人手不足,賈赦吩咐去另外買了些下人來伺候,這些人哪裡敢像賈家那些幾輩子的家生子一樣的做派,非常的殷勤安分。
迎春和賈琮以前在榮國府時,也是邊緣人物,待遇一向不好,迎春還被奶娘欺負拿捏,日子過得不如體麵的大丫鬟。
現在他們成為了賈府正統的少爺和小姐,生活比起以前來舒心了不少,衣食住行也更好了些。居養體,移養氣,兩人的性情也因此而開朗了起來,與賈赦也親近了不少。
迎春的年齡比探春要大,也到了考慮婚事的時候了。賈璉與自己的庶出弟妹關係還算不錯,他們在榮國府過的日子也看在眼中的,頗有些同病相憐之感,因此願意對他們友善相待。
賈璉於是拜請了外祖父和舅舅,請他們幫著賈迎春物色夫婿,這事上是沒法指望賈赦的,而且他深知賈赦的性子,特意警示他不要亂打主意。
賈璉如今很有出息,賈赦對他心中懷著敬畏討好,聽到他這麼說,隻得滿口答應下來。本來他是準備迎春的婚事,得好好地要上一筆彩禮的呢,不過是一位庶女,許配個差不多的就行了,有什麼要緊的呢?
張家大爺交際廣闊,人脈眾多,最後給尋找出了一位適合的人選。那是一位外地文官的次子,家中頗有些產業,自己是上一屆的三甲進士,排名不高就是。再有一年就要結束觀政,授予官職了。他家中關係簡單,如果外放,會帶著妻子一起上任;如果留在京城,家中也會分給些產業,在京城裡也購置了一處清淨的屋舍。總之,生活會比較寬裕,但也達不到大富大貴的水平。
但賈璉覺著,這對迎春才是最合適的。讓她嫁入高門,不說高門看不看上她,她在榮國府也完全沒有接受過貴女應有的教育,壓根應付不來的。找個人品不錯的夫婿,過一份簡單豐足的小日子,就是很好的了。
張家出麵安排了相看,雙方都挺滿意。賈赦的名聲從離開榮國府後,已經被洗白了大半,迎春本人長得溫柔秀美,更重要的她是賈璉的妹妹,名義上那也算是張家的外孫女了,在文臣中也能被接受。
男方的父母思量之後,也答應下了這門婚事,雙方就此定了下來,開始安排著走六禮。迎春羞怯喜悅,在家中安心地做起了針線,張氏還派了一位老嬤嬤來加緊教授她管家的本事,總不能讓她出門後完全料理不來家事吧。張氏是可憐賈迎春,也是為了賈璉的名聲著想。
賈璉母子的所為眾人都看在眼中,以前有少許人暗中還對他們有微詞的,此番也閉了嘴,眾人都對之稱讚不已。本來母子二人和張家隻不過是出於善心,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刷了一波聲譽。
史夫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心中卻是一酸。自出繼後,賈赦壓根就沒上門來給她請安過,更彆提賈璉等人了,迎春的婚事她居然是從旁人處聽說的。這門婚事不算很顯赫體麵,但於迎春這樣的而言,也是難得的了。賈赦如今隻是白身,這門婚事能成,必定是看在賈璉和張家的份上,可恨他們卻是不會讓探春沾一點光的。
賈政還是很想和文臣聯姻,武勳那是萬不得已的選擇。他以為自己如今的身份已今非昔比,那探春的身份自然也能水漲船高了,一等將軍之女啊!若是嫌棄她是庶出,那可以立刻把她記在王夫人的名下,也算是嫡出的了。
賈政信心十足,請人試著去遍問了那些家中有適宜兒郎的文臣,或是自己有功名的士人。這滿地撒網,總能有些收獲吧!
誰知,他得到的依然是各種拒絕,委婉些的,便道自己已經看定了人家,不好背信棄義;不客氣的,是直接拒絕,連個麵子都不給。這讓賈政委實感到挫敗氣惱,暗道這些人是有眼不識金鑲玉,明明探春是才貌雙全的貴女!
其實,這些人家也在暗中生氣呢。你賈政剛剛奪占了哥哥的爵位,讓其憤然出繼,便不知自己幾斤幾兩了?拿著個庶女就想和咱們聯姻,那庶女的姨娘還是個丫鬟出身的賤妾,你也敢開這個口?況且,聽說你那銜玉而生的浪蕩子把家中女眷的文墨都傳了出來,你那庶女的可占了大頭迎春文采平平,賈寶玉沒看上她的詩文),有損閨譽!這樣不知禮儀,人品堪憂的人家,也配與我們做親家?
文臣裡沒有回應,賈政被迫把目光轉向了武勳。
但眼下同為武勳的老親們,家中的子弟也沒有什麼成才的。比如史夫人出身的史家,她的幾個侄孫隻在軍中謀了個不重要的差事,混一份俸祿,沒什麼錢,前途更加無望。這樣的兒郎,探春怎麼能嫁,那豈不是明珠投暗?
自己有些出息的,出身又太差了。比如有位襲指揮之職的孫紹祖,有意求娶探春。可其人並非詩禮名族之裔,祖上原是貪慕榮寧二府的權勢,有了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人品粗鄙,雖家資饒富,並非良配,因此賈政也斷然拒絕了。
這樣高不成低不就的,探春的婚事一時沒有結果。賈家眾人隻得對外說探春還小,家中還想留兩年,不著急,暗中加緊挑選著。
時間過得很快,倏地一下,又到了鄉試的時候。
賈寶玉在賈家眾人無儘的期盼中再次走上考場。這回散場時,下人們慌慌張張接回的,是個在考場上就昏迷過去的寶二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