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院子,為何如此熟悉?”不知不覺中,黛玉和慧齡已經逛了大半個園子。兩人漫步到一處頗有江南雅韻的院子前,隻見前麵一帶粉垣,裡麵數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看上去十分幽靜。慧齡打量著黛玉也覺得累了,便提議進去歇歇腳,喝杯好茶,隨行其後的丫鬟們連忙敢上前去做準備。
黛玉一跨進這院落,就忽然心中猛地一動,雙目凝神,不由地停下了腳步,環顧四周,茫然失措。
這院落,入門便是曲折遊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麵有小小兩三房舍,一明兩暗,屋後出去則是後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雖然不大,但修建得十分的精致。
院子裡翠竹掩映,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風吹在竹葉上,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更加映襯出了此處的靜謐。日光透過細密的竹葉照了下來,留下滿地參差的竹影,還有一道清澈小溪,環繞著這院子潺潺流過。
一踏進這小院裡,便覺著遍體一涼,黛玉不禁打了個寒戰。
“姐姐,夏日在此處避暑,是極好的,十分清涼。隻是,到了秋冬時節,就不太適宜了,日光被竹子遮掩住了,有些陰暗,也寒冷了些,一踏進此處,就會生出淒涼之意。而且,這屋子住著,也略窄小了些。因此,我便把這處院子改為書房,在此處讀書,倒是極能靜心的。”慧齡向黛玉介紹著。
“這樣的去處,讀書人是最喜歡的,幽靜,雅致。”慧齡忽然想起來道:“聽說當年林家老太爺、老太太和父王母妃是一起看過這園子,兩家人就是在此處遇上的。當時,林老太爺和老太太就感歎此處甚好,隻是林老太太覺著太過淒清,就沒有選了這一片。林老太爺還給這裡取了個名字呢,叫‘瀟湘館’,這名字甚好,就沿用了下來。”
“瀟湘館?”黛玉喃喃自語道。她對這個名字,包括這個院落,莫名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她從骨子裡喜歡此處,但靈魂深處卻傳來了一陣陣的悲傷和戰栗,仿佛,她曾經來過這裡,為什麼會這樣呢?
慧齡轉身欲請黛玉進屋,卻見黛玉麵色恍惚,不禁吃了一驚。
“姐姐,姐姐!”慧齡擔憂的聲音,把黛玉從迷惘中喚醒。她鎮靜了一下,對著慧齡笑了笑。
“姐姐,你大約見了這樣的情景,便心生感歎吧?”慧齡見狀放下心來:“母親也說這裡雖好,但陰沉了些,在給我整理這園子時,特意從普濟寺中請了一尊開了光的佛像,就供奉在側屋裡。母親說,禪門曾言道: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與此情此景是最貼切的!”
“這樣,也能化解這裡過重的陰氣。這瀟湘館,既是潛心讀書的地方,日常住著時,我也會來此處上香,祈願闔家安康!”
黛玉心中感歎,李碧波真是一片慈心,凡事都為子女考慮周全,想起賈敏來,不禁有些難受。母親是愛自己的,但她今日這樣,又著實與母親脫不開關係,真正是剪不斷理還亂,彆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就像外祖母與賈家一般,黛玉惘然地想著,一轉眼,外祖母也辭世幾載了。
當年,自己少年意氣,做出了種種不智之舉,與寶玉暗通書信,回絕家中為自己定下的婚事,堅持與寶玉的情義,終於徹底激怒了祖父母和父親,決意送自己出家清修。她自己做的,自然該承擔這後果,但那時賈家的行為態度,李碧波後來詳細地告訴了,這讓黛玉傷心不已,心寒徹骨!
也因著如此,黛玉就一直在彆院裡清修度日,與賈家再無什麼往來。賈家的消息,下人們偶然不經意地透露了些給她。黛玉的心中已經麻木,聽在耳中,也生不出什麼波瀾。隻是,她還是對賈寶玉難以忘懷,為他在文會上放縱不羈的行為擔憂。他會不會因此而被牽累,家人會不會遷怒怪罪,他的境遇如何
這些,下人們都茫然不知,或許,知道了也不會告訴她。黛玉知道,此生,她與寶玉是再無緣分的,不如相忘於江湖!而且即使知道了,她又能如何呢?她都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不甘又尷尬地生活在王府的蔭蔽之下,哪裡還有能力為寶玉分憂呢?她就是有這個心,也沒有那個力。即使以死相逼,旁人也隻會冷眼相看著,任由自己自彈自唱!
後來,她漸漸地也放下了。慧齡來看望她時,告訴了一些賈家的後續事情。
外祖母做主,賈家把預備迎接賢德嬪的省親彆墅用低價很快地賣出,得了二十八萬兩銀子,再拿出家中的老底子,湊了三十萬兩,歸還了一大半的國庫欠銀。此舉雖然被太上皇和四王八公等老勳貴們視為叛徒,受到眾人的排擠和冷遇,很是過了一段低眉憋屈的日子,但皇上卻對此表示了讚賞,在朝臣中也挽回了些名聲。
又過了兩年,皇上逐漸把老武勳手中的權力收回,太上皇也被架空,年老糊塗,終日沉溺於煉丹服藥,求長生不得,反而因丹毒發作,一命嗚呼。皇上借此在宗室的支持之下,迅速賜死了甄貴太妃,徹底清算了甄家。甄家男丁入獄問罪,女眷們都進了教坊司,子孫淪為賤籍,再無翻身之日。
四王八公,也在皇上的清理之列,四王先後以各種理由,被剝奪了王位,有的貶為庶人,抄家問罪,如兵敗如山,其後還妄圖掩飾的南安郡王;有的被降爵,喪失權勢,泯然眾人,如以賢王自居的北靜郡王;
相形之下,賈、王、史、薛四家,雖然也不複往日繁盛,好歹還沒淪落到十分淒慘的境地。王子騰回京後,很識時務地慢慢交出了手中的兵權,皇上投桃報李地賞賜了個虛職給他養老,沒有因五石散而問罪他的侄子侄女。
想來王子騰一生威風赫赫,定然是不甘心的,但形勢比人強,他也領教了皇上的心機手段,不敢繼續與之硬扛著。畢竟,君臣之間,臣子自然處於劣勢,這又不是身逢亂世,他當不了曹操的!
既然如此,何必做了太上皇和皇上這對父子相鬥的刀呢?王子騰左右衡量後,決定急流勇退,交出手中的權柄換取家族的平安,還是子嗣傳承更加要緊些!
賈家,皇上因著這還銀之功,也沒有深究下去,還因著史夫人病重時的上書和賢德嬪的請求,賞賜了賈寶玉一個從八品的禮部筆帖式職位,做的是瑣碎的事務,但好歹也有個官身品級,不是白丁了。
賈家後來又想法把餘下的銀子還清了,雖然因此家中的老底子耗費得也差不多,家境再不能像往日那般,但好歹也逃過了一劫。比起四王等人,特彆是煊赫了數十載,昔日賈家都要被壓了一頭的甄家來,那是幸運多了。
甄老太君因著是太上皇的乳母,家族也跟著雞犬升天,之後甄貴太妃入宮,更是榮寵多年。最後,甄家抄家問罪,家族覆滅,皇上開恩,甄老太君不需入獄,但她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孫們身死、入獄、流放,那種痛苦,比起自己身陷囹圄來,更加誅心!甄貴太妃也隨著賜死,她的兒子被圈禁終身。甄家徹底完了,昔日那些金尊玉貴的姑娘公子們,都不知淪落到哪處泥潭裡呢?
賈家被老親們的境遇嚇著了,自此之後,都縮著頭做人,再不敢張揚。如今也是慢慢敗落沉寂,成為普通的官宦之家。等到老太君三年孝期守滿,賈家闔家就要搬出榮國府,賈政身上的爵位隻是一等將軍,再不敢占據這敕造國公府的。
今天就是史夫人第三年的忌辰!黛玉抿了抿嘴唇,許多感觸湧上心頭。
對史夫人,黛玉是五內雜陳。賈敏在世時,她們母女與史夫人極是親密,在黛玉心中,外祖母和藹熱情,對她們關愛心疼,不像王妃祖母那般冷淡挑剔,她在黛玉心中的地位,就是父親也遠遠比不上。她來王府探望,或者自己去榮國府散心,都是自己很開心的時刻。尤其是母親去世後,外祖母成了她唯一的依靠。她想嫁給寶玉,其中也有希望回到榮國府,在外祖母的膝下承歡,一直受到優待的緣故。她不想再像母親一樣胡亂許配給一個壓根不喜歡,不了解的人,姻緣不幸,一生鬱鬱!
所以,血淋淋的真相被揭穿在眼前時,黛玉完全接受不了,外祖母在她心中的形象頓時坍塌。原來,她對自己母女的好,全是虛假的,隻是為了賈家的利益而已!在那慈愛親熱的背後,都透著無儘的貪婪和□□裸的算計!
在自己最惶恐無助的時候,外祖母還不但沒援手相助,還來討回了母親的嫁妝,更是給了她沉重一擊。這意味著,賈家與安郡王府從此斷親,她與外祖母和賈家也再無什麼關係了。外祖母怎麼能如此狠心?
你若無情我便休!懷著這種憤怨,黛玉也不想再和賈家與史夫人再有什麼來往了。後來,史夫人大約心中有些愧疚,派人往彆院裡送了幾回東西,黛玉壓根不見,東西全部退回去,放話要史夫人不要再惺惺作態,她如今是王府棄子,再沒什麼可以被謀算的了!
三年前,史夫人病重,也曾幾次派人去彆院求見,要與黛玉再見最後一麵。黛玉漠然相對,想著這不過又是外祖母的托詞,哄著自居去相見,不知她又打了什麼主意。不勝其煩之下,黛玉和老尼、管事說了,安排下了人手,去了五台山拜佛祈願,圖個耳目清淨。
幾個月後,黛玉回到了彆院,就聽到了史夫人去世,已經下葬了的消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