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你是說”忠順王遲疑地道,見到忠孝王默默地比了個手勢,心中立刻就恍然了。他哂笑了兩聲,是啊,他怎麼忘了呢,這皇家啊
永明帝在禦花園中緩緩地散步,一邊聽著身邊太監戴權的稟告,神情平靜無波。聽完後,他心中暗嗤了一聲,想著,老二如今越發放縱了,這事情真相如何,大家都心中有數的。他還年輕呢,哪裡是要急著為自己準備下檀香檀木的棺木啊,就是借著這個由頭,試探他和朝廷的反應而已。檀香檀木,曆來能有資格用的,隻有太子
永明帝眯著眼,眺望向宮外的天空,那裡是忠義王府的方向,。他默然地回憶起昔日與這個兒子相處的親密情形,心中不禁惆悵起來,喟然一歎。他們終究不是尋常父子啊,帝皇無私情,他們首先是君臣,之後才能論到親情。
隨著年歲增長,忠義親王的心也逐步變大了,對老父親始終占據著這皇位不放豈能沒有怨氣而自己,也是不能容忍著忠義依仗著嫡長子的身份,不斷凝聚手中權力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即使是自己曾經最疼愛的兒子,也是不成的
這幾年來,忠義親王的行事讓永明帝很是不滿意。所以,永明帝也不急著立下太子之位,他要考察諸位皇子們,看誰更能承擔起這江山重負來。再有,做皇帝的人,隻要身體能撐得住,有誰會提前禪位,去做太上皇養老的他做不來唐睿宗那麼的淡泊不爭,難道有誰想當李世民,逼迫自己當李淵麼想到此處,永明帝的臉色便沉了下來。
這薛淞倒還是真有勇有謀的薛家,那不是與賈家和王家有親的麼那麼,這薛淞究竟是什麼樣的情形
見永明帝對自己投向詢問的目光,戴權立刻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稟告道“皇上,那薛淞是薛家次子,前年薛家獻上的陳芥菜鹵,便是他的手筆。上科會試已經通過,因生病放棄了殿試,此次上京便是為了補上那殿試。不過,他會試時名次不高,隻怕會落到三甲。”
“哦,國家取士,不光要看他經義文章如何,還得看他的人品才能。”永明帝淡淡地道。
“皇上說得是,禮部吳侍郎是薛淞舉人時的座師,對他頗為讚譽。”戴權迎合道。
“忠君,孝義,他倒是做得不錯”永明帝讚了一句,對薛淞也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這些天來,薛淞麵子上是泰然自若,氣定神閒,但心中哪裡能沒有一點兒驚惶不安這是封建社會啊,他雖然脫離了平民範疇,但一個男爵皇商家的兒子,一個尚未定下功名的士子,地位比起忠義親王來,那也是天壤之彆的
他的舉動,看似剛直孤勇,但其實隻是在賭,在利用皇上和各皇子與忠義親王之間的矛盾和平衡,賭忠義親王為了自己的地位,不敢落人話柄,隻得裝作大度,容忍下他罷了
他不想富貴險中求,純粹是不得以一旦忠義親王事敗,薛家逾製為他製作檀香檀木棺木,豈能不受牽連書中薛蟠和薛寶釵的父親早亡,薛家因此失去支撐,也不知是不是因此事而起
在他隱晦地要挾之下,王伯爺也隻能去了忠義王府一遭兒,拿著自己的麵子苦苦勸說了忠義王爺。忠義王爺礙於要籠絡王家,答應了不計較此事,大度地要薛淞不必擔心,還禮賢下士地準許薛淞殿試之後,可以來王府上拜見。
薛淞這才鬆了口氣,忠義親王丟了麵子,嘴上是說不計較,但這話誰信呢不過,隻要再等幾年,或許時間還要更短一些,忠義親王即使想要計較,也沒有機會了
在彙集京城的舉子們緊張準備會試時,薛淞也沒閒著,他專心地打磨自己的策論寫作,那是殿試要考的。在吳侍郎的幫助下,他得以了解到朝臣們爭論的熱點和朝廷的動向,吳侍郎還為他詳細地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他自己則查看了很多篇以往殿試的好策論,自己也試寫了一些。在大家文字水平差異不大的情況下,能否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是決定誰能脫穎而出的關鍵。
雖然做好了就做三甲進士的準備,但薛淞還是想努力爭取能進入二甲的。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左宗棠這段話,飽含著人生哲理,薛淞用來作為自己人生的指南。
會試在萬眾矚目中進行了。大半個月後,幾家歡喜幾家愁。再過了七天,殿試開始了。薛淞作為上一屆的滄海遺珠,身穿著朝廷統一下發的貢生們參加殿試的衣裳,夾雜在一群或躊躇滿誌,或帶著幾分緊張,但精神上都很是興奮驕傲的貢生中,整齊而安靜地走進了太和殿。
太和殿高大肅穆,裝飾簡潔而莊嚴。一走進大殿,立刻就覺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心中生出敬畏之心來。多少英傑,拚儘力氣,隻是為了能站在這裡
薛淞深吸了一口氣,他作為遊客曾經去參觀過故宮,但如今身臨其境,這才能真正深切地感受到皇權的威嚴和壓迫感。他不是虛擬的nc,他在這世界是活生生的人,興衰浮沉,都是要親身經曆的真實人生,由不得他掉以輕心
殿試的座位是按照會試的名次來排列的,前十名排在第一排,永明帝一眼就能看見,或許會對他們留下些印象來,眾貢士們都羨慕地望著他們。
薛淞記得,上科他排名是三百零五名來著,那名次妥妥是排在後麵的了。他本已經準備移步往大殿最後麵而去。不想,那大殿上的太監卻指引著他坐到了第五排。
“公公,你是不是弄錯了座位”薛淞忐忑不安地低聲提醒道“在下是去年的貢生,但名次並不太高的。”他自己倒是不妨,至多眾目睽睽之下換個座位,有些丟麵子而已。但那引錯了路的小太監,可要受到嚴厲責罰的了。
“沒有錯,薛貢士就請安坐吧你是上屆得中的,和其他人不同。”這時,在一旁的一位身著大太監服色的人道。
薛淞見狀,就不再說話,道了一聲謝後,就安靜地坐下,等待考試。
大太監戴權看了看薛淞一眼,暗暗地點了點頭。從這樁小事,就能看出薛淞其人為人坦然守規則,而且心地仁厚,這在富貴場上是難得的人品了。這場殿試,他也負責著時刻注意各位貢生們的表現,再稟告給皇上,這也是給他們定名次的考察標準之一。當然,這隻是針對部分能入眼的人而言的。其他人,他再長幾雙眼睛,也看不過來啊
殿試的題目是永明帝親自出的,貢士們隻需做一篇策論即可。策論,這是薛淞的長項,前世的開闊眼界和對古代社會問題的分析了解,再加上這幾年,他也做了精心的準備,他下筆很是順暢。
永明帝坐在上首的龍椅上,把考生們的舉止儘收眼底。戴權也在他耳邊悄聲稟告了自己仔細觀察的情形。隨著他的言語,永明帝的目光緩緩地從一個個人身上掠過,把那些人的麵容和名字對應起來。在提到薛淞時,永明帝還略微停頓了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