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帝宴請眾臣的盛大宴席上,忠孝親王和忠順王當眾獻上了壽禮朱薯,一種大家從未見過的糧食。起先眾人見著紅薯外形怪模怪樣的,看著很是平常,哪裡有那些奇花異草、祥瑞那麼顯眼,渾沒在意。
“這就是你說的朱薯”永明帝有些失望,這個兒子在他麵前說在海外尋到了一種寶貴良種,等到父皇聖壽時鄭重獻上,以為大賀壽禮。他自己也是重農桑的,還曾經親自讓人試驗種過胭脂米,那米色香味美,顏色也好看,隻是產量不高。臣下對此是讚不絕口,以得到胭脂米的賞賜為榮,這讓他很是欣喜得意。忠孝親王語焉不詳,他本以為這朱薯也是和那胭脂米一般的,沒想到是這外形不起眼的東西
這朱薯不上台麵啊,永明帝心中這樣想著,語氣就不免有些淡淡的,座上的皇子們有的就開玩笑的口氣明嘲暗諷起來。忠孝親王對此恍若未聞,麵色平靜,忠順王則大咧咧地命人送上各種用朱薯製作的吃食,什麼朱薯餅。炸朱薯片、烤朱薯、拔絲朱薯、朱薯甜湯、朱薯粉條等等,琳琅滿目的一大堆,以讓大家沾沾永明帝福氣的名義,讓伺候的宮女們分發到各張桌子上,給眾人品嘗。
眾人好奇心起,於是各色吃食都嘗了些。嗯,兩位王爺的廚師自然不是白吃飯的,這朱薯做成的食物味道尚可,也比較新奇,以前從未吃過嘛。但是,也隻是這樣了,有資格來赴宴的都是高官顯貴們,什麼好東西沒吃過,這朱薯和那些美味佳肴相比,那真是不足為奇的。
眾人也不好嗤笑,圓滑的人便開口稱讚這朱薯口味奇特,嗯,是忠孝親王和忠順王苦心尋到的新品種,專門為慶賀皇上千秋而獻上的,足見他們對皇上是一片赤誠孝心啊
聞聽此言,永明帝麵色和緩,正準備開口也稱讚幾句,安慰一番。下一瞬,就被忠孝親王淡定說出的話語驚住了。
什麼,這朱薯的產量是多少,他沒有聽錯吧那豈不是米麥的大幾倍了麼。,這意味著什麼若是此言不虛的話,對朝廷會多麼重要,久掌朝政的永明帝頓時鄭重起來,他正色細細問起忠孝親王來。
忠孝親王早有準備,他不慌不忙地講述起來。
這朱薯的來曆麼忠孝親王倒是沒過河拆橋,他提到了薛淞。因為薛淞的東南商號留心著海外的消息,是最先知道了這朱薯的存在,非常希望能將之引入大周,但他覺得自己力有不逮,於是把這消息轉告了他們。
他和忠順從薛淞處得到稟報後,便苦心琢磨著該如何把這朱薯秧苗帶回來。其間經過了多次挫敗,但最終還是想到了一個妙法,將朱薯藤編進攬繩之中,才能把朱薯苗帶回來了,可謂千辛萬苦
他之所以沒一開始就獻給朝廷,是對著朱薯也懷著疑慮的,這呂宋是濕潤溫暖之地啊,生怕這朱薯在大周會水土不服,讓大家失望。於是,他與忠順便悄悄地開始了試驗,經過了一兩年的種植,他們終於得到了滿意的結果,這朱薯啊,雖然味道平常,但它的高產便是一白遮百醜了
古人描述事務時,多追求文辭效果,極儘誇張之辭,卻沒有準確的數字來做憑證。比如,明朝在兵事情況稟報時,都沒個清楚的說明,講述那紅夷火炮威力巨大時,什麼一炮糜爛數十裡,這簡直是要超越了時代一百年了這哪裡是朝廷公文彙報,這是在寫修仙小說吧
薛淞以前的工作中,都是很注意數據分析的,這個習慣他也帶到了這個世界,在公事中鮮少有激情誇張的文字描寫,行文簡明扼要,再配以詳儘準確的統計數字,讓人一目了然。這種踏實的作風深得忠孝親王欣賞,命手下人也參照模仿著,在此次也用上了。
眾人聽著忠孝親王拿出劄記,向永明帝稟告。他們兄弟拿到朱薯藤之後,先讓經驗豐富的老農依照著呂宋國的人那樣扡插,之後將精心育出的秧苗分彆送到了國內十餘處省裡栽種,分彆是在哪裡的莊子上,那裡的氣候如何,水土如何,每畝地上田出產多少,中田出產多少,下田又是多少,都有很清楚的數字。還有,讓田莊上的農人見縫插針地在自家院子裡和小塊雜地上栽種,也收獲頗豐。雖然種植的地方大小不同,但最多也隻有幾分田,收下的朱薯摻和著正經糧食食用,竟然也能抵得上一小半的口糧,平日裡做個零嘴也是很不錯的。
最難得的是,這朱薯不擇水土,那些乾旱少雨,土地貧瘠的地方也種植得很好,下田和上田差彆也不大。他們在西北、北方也廣為種植,得出的結果讓當地的農人都驚喜不已,直呼為救命的好東西
真是讓人不敢置信嗬嗬,在朱薯在何處何地,哪處莊子上栽種的,都記得極其清楚細致,朝廷儘可以派出人手去現場查看,本王從來做事認真,絕不作假,更不敢糊弄父皇。父皇為江山之主,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什麼好東西沒有見過,兒臣豈能拿金玉玩物來應付父皇的聖壽。思量著父皇的心中蒼生為重,唯有在民生上為父皇出分憂,才是正道
坐在下首的七皇子忠安王臉色發白,他是甄貴妃所出,平日裡挺得永明帝寵愛的,隻是甄家不是世家名門,隻是甄老太君做了永明帝乳母才得以發達,根基不算深厚。他們母子一身榮辱係於永明帝,自然是需要千方百計地逢迎討好。這次永明帝壽辰,他派人多方搜尋,好不容易尋到一對美麗乖巧的雪白梅花鹿和一隻威武健壯的白虎,這份賀禮在眾皇子中可是獨一份的,再無人能比得上了。
其餘兄弟的壽禮他早就安排人暗自打聽過,特彆是他認為的最大對手忠孝親王,嗯,不過是些平常的禮物,哪裡能與自己的相比嗬嗬,這個皇兄就是太會端著了,以為自己專心做事就能討得父皇歡心了麼真是愚蠢啊,這麼不開竅的,不能明白人心,還想指望這個大位不過,他做個賢王倒是不壞的。
漢高祖不會將兵,但會將將,他還不是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誰想到,忠孝親王這麼耐得住性子,不動聲色地當眾拿出了這一份大禮來忠安王心中酸澀驚惶,這朱薯的分量如何,他也沒法騙過自己,民以食為天,如果朱薯真的能有如此高的產量,那真是能活人無數。忠孝他這份功勞可就是鐵板釘釘,絕抹殺不了的了再怎麼有人嫌棄他做事剛直不夠寬仁,任憑他在催繳欠銀時得罪了不少勳貴宗室,眾人提起時,都不好再出言抨擊了,隻能讚他憂國憂民,一心為君父分憂了。
這不起眼的朱薯,頓時把眾人苦心搜尋到的各種奇珍異寶比到泥地裡去了。自己呈上的白鹿、白虎再如何是名貴稀有的祥瑞,那也是不當吃不當穿的,與國無益,在那醜巴巴的朱薯麵前黯然失色忠孝親王兄弟立下的大功,光芒閃耀,任何人都忽視不了。
永明帝心情複雜,八分欣喜中帶著兩分糾結。他身體並不很康健,早年受過暗傷,如今年事已高,精力未免不濟,這幾年也在考慮著立儲之事。這幾個兒子中,忠孝親王是最穩妥實乾的,永明帝其實最屬意他,雖然他並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但永明帝作為君主,還是很拎得清大局的。
隻是,永明帝雖然看好忠孝親王,但他更希望是自己賞賜給兒子這個恩典,而不是這朱薯一出,忠孝親王聲勢大漲,其餘皇子很難再與之抗衡了,永明帝想到此處,心中難免有些不自在。
在場朝臣中就有人忍不住問起來可能現場勘探一番,這忠孝親王的話語過於驚人,他們委實有些半信半疑的,還是眼見為實的好。
忠孝親王也不推辭,欣然同意,道在離京城數十裡處他有處田莊,就試驗種植著朱薯,這幾日就可收獲,諸位大人如果有意,請親自前去查看。那裡上田、中田、下田都有種植,大人們到時仔細看一看區彆。那裡的佃戶他也命人給發了秧苗,讓他們在自己院子裡栽種,為此田莊上還給了那些佃戶每家幾吊錢的賞賜,讓他們安心栽種,如果結果不如意,那就是給他們的補償。其餘的地方,朝廷也儘可以讓地方官吏前去探看。
眾人聽在耳中,不禁感歎起來,忠孝親王真的是對這朱薯極為上心,那是下了大本錢啊
永明帝壽宴之後,朝廷的幾個部門的高官便結伴去了忠孝親王的莊子,親眼看到了那朱薯是如何高產,大家看著那被挖出的朱薯堆積得如一座小山一般,都瞠目結舌。
過了些日子,各地的彙報過來了,這朱薯果如忠孝親王所言的那般,實乃神奇作物江南湖廣一帶也就罷了,本是魚米之鄉,除非逢大災,百姓沒有饑餒之慮,但在西北等苦寒貧瘠之地,那朱薯就可謂是雪中送炭了。口味不如米麥,那算多大的事情肚子都填不飽時,還講究什麼口味
忠孝親王慷慨表示,這朱薯的秧苗和栽種的法子他即刻獻給朝廷,由朝廷進行推廣,算各地各部的功績。隻要是對國家百姓有利,那就不旺了他的苦心。至於個人的利益得失,他並不在意。
這種無私穩重的態度,給忠孝親王贏來了朝野的一片讚譽聲。但他雖然絕口不提,永明帝卻不能置之不理。隻是,他預備給忠孝親王的賞賜,被忠孝親王婉言謝絕了,肅然地表示他身為皇子,本就享受了常人難及的榮華,這樣做本就是應該的,父皇的恩典他領之有愧
本王的目標可不是眼前的蠅頭小利,本王可不是忠安那鼠目寸光,出身淺薄之徒忠孝親王在心裡冷笑道。
不過,他心念一動,薛淞先是追隨他追繳欠銀,又不藏私地主動把這消息稟告給他們兄弟,眼下他守孝在家,再過個一年半載的就要出孝了,將要麵臨著起複的問題。薛淞對他貢獻不小,忠心坦誠,他何不給他爭取些好處這樣的良臣,不可寒了他的心啊,也是千金買骨,讓眾人感悟到自己是個好主子,是萬不會虧待了追隨自己的人的
於是,忠孝親王不動聲色地把話題轉到了薛淞身上,道中原本與海外往來不多,如果不是薛淞吩咐自己的商號留意著,他們也不會想到幾千裡外的呂宋還有這等好物,那便不能把這朱薯引進來,暴殮天物。即使終有一日引入,也會晚了許多年,可不耽誤了大事麼
而薛淞是一向勤謹公務,忠心朝廷的,父皇若是要賞,何不獎賞了薛淞,他是文臣,且薛家原是武勳,這樣無論哪邊,都會感念父皇的體恤和恩德的
永明帝思忖了一下,點頭道“老四,你說的有道理,薛淞確實是個好的朕記得,當初那陳芥菜鹵就是他留心獻上的,太醫院再改進後,更加好用了些,在軍中救活了不少人命薛淞是個孝順的,那功勞當初是懇請賞了他的父親,他本人並未沾到什麼好處。如今,他再立功,朕不會虧待了他”
忠孝親王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低頭恭恭敬敬地道“父皇聖明,薛淞他必會感念父皇的恩德的”
很快,忠順王便把這消息通過在江南的屬下告之了薛淞,也是讓薛淞知道,他們兄弟可是沒有忘記他的,在朝堂上彰顯了他的功勞。等到他孝期滿了,不用為起複憂心,必會有個好安排的。
薛淞在那下屬麵前表示了對兩位王爺的感謝,這知進退,識大體的態度也讓忠孝、忠順很是滿意。
一個多月後,永明帝封賞的旨意發到了金陵城。聖旨上說薛淞忠心為國,兢兢業業,特賞賜其子爵的爵位和金銀、布帛、藥材等物;其妻方氏溫良淑德,以子爵夫人的名義冊封為誥命,並賜下誥命禮服和內造首飾若乾,其子薛虯和其女薛舒辰也得到不菲的獎賞。
薛家又贏來了一樁喜事。薛家上下都歡喜不已,王秀雲看著方氏穿上誥命的服飾,和宗族中人應酬,容光煥發,神采奕奕,不免心中有些酸酸的,但她如今對薛淞忌憚,也不敢表現出來。薛霖雖然感歎這個弟弟比自己能乾,但知道親兄弟榮辱相關,到底也是高興的。薛蟠興高采烈地幫著張羅,薛瑾萱則是羨慕地看著叔叔嬸嬸的榮耀光彩,心中對自己的未來定下了目標。
王子勝一家正在打點行李,準備送王仁和王熙鳳上京,王子騰如今已經斷了自己求子的心思了,王仁要兼祧兩房。這對王仁來說,是很有利的大喜事。王子騰來信要求王仁上京,養在膝下,培養他和自己夫妻之間的感情。王熙鳳也到了要相看的年紀,那也一同前來,由王子騰夫人教養,帶她出去交際相看,以便給侄女尋一門好親事。
聞知薛淞受賞的消息,王子勝夫妻倆心中是又恨又妒,但也無計可施,現在的薛淞更加發達,他們可得罪不起。兩人隻得像個鴕鳥一般,充耳不聞,一麵加緊了上京的步伐,早一日離開金陵城,早一日耳目清淨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