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來了》,一千三百萬(獨資)。
《何以笙簫默》,一千五百萬(獨資)。
《父母愛情》,兩千三百萬(獨資)。
《燕京愛情故事》,兩百萬(2成)。
預計投資總金額33億。
看到這個數字,陸遠不由無奈的笑了笑,製作部的那幫人,真夠精打細算的。
投資金額,不多不少,正好跟《源代碼》的收益差不多。
如果算上海外票房賬期,《繡春刀》正好能頂上這個空窗期。
這幫人,票房分賬還沒入賬,就把主意先打上了。
不過,這錢也沒有亂花,好鋼都用在了刀刃上。
如今的星辰傳媒,拋開院線方麵的投入,不需要陸遠輸血,也能自主造血,並且盈利。
如果算上院線投入,那肯定不行。
那玩意是個無底洞。
投一百億,一年之內也能給你花乾了。
此前定下的院線三步走計劃,09年的任務圓滿完成。
算上已經開業,以及正在建設的院線,星辰院線麾下影院的數量已經來到了65家,熒幕總數390塊。
以全年為計算周期,平均每天增加106塊熒幕。
對比全國每天17塊的熒幕增加數量,要稍微低一點。
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數,主要是因為星辰院線旗下的電影院,建設標準比較高。
不過,也隻是比較高。
像iax廳這種燒錢利器,星辰院線隻在北上廣深,以及江城影院幾個五星級影城分彆搞了一套。
主要這玩意比較貴。
一套iax放映設備,單單采購價就高達120萬美刀,折算成rb大概850萬,另外,每年還要向iax公司支付特許使用費。
單廳全年總票房的3,最低5萬美元。
如果iax廳全年的票房產出是3000萬,就得支付90萬的使用費。
而這,隻是放映設備的錢。
若是算上影廳改造,一個iax廳的建造成本就得一千大幾百萬。
貴的要死。
5家五星級影城,外加60家二三線城市影院,也讓星辰院線成為民營院線增速第一名的企業。
排在第二名的是大地院線,全年投資影院近40家。
他們跟星辰院線走得是同樣的路線。
主做下沉市場,農村包圍城市路線,並且堅持數字影院+自主產權模式。
能買物業,絕不租賃。
大地院線的主力投資區域是珠三角地區的縣級市、城鎮,暫時還沒有北上的計劃。
不過,大地院線跟星辰院線遲早必有一戰。
畢竟,雙方的戰略模式類似,而且大地院線也有涉足影視製作領域。
1月22號,由周閏發、周訊、陳建兵領銜主演的《孔子》就是大地傳媒投資發行的。
大地院線背後的母公司南海控股是一家港資公司,其董事長是有著香江默多克之稱的餘品海。
90年代,餘品海乾過最轟動的一件事就是收購了金庸的《明報》。
後來,他又是收購時代華納的《亞洲周刊》,又是創辦全球首個24小時華語衛星電視傳訊電視(ctn),迅速建立了一個傳媒帝國。
沒過多久,幾乎是一夜之間,傳媒集團,轟然倒塌。
而後,餘品海又轉向內地,生意涉及房地產、有線電視光纖、影院、電影投資等等版塊。
鵬城有名的老牌網紅樓盤半島·城邦,也是南海控股開發的。
雖然大地院線背靠資金實力雄厚的母公司,但星辰院線也不虛。
移動互聯網時代,掌握流量入口,才能占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