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衝獎這件事吧,在吳淵剛回到這個時代時,是非常感興趣的。
畢竟那個年代華夏內地的電影市場太小了,沒有商業片大展宏圖的空間,大家都在拍藝術片,在往歐洲三大發力衝獎。
在那個年代,你的電影票房高不算什麼,反而會被鄙視看不起,覺得是個俗人,沒有藝術追求的銅臭導演,例如馮曉剛就一直都被圈內那些所謂的前輩看不起,也不帶他玩。
在那個年代,隻有能拿獎,能拍出好藝術片的導演,才在圈子裡有地位,在“民眾”心中有影響力。
所以當時的吳淵在華語片領域,主要是以拍藝術片為主,連著在歐洲三大拿了不少獎。
直到2008年《地心引力》開始,吳淵的華語片才正式徹底轉型商業片,那個時候華夏內地電影市場已經開始起飛了,文藝片漸漸不再被普羅大眾所關注,歐洲三大也滑落了神壇。
自那之後,吳員就沒再拍過文藝片了,包括在內地、海外也沒怎麼再拿獎了,哪怕他的商業片也經常入圍金馬、金雞,但他也不甚在意,除了一開始的幾年參加過,後來乾脆都不去參加了,領獎也是劇組代領。
說實在的,就連華夏的觀眾影迷們,也不太在乎這些獎項了,不管是海峽對麵的金馬還是內地自己的金雞,每年直播的收視率一年比一年低,在網絡上引起的討論度也是年年下滑。
最近幾年內地電影都是燥熱的,大家關注的都是票房、明星,業內人士關注的是賺多少錢,普通觀眾影迷關注的是電影好不好看,爽不爽。
至於有沒有藝術性,能不能獲獎之類的事情,幾乎不在圈內圈外人的視線關注之中。
特彆是2010年之後出道的演員們,就沒哪個還會去在意獎項之類的事情,是不是影帝、影後啥的也不耽誤他們的片酬越來越高,市場行情越來越好。
也就是經曆過九十年代到零零年初那二十年的電影人們,才會依舊對獎項榮譽之類的東西有很深的執念。
恰好,劉一菲就是經曆過這個時代的人,她的行業偶像也一直都是鞏利,而鞏利之所以是她的偶像,就因為人家鞏皇相遇歐洲,在歐洲拿過不少重量級的獎項,甚至被歐洲三大請去當評委。
而現在的劉一菲,雖然入行已經十多年了,但她身上還是沒有重量級的獎項傍身,惟一比較有排麵的就是金雞的影後,還是個雙黃蛋影後。
這樣的成就無疑是距離鞏皇很遠的,勵誌成為像鞏皇那樣的演員的劉一菲,當然對自己的生涯成就十分不滿意。
更讓她鬱悶的是,從她當年在學校認識吳淵開始起,就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吳淵文藝片的女主角,和他一起登上歐洲三大的領獎台。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師哥都變情哥哥了,她卻一直都沒能成為吳淵的文藝片女主角。
早年間的時候是因為自己的演技跟不上,又年紀太輕了,無法勝任吳淵的文藝片,隻能在裡頭演點小孫女、女主學生時代之類的小配角。
後來經過吳淵十幾年的調教、好來塢的熏陶之後,她的演技差不多算是磨煉出來了,在國內也能拿影後了,但吳淵卻不拍文藝片了
要說不遺憾,肯定是假的。
所以劉一菲才試探起了吳淵。
麵對她那充滿期待,水汪汪的大眼睛,吳淵也確實是有那麼一瞬間被動搖了。
“文藝片啊”他沉吟了一聲,沉默了下來。
吳淵心底確實是有文藝片計劃的,就是一直都想做的那部《李小龍》傳記電影,是一部為奧斯卡準備的衝獎電影。
隻是這個計劃一直都隻停留在計劃階段,實施的時間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