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聽到這兒激動得拍掌叫好。
“好好好!”
“咱大孫能有此心,總算沒辜負咱對他的期望啊!”
“就是他那個憨……他父王,如果九泉之下得知,也會為他感到欣慰!”
老朱的這三個“好”字,如同一柄重錘一般敲在邊上的一乾官員身上,尤其是剛剛彈劾朱允熥的解敏,聽到這話更是如遭雷擊。
張廷蘭害我!
秦逵乃是工部尚書,自然不可能親自去找禦史彈劾。於是他找了左副都禦史張廷蘭,讓他找個靠譜的人上書。
張廷蘭在都察院裡挑來挑去,正好挑中了新晉提拔上來沒多久的解敏。
此人並非正途出身,屬於幸進之徒,正是急於立功的時候。
於是乎,他將彈劾朱允熥的大事交付給解敏。解敏也不負重托,謄抄一遍上司給的草稿就上書了,而且是當庭彈劾。
事實上解敏也不傻,還是來實地考察過的。隻是遠遠地在宮苑外瞅幾眼,就被巡邏的錦衣衛給攆走了。
雖然解敏沒有進入園中觀賞,但隻是遠觀就能看得出,此園規模之宏,占地之廣,營造之精。
解敏隻要一想到老朱家的其他藩王乾的爛事,哪還有絲毫懷疑啊,篤定地認為這就是吳王給自己建的個人園林。
卻不料這宮苑還有這麼多隱情,又是給皇帝賀壽之禮,又是天下百姓之園的。
這一重重的隱情,直接把他整個人都聽傻了。
吳王殿下也太會玩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特娘的能想到王宮還能這麼建!
老朱在朝堂上就恨解敏恨得牙根癢癢,此時看到此人竟也跟了過來,當即朝著他招招手。
“那個誰,你過來一下!”
“你現在看看,咱大孫的王宮占地還大不!”
解敏撲通一聲跪在皇帝麵前,支支吾吾地說道。
“陛……陛下……雖然吳王宮另有隱情,但其占地之廣,確實超過來皇宮呀……”
老朱聞言陷入沉默,他很想反駁幾句,但卻不知道從何開口。
畢竟,皇家律令是他定的,他不自己打自己的臉吧。
然而,這等事根本不用他開口,楊新爐就替他解決了。
“這位大人所言大謬也!”
“你既然為台憲之官,應該也是讀過聖賢書的吧,豈不聞孟子對於齊宣王之語乎?”
“文王之園囿方七十裡,民猶以為小,是乃與民同之也。”
“吳王之宮方不過數裡,猶與天下百姓同樂,古之聖王亦不過於此,何言占地之廣,又何談僭越之說?”
“百姓遊過吳王宮苑,恐怕隻會覺得其占地太小,不能使之儘興也!”
解敏聽到楊新爐連孟子都搬出來了,隻感到腦門見汗。
這可是他們讀書人心中的亞聖啊,是僅次於孔子的存在。
然而,更讓他慌亂的是這話根本沒法接。
你讚同吧,吳王直接成聖王。
你反對他吧……隻要你敢說一句不對,出了這個門就能被天下讀書人噴死!
朱元璋雖然不喜歡孟子,但對於孟子也是爛熟於心,聽到楊新爐掉書袋立馬就想到了這一段。
現在見到解敏被楊新爐懟得啞口無言,他隻感覺心裡開心極了。
他當皇帝二十幾年了,還從未見到有臣子主動站出來替他吵架!
雖說這次借了大孫的光,但也讓他感覺跟吃了蜜似的,心裡樂開了花。
“說得好!”
“咱大孫能有此公心,就算當不成聖王,也當得起一聲好聖孫!”
楊新爐本就奔著為自家弟子揚名的心態來的,巴不得皇帝陛下多誇朱允熥幾句。可當他聽到皇帝陛下這句“好聖孫”時,依然差點驚掉下巴。
吳王殿下這聖寵穩了!
“微臣楊新爐恭賀陛下!”
“大明有此等賢明之好聖孫,是乃大明之幸,江山之幸,社稷之幸也!”
朱棡聽得那叫一個熱血沸騰,此時見到楊新爐帶頭也趕忙跪下去當複讀機。
“兒臣恭賀父皇!”
“父皇有此等好聖孫,實乃咱朱家的幸事也!”
在朱棡之後就是二虎為首的錦衣衛一乾人馬,以及老朱領來的羽林衛,這些人也跟著跪下齊聲稱賀。
朱棡在眾人恭賀過後惡狠狠地瞪視著解敏,以及他身後的一乾文官。
“你們為什麼不恭賀,難道你們認為我父皇不配,我們老朱家不配嗎?”
邊上看熱鬨的文官聽到這話集體麻瓜,這罪名誰特麼接得住呀!
雖然一眾文官暗罵晉王這廝不厚道,隨意攀扯陛下。但卻都老老實實跪下,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臣等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陛下有此等好聖孫,實乃大明之幸,江山之幸!”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