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寂寂,有很多人卻注定無眠。
朱允炆趴在床上暗暗垂淚,不是因為疼,而是因為痛。
心痛的痛。
他暗自後悔自己不夠堅強,出賣了小蠻姑娘。
他太了解母妃的性格了,一旦讓她知道自己跟這樣出身的女子交往,一定會派人殺了小蠻!
事實上,朱允炆猜得很準。
陳更得到呂氏的授意,當夜就來到教坊司,點名要小蠻接待他。
如果教坊司大使周振鵬還在的話,一定會委婉地告知他,小蠻是名花有主之人。
但此時的周振鵬已經被錦衣衛抓走,教坊司那的副使顯然沒有這個覺悟,當即將陳更領到小蠻所住的地方。
陳更進入小蠻所住的小樓,直接從袖子裡抽出一根麻繩,向著帷幔後邊的人影走去。
然而,當他掀開帷幔,看到帷幔後的人影當即愣住。
“陳統領好久不見!”
“徐六子?”
“你怎麼會在這兒!”
“你猜呢?”
教坊司內爭鬥隻是一個插曲,但當這個插曲隻過了一晚上,就擺在了老朱的麵前。
老朱跟大孫搶了一夜的毯子,第二天再次頂了兩個黑眼圈。
在用過早膳後,老朱就把大孫打發到大本堂讀書去了。
雖說他早就知道大孫在大本堂學不到什麼,但他依然希望他有事沒事多過去坐坐。
畢竟感情這東西,就是通過長時間的相處得來的。
大明這些年長的藩王,除了朱棡之外,彆人幾乎指望不上了。朱允熥將來要不想被那些年長的王叔們欺負,就得有一個自己的小班底。
皇宮中這些年輕的皇子,就是他將來最大的助力。
老朱在把大孫打發走後,就坐著肩輿去上朝了。
二虎跟在旁邊,講著昨夜發生的事。
“啟稟皇爺,兵仗局那邊的事查清了。沒有外人唆使,隻是單純的有幾個刁頑之徒嫌棄飯菜不好吃,故意挑起事端,煽動其他匠人造反。”
“卑職昨天已經將鬨事之人全部抓捕,並對他們嚴加審問,人證、物證俱全,還請皇爺示下。”
“總共多少人?”
“回稟皇爺,帶頭之人三人,跟著鬨事之人七十二人,其餘匠人皆跟著瞎起哄而已,算不得大惡。”
“另外火災純屬意外,隻是因為眾人鬨事無人救火,這才致使火災蔓延……”
“那就都砍了吧!”
“人頭掛在兵仗局示眾三月,以儆效尤!”
“諾!”
“另有救火有功之人,按照三皇孫的意思,前一百人是要更改戶籍,將其從匠籍改為民戶的,您看……”
“給咱大孫個麵子吧……”
老朱這話說得輕描淡寫,但事實上,他當皇帝二十五年時間,還從未發生過如此大規模地更改戶籍之事。
因此,這麵子不可謂不重。
“皇爺,還有一件小事。”
“昨天夜裡,太子府護衛統領陳更去了教坊司,想要暗殺二皇孫的紅顏知己,被我們錦衣衛當場抓獲!”
老朱聽到這話登時氣急敗壞地罵道。
“你是不是吃飽撐的閒的沒事乾了,咱的錦衣衛啥時候如此不值錢,連個妓女的事都要去管?”
二虎聽到皇爺生氣,隻是尷尬地笑笑。
“皇爺,那現在咋辦……”
“先把陳更放了吧,這事跟他無關,他也隻是奉命行事。”
“至於那個妓女……”
老朱說到這兒的時候,臉上明顯閃過一絲猶豫。
事實上,老朱也想暗中除掉這個妓女來著,隻是慢了呂氏一步。
如果呂氏不派人,等過上幾天,老朱也會讓那個勾引皇孫的妓女人間蒸發。
但老朱這人有點逆反心理,呂氏越這麼做,他越不想讓呂氏痛快。
“把那個妓女改個戶籍,然後送到太子府吧,也算咱彌補對那孩子的虧欠了……”
“諾!”
老朱隨手處理掉幾件小事,就精神抖擻地上朝了。
隻是坐到龍椅上後,老朱很快就察覺出今天的氣氛有點不對。
沒有人交頭接耳,上前稟報事情的人也小心翼翼,像是生怕惹惱了自己似的。
老朱隻是略微一琢磨就知道,今天的氣氛受到了昨天那場火災的影響。
這是有人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既然沒人跳出來惹事,老朱也樂得輕鬆。
不管咋說,朱允炆都是他嫡親的孫子,真要是按照國法辦理,昨天那檔子事都夠把他貶為庶民了。
老朱用了一個多時辰,處理了百來件事情後,見工部尚書秦逵還不上奏,心裡多少有點不快了。
“諸位臣工可還有事要上奏?”
“若是沒事,咱可退朝啦!”
老朱這話看上去是對著所有人說的,但眼睛一直盯著秦逵,把秦逵給盯得如芒在背。
秦逵昨天回到家裡一夜都沒睡,一直在琢磨這件事。
一旦他將為朱允炆請功封王的折子遞上去,他可就徹底跟文官階層決裂了。
雖說這事是皇帝陛下授意,但皇帝陛下這些年授意的人多了,扔出去的替罪羊也多了,他並不確定自己會不會被陛下給扔出去平息眾怒。
畢竟,錦衣衛指揮使都換好幾茬了,走馬燈似的工部尚書,更不會被陛下放在眼裡。
可若是不上這個書,眼下皇帝這關就過不去,搞不好會把兵仗局的事直接扣自己頭上,給自己來個抄家問斬。
秦逵又糾結了一會兒,這才硬著頭皮上前一步。
“陛下,臣有本奏!”
大殿上的官員聽到這話,無不心裡一緊。
事實上,今天秦逵能出現在大殿上,就已經讓所有人吃了一驚。
按照正常情況下,兵仗局出了那麼大的事,他這個工部尚書不應該當場被錦衣衛抓走嗎?
然而,此人非但沒被抓走,甚至連個請罪的折子都沒上,這就有點奇怪了。
戶部尚書陳宗禮看到秦逵站出來,心裡登時就是一緊。
他想得比其他官員更多一些。
既然秦逵沒被問罪,此事就隻能一個人擔責,那就是大明事實上的皇長孫朱允炆。
“啟奏陛下,皇次孫朱允炆殿下署理兵仗局有大功於朝廷,微臣望陛下以王爵酬之!”
秦逵此言一出,原本平靜的大殿頓時炸鍋。
六部尚書的其他五位,齊齊變了臉色。
其他九卿文官聽到秦逵之言,一個個更是義憤填膺,恨不得當場將其給打死。
有一些禦史言官當場就跳了出來,指責秦逵為奸佞之臣。
不過更多的人都是以朱允炆年幼,又正值熱孝期間不宜封王為理由,勸阻朱元璋打消封王的念頭。
老朱才不管他們說啥呢,直接責令禮部尚書,讓他議定的藩王封號呈上去,就直接宣布散朝。
散朝之後,眾人恭送陛下後,立馬對秦逵開啟了瘋狗模式。
“秦逵,你是不是瘋了,你竟然敢攛掇陛下冊封皇長孫為王!”
“你拍拍你自己的良心……你特麼還有良心嗎!”
“諸位同僚,此人已經不配與咱們為伍,咱們回去就寫彈劾的奏疏彈劾他,務必讓陛下親賢臣,遠小人……”
正在眾人吵吵嚷嚷之際,一個小太監顛顛地跑過來。
“陛下有旨,宣戶部、兵部、工部三位尚書進乾清宮議事!”
眾人聽到這話,這才收起剛剛的囂張氣焰。隻是當他們看到秦逵走出大殿後,無不對著他的背影吐口水,唾棄他這種奸佞之臣的行徑。
三人跟著小太監出了大殿,茹常和陳宗禮故意落後一步,互相用眼神交流。
茹常看了看秦逵,又看了看太監,示意這廝已經是陛下的人,跟咱們不是一路了。
陳宗禮見狀露出一絲苦笑,看了看兵仗局的方向,又看了看秦逵,然後無奈地搖搖頭。
茹常看到陳宗禮的表情,也對秦逵的行為表示理解。不管是誰攤上那樣大的事,心裡多多少少都會有點想法。
但不管咋說,這廝直接跳反就不對了。
現在這個節骨眼,鼓動陛下給朱允炆封王,那不是斷了朱允炆當皇太孫之路嗎?
如果把朱允炆排擠出廟堂,那大明的儲君人選可就剩下朱允熥了。
一想到朱允熥背後站著的武將勳貴,兩人心裡都是一沉。
大明有一個洪武帝已經夠受了,要是再來個“漢武帝”,大明的百姓可怎麼活喲!
一般來說,能混到部堂級彆的官員,其思維並不會太狹隘。
雖說他們有文武之爭的小心思,但更多還是懷著對天下蒼生負責的心態的。
大明自打立國以來,接連發動了十幾次北征。每一次北征,都是江南百姓扛下了所有。
陳宗禮署理戶部,更是深知大明賦稅的弊病。
大明有一十三個布政使,然而所有布政使上繳的賦稅加一起,還沒有應天府一府的賦稅多。
由此可見,江南百姓的負擔有多重……
大明之所以還能勉力維持,主要得益於當今聖上足夠節儉,對待武將勳貴們還算嚴厲。
但當今陛下乃是開國之君,自然能壓服一切武將勳貴。可如果換了彆人當皇帝,就未必要老皇帝這個魄力和能力了。
彆說現有的兩個皇孫了,就連秦王、晉王這樣的成年皇子,也壓不住藍玉等一乾武將。
如果皇帝陛下立朱允熥為儲君,必然要留著藍玉那個禍害當托孤之臣。
到時候藍玉一邊身為功高蓋主的國公,一邊又是托孤重臣,這天下何人能治得了他?
這才是陳宗禮和其他幾位尚書最擔心之事。
雖然兩人對秦逵的行為表示理解,但還是下意識地與之保持了一定距離。
哪怕是進入乾清宮陛見,兩人也故意落後半步。
“臣等拜見陛下!”
“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