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孫天縱之才!”
“陛下有此等好聖孫,實乃大明億萬百姓之福啊!”
“哈哈哈!”
在眾人的恭賀聲中,大殿裡還夾雜著老朱那夜梟一般的笑聲。
老朱在笑過之後,不由將目光落在朱允炆身上,朱允炆感受到皇爺爺的目光,嚇得渾身一激靈。
“允炆,你覺得和你弟弟比如何?”
“皇爺爺,三弟乃天縱之才,孫兒本就無意相爭。”
“今天早晨孫兒上書請求就藩,實在是發自內心之想法,並未有任何其他雜念,還望皇爺爺成全!”
老朱聽到朱允炆這樣說,滿意地點點頭道。
“嗯!”
“咱知道你是好孩子,不會因為這點事生出彆的想法。”
“但有個人說得對,你畢竟擔了那麼多年皇長孫的虛名,咱總得給你個公平相爭的機會,讓你明白自己差在哪兒,而不是像某些人似的,隻會暗戳戳地說咱偏心!”
朱元璋這話明顯另有所指,但朱允炆也扛不住這番說辭呀,嚇得他趕忙跪在地上請罪。
“皇爺爺,孫兒萬萬不敢有此念啊!”
“孫兒知道自己不論才情還是能力,都遠遠比不上三弟,孫兒早在大本堂讀書之時就意識到了。”
“孫兒天天苦讀,但不論孫兒如何努力,在讀書上都差了三弟好大一截……”
朱允炆還想再說一些,卻不料被老朱給打斷了。
“行了!”
“不用過分謙虛,你也是個很好的孩子。”
“即使這樣,為了表示咱一碗水端平,咱還是要給你個機會。”
“咱會給你和朱允熥每人一塊封地,讓你們兩個獨自治理,考驗一下你倆的治理水平。”
老朱這話看著是對朱允炆說的,實際上是對著跪在下邊的一眾官員說的。
雖說他今天召見的官員不多,但也囊括了六部九卿,算是一個縮小版的朝堂了。
另外,朱棡代表的是皇室宗親,湯和代表的是武將勳貴。
還有朱允熥的三個師傅,更是可以代表江南士林。
這樣看起來,此時大殿上的眾人,可謂是將皇室勳貴、朝野上下都囊括了。
一眾官員還以為皇帝陛下會當場立下皇太孫呢,沒想到還有此等意外之喜,一個個不用交流了,直接山呼皇帝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此法再好不過。既可以磨煉兩位皇孫,又可以讓兩位皇孫感受到壓力,更迅速地成長起來!”
“陛下聖明!”
老朱聽著眾人高喊聖明的聲音,心裡隻有陣陣冷笑。
咱聖明個屁,不過是哄你們玩玩罷了!
就算咱大孫把封地治理得一團亂麻,咱也能給他拾掇利落嘍!
當然,這話老朱也就是心裡想想,才不會說出來呢。
因為他也想給大孫點壓力,讓大孫知道自己不是板上釘釘那般穩當,才能更加勤奮地跟著三位先生學本事!
至於封地之事嘛,不過是老朱的一石二鳥之計。
既糊弄老天爺,免得天妒英才。又糊弄文武百官,算是給他們一個交代。
隻要他不開心了,可以隨時取消,隨時冊封皇太孫。到時候要是有人敢攔著,哼哼,就讓他看看咱的刀快不快!
“來人,把咱的地圖抬上來!”
隨著老朱的一聲令下,頓時有幾個太監抬著一幅碩大的地圖出來,並且在大殿的地上攤開放平。
眾人一看到這景象,心裡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皇帝陛下這是打算當場分封嗎?
老朱抱著大孫下了台階,踩著地圖走到“鳳陽”邊上,將大孫往下一放,指了指鳳陽的位置道。
“大孫,看中哪裡,就把吳王印放在哪兒,哪兒就是你的封地啦!”
明眼人一看這架勢,就知道老皇帝是想讓三皇孫選鳳陽。
畢竟,鳳陽在大明有著超然的地位,不僅是當今陛下的龍興之地,還是大明曆代先皇的陵寢就在鳳陽。
另外一點更重要,那就是皇帝陛下幾次三番想遷都鳳陽。為此還在鳳陽興建了皇宮、城池,太廟等一應設施。
可以說,跟金陵的皇宮相比,鳳陽那個才是滿血版,是老皇帝花費大心思建造的皇宮。
事實上,老朱自打建都金陵就一直琢磨遷都之事,隻是鳳陽之地確實太過狹小,不足以作為一國之都,這才一度停止建造。
但即使如此,老朱依然將鳳陽定為“中都”,還時常派遣親王前往祭祖、練兵之類的。
老朱將大孫放在鳳陽城邊上,就是希望大孫能看到鳳陽城上大大的紅色圓圈,順便將吳王印放在圈裡。
然而,朱允熥的眼裡可沒有鳳陽。他先是看了看北邊的長城,又轉過身看了看大明綿延的海岸線,最終選擇了星辰大海。
老朱見大孫奔著海邊去了,氣得他當場咳嗽起來。
“大孫,你可想好了再放!”
朱允熥都想好放哪兒了,腳都踩在鬆江府的邊界上了,聽到這話當即停下腳步,心想皇爺爺是不是點我呢,想讓我先謙讓一下?
“皇爺爺,孫兒覺得二哥年長,還是應該讓二哥先挑!”
老朱聽到這話,臉上的笑容當即僵住。但大孫已經說了,他也隻能硬著頭皮應承下來。
“允炆呀,你弟弟有孔融讓梨之德,你就先挑個地方吧。”
朱允炆可是真想就藩的,聽到這話當場喜滋滋地來到地圖前,摘下自己身上的一塊玉佩,放在鳳陽那個大紅圈裡。
他早就惦記上這個地方了,原因隻有一個,這裡的宮殿是現成的。
自己要是跟小蠻搬過去,就不用費心勞力地建王宮了,可以直接搬進去住。
而且鳳陽之地百姓富庶,在那兒當王爺簡直再好不過了。
然而,老朱見狀又咳嗽幾聲。
“允炆呀,你要不再考慮考慮?”
“啊?”
朱允炆聽到這話氣得都想哭了,皇爺爺剛剛不是說好了嗎,這次要一碗水端平!
為啥自己剛選了個地兒,皇爺爺就那話“點”自己呀,嗚嗚嗚……
然而,朱允炆是真喜歡鳳陽,隻想去那兒當個太平王爺。
現在聽到皇爺爺不滿意自己的選擇,他也來了點小脾氣,當即遠遠地站到一旁。
“皇爺爺,雖然三弟有孔融讓梨之德,但孫兒年長,理應讓著弟弟。”
“所以還是讓三弟先挑,三弟挑剩下的孫兒再挑!”
老朱聽到這話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將朱允熥叫過來,用腳不住的點在鳳陽的地界上。
“大孫啊,你二哥說讓你先挑,你可得仔細點挑著,千萬莫要辜負你二哥的心意呀!”
朱允熥看了看不斷點腳的皇爺爺,又看了看自己的星辰大海,一時間也陷入了猶豫。
老朱都表現得這麼明顯了,他若是再看不出老朱的用意,那自己不如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可他是真看不上鳳陽啊!
這破地方前後不著,屈居在內陸,交通也不咋地,實在不是個乾事業的地方。
因此,在經過一番糾結後,他還是毅然地將吳王印放在了鬆江府。
“皇爺爺,孫兒就喜歡這兒!”
“您若是不舍得,那孫兒去廣州也行!”
朱允熥一邊說,一邊瞄著廣州的方向。這兩個地方都適合當港口,乃是天然的良港。
鬆江府乃是長江出海口,海上的貨物可以依托長江水運,輕鬆地銷往大明各處。
廣州那邊也不錯,加上還有個小破島。
朱允熥一想到自己能擁有整座港島,就感覺心裡一陣激動。
這可比後世的李半城牛多了,咱現在是朱全城!
老朱才不舍得讓大孫跑那麼遠呢,想著鬆江府離京城也挺近,不過是一兩天的路程,也就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行吧!”
“既然你看中了鬆江府,那就把整個鬆江府賞給你了!”
朱允熥直至這一刻,才感覺到生在皇家的好處。
好家夥,偌大的一個鬆江府,說賞就賞了?
不愧是皇爺爺呀,說話就是豪橫!
“皇爺爺,我愛死你啦!”
朱允熥高興之下,蹭地竄到老朱的身上,驚得老朱趕忙伸手抱住這小逆孫。
然而,他這邊還沒抱穩呢,就感覺自己的臉上被小狗啃了一口。ua!”uauaua……”
老朱本來滿心的怨念,可隨著大孫這一口接一口地啄著,怨念霎時消失,換成了滿心的歡喜。
不管大孫選擇啥,隻要這孩子開心,他這個當爺爺的就開心,哈哈哈!
在老朱跟大孫親熱之時,朱允炆心裡充滿了酸澀。
他多希望掛在祖父身上的那個人是自己呀,可就算祖父俯下身子,他也不敢用手抱住祖父的脖子,更不敢在祖父的身上如此放肆。
但一想到自己就要心願達成,他也變得開心起來。
“皇爺爺,現在孫兒能選了嗎?”
“選吧!”
朱允炆聽到這話,趕忙將自己的玉佩放到鳳陽的紅圈裡。
“皇爺爺,孫兒選好啦!”
老朱低下頭一看,見朱允炆選了鳳陽,心裡頓時有點小不爽。
“你倒是會選地方!”
“呃呃……”
“若是皇爺爺不喜,那孫兒再換個地方吧……”
老朱無所謂地擺擺手道。
“不用麻煩了。”
“你倒也當得起這地方!”
老朱這話一出,朱允炆的心裡當即小小地激動了一下,底下看熱鬨的部分官員,也隱隱地有點激動。
皇帝剛剛說“倒也當得起”,豈不是認可了二皇孫事實上皇長孫的身份?
不過眾人一想到剛剛老皇帝的態度,心裡好不容易升起的那點熱度登時冷卻。
什麼考核不考核,表現不表現,說到底還不是老皇帝一句話的事。
老皇帝若是執意想立朱允熥,這天下誰能攔得住?
老朱見兩個皇孫都選定了封地,當場就給朱允炆賜予了封號——皖王!
接下來就是籌備封王典禮了,順便還將幾個之前就商量妥的改封之事落實。
豫王朱桂被改封代郡,封代王。
漢王朱楧被改封甘州,封肅王。
衛王朱植被改封廣寧,封遼王。
這三小隻在封王當天,哭得那叫一個淒慘,誰勸都不行的程度。
隻有朱允炆滿臉喜色,覺得自己終於挑了個好地方。
然而,他的歡喜隻持續了一會兒,就被三個羨慕嫉妒恨的王叔,堵在太廟後的角落裡揍了個鼻青臉腫。
本來朱允熥也想湊這個熱鬨的,但老朱壓根就忘了他這茬,連聖旨都懶得重寫一張。
沒辦法,朱允熥這個實際上的“滬王”,隻能頂著個吳王的名頭四處晃悠。
至於想離京就藩,那更是門都沒有。
老朱就跟忘了這茬似的,絕口不提就藩的事。
問急了就說等朱桂成完親再說。
朱允熥心裡那個鬱悶啊,整天望著大海的方向,渴望回到大海的懷抱。
一晃一個月過去了,朱允熥從福建商人手裡訂購的福船終於到了交付日期。
朱允熥親自去碼頭檢閱了自己的艦隊,十幾艘巨大的福船橫亙在揚子江上,帶給兩岸百姓極大的衝擊力。
此事更是驚動了五城兵馬司,和金陵水師衛所前來巡視。
因為這些船實在是太大了,每一艘都有十幾丈長,寬達三丈,遠遠望去,有如樓閣聳立。
朝廷水師的戰船跟這些福船相比,如同一個大澡盆上邊安了兩隻船槳,要多滑稽又多滑稽。
其實大明也不是沒有大船,但很多戰船在打完鄱陽湖之戰後就沒有用武之地了,朝廷又不願意花銀子維護,幾十年過去早就爛成一堆朽木。
因此,剩下的戰船都是蒼山船、火龍船之中體型較小,便宜耐用好維護的船隻。
金陵水師指揮使和五城兵馬司在得知此乃吳王私產,也就當場鳴金收兵了,連討個紅包的心思都不敢有。
朱允熥看到自己的戰船也很高興,當場賞了福建造船廠老板陳海三千兩銀子,權當是他辛苦造船的辛苦費了。
陳海倒是不缺這點錢,但對於吳王如此給麵子,還是非常開心的。
非但熱情地介紹船隻,還話裡話外透著想投靠的心思。
朱允熥自然看出他這點小心思,但對於此人不是很熟,也就沒敢給他明確的答複。
“吳王殿下,戰船草民算是給您送來了,隻是不知道您有沒有合適的人手駕馭這些海船?”
“若是吳王殿下缺人,在下在福建倒是還有點人脈,可以幫你引見一二。”
朱允熥聞言微笑著搖了搖頭。
“人員倒是不缺,主要是缺幾個教頭。”
“你也不用想著給孤介紹什麼江湖人物,就從你陳家找幾個會操船的子侄,讓他們幫孤訓練下人手就行了!”
本來陳海聽到吳王說不缺人,心裡還有點小失望的,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個跟吳王拉近關係的機會。
然而,聽到吳王殿下最後一句話,陳海的眼睛頓時一亮,趕忙給吳王磕了三個響頭。
“草民多謝吳王殿下大恩!”
“請吳王殿下放心,草民一定挑選族中優秀子弟,幫著吳王殿下訓練士卒!”
朱允熥見陳海如此上道,心裡對這人的評價也高了幾分。
他之所以不願意讓陳海引見外人,就是不想讓艦隊的控製權旁落。
現在這支艦隊,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大明最強大的海師了,若是不能牢牢控製在自己手裡,那還不如一把火燒了。
至於艦隊的士兵也簡單,錦衣衛兩萬多軍戶呢,誰家沒幾個半大小子?
自己隻要放出風去,想要上船的人能踏破自家門檻……
哦,差點忘了,自己還沒蓋王府呢,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沒自己的家。
朱允熥在檢閱了自己的艦隊後,當天就將徐六子叫來,讓他去錦衣衛的幾個衛所幫他招呼一聲。
徐六子滿口答應下來,都沒到傍晚,就給他招了一千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
這些人都是錦衣衛軍戶子弟,但大明初期軍戶還是挺值錢的,每一戶隻能有一個人從軍,可謂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再加上錦衣衛本來就是好地方,多少人想往裡邊擠還擠不進去呢。
因此,兒子多的軍戶家庭,其父母為了給其他兒子琢磨出路,往往愁得頭發都能掉光。
現在聽說吳王這邊缺人,彆說隻是下海,就是下刀山他們也得跟上啊。
更何況吳王殿下還給錢,隻要被選中,每個月都有二兩銀子的月錢,要是立了功還有額外的賞賜。
這等待遇,已經比南北鎮撫司的正經錦衣衛力士都優渥了。
朱允熥不費吹灰之力,就從錦衣衛“大院”,招了一千二百人。
在將他們按照大明軍製,分成十二個百戶後,朱允熥就不管了。
每天讓他們跟著陳海帶來的人學習如何操縱船隻,並熟悉水性之類的。
偶爾還讓陳海領他們去近海轉悠一圈,沿著海岸線試航。
總之,朱允熥的海師訓練非常順利,沒有任何人打擾,朝堂上更是連個水花都沒響。
隻有一點不好,那就是糟老頭把他盯得死死的,隻要他在岸上就一了百了,愛乾啥乾啥。但隻要他一上船,立馬會鑽出幾十個錦衣衛跟上,生怕他這個小皇孫被風給刮跑了。
又經過一個月的時間,海師終於完成試航訓練,並且順利返航之時,朱允熥的心再次長草。
想個什麼辦法,能從糟老頭的眼皮底下溜掉呢?
乾清宮。
老朱照例在批完奏折後,將二虎叫過來問話。
“那小逆孫最近還整天圍著那幾艘破船轉悠嗎?”
“回稟皇爺,少主最近很少上船了,據跟著的錦衣衛說,少主最近喜歡上國子監了,天天去國子監聽大儒講學。”
“哦?”
老朱的心頭突然生出不祥的預感,正所謂事出反常則為妖,小逆孫主動讀書叫見鬼!
“這兩天多派些人手,給咱把他盯緊了,千萬彆讓他上船!”
“諾!”
二虎這邊剛答應一聲,就看到秦德順急匆匆地跑進來。
“啟稟皇爺,大事不好啦,奴婢的人剛剛回來奏報說,三皇孫殿下夥同代王、肅王、遼王乘船出海啦!”
老朱聽到這話,驚得當場從椅子上站起來,滿臉不敢置信地看向門外。
二虎也是一臉的懵逼,心道不可能啊,他的人天天盯著三皇孫呢,怎麼可能會讓他出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