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見老朱不洪武揮鞭了,膽子漸漸大了起來,給老朱上了說教的口吻。
“皇爺爺,皇帝不是你這麼當的!”
老朱聞言冷哼一聲,在心裡給逆孫加了一百鞭子,打算一會兒歇過來就開工。
“咱當了半輩子皇帝,還不如你個剛斷奶沒幾年的娃娃?”
“皇爺爺,皇帝是管大事的,不是整天盯著雞毛蒜皮的小事的。”
“如果啥事都讓您管,那您養那麼多官員乾嘛,讓他們吃白飯嗎?”
老朱聞言龍眼再次瞪起來。
“你懂什麼,咱那是不放心他們,怕他們糊弄咱!”
“你個逆孫彆狡辯了,趕緊給咱趴好,咱打爛你屁股還得去批奏折呢!”
“皇爺爺,您能不能讓我把話說完!”
老朱冷哼一聲,明顯處於暴怒的邊緣,但卻沒有打斷朱允熥的話。
“皇爺爺,請您想一想。您能堅持幾十年每天上朝,每天處理這麼多奏折,但不代表大明的其他皇帝能做到呀!”
“您看看曆史上其他朝代的皇帝,他們有誰像您這麼忙?”
“就算孫兒也能像您這樣,那孫兒的兒子、孫子,也能做到您這樣嗎?”
老朱聽到朱允熥這樣說,還真認真地思索起來。
他自認算得上勤政的皇帝,謙虛點說在曆朝曆代的皇帝裡,單論勤政的話他至少能排前三吧?
但正如那逆孫所言,他能做到這麼勤政,可不代表老朱家的後世之君也能做到。
一旦有那麼一兩個懈怠之人,大明的國事豈不是耽擱了?
老朱想到這兒,並未覺得自己有錯,隻覺得自己該將皇帝如何上朝,每天批閱多少奏章之類的寫到皇明祖訓裡,將其製定成祖製,讓後世之君去遵守。
至於逆孫不勤政,那就打到他勤政為止!
“說完了?”
朱允熥一聽這老頭的語氣,就知道這老頭完全沒聽進去,嚇得他趕忙補充道。
“沒!”
“皇爺爺您再想一想,曆朝曆代像您這麼英明神武、明察秋毫、聰明睿智的皇帝能有幾人?”
老朱聽到大孫這番彩虹屁,老臉上露出羞澀的笑容。
如果是對外人說嘛,他肯定是要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類的放在自己前邊,然後自己屈居第五的位置。
但對上自家大孫就不用顧忌這麼多,微笑著點頭應了就是。
“咱私底下說,比咱強的應該是沒有,哈哈哈……”
老朱開心地說完,再次揮舞下鞭子嚇唬道。
“你以為拍咱的馬屁就能逃過這頓毒打了?”
“咱告訴你,門都沒有!”
朱允熥見老朱不要臉地承認了,趕忙順勢說出接下來的話。
“皇爺爺,孫兒可不是拍您馬屁,而是在跟您陳述一個事實。”
“您就是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嘛!”
“但您想想,您能保證咱們老朱家的後世子孫,個頂個的都像您這麼聰明?”
“您能聽了臣子的彙報就給出決斷,可不代表咱大明的後世之君也都有這個本事啊。”
“如果他們沒有您的英明神武,明察秋毫,但卻隻學了您的決斷,遇事亂出主意,亂下決定,那咱們大明不就亂套了嗎?”
老朱聽到這話,臉上終於露出憂慮之色。
如果說逆孫最開始說的話,還是在給自己偷懶找借口,那剛剛這番話已然在探索朝廷製度和皇權傳承了。
而且這個意見提得非常有見地,可謂是一針見血!
老朱情不自禁地就開始在大殿裡踱步,認真思考著大孫提出的問題。
然而,讓他鬱悶的是,他在大殿裡轉了好幾圈都沒想到妥善的辦法。
畢竟,後世之君懶惰,不願意上朝之類的,他可以通過祖製來確立,逼著他們每天上朝。
但後世之君的聰明與否,卻不是他所能控製的。
萬一真出現一個能力不行,身體素質也一般的皇帝,還要像自己這般勤政,什麼事都要自己拿主意,那大明豈不是完蛋了?
老朱想了好一會兒,見到大孫已經從凳子上爬了下來,正捂著屁股要溜,氣得他“啪”的一聲抽在地上。
“你要去哪兒?”
朱允熥聽到這聲音嚇得一激靈,趕忙回身諂媚地笑道。
“皇爺爺,孫兒看您正在想事情,想著先去太醫院上個藥,回來讓您打的儘興點……”
老朱聞言氣得直吹胡子,這逆孫說的話太可恨了,像咱稀罕打他似的!
“滾回來!”
“哦哦……”
朱允熥剛挪回來,就聽到老朱開口問道。
“你來給咱說說,怎麼解決後世之君賢愚不均的問題?”
“皇爺爺,您腦子是不是壞掉了?”
“這種問題咋解決呀,您就是把老天爺抓過來也沒轍!”
老朱聽到這話,氣得直跳腳。
“你腦子才壞掉了呢!”
“你個逆孫竟然敢這麼跟咱說話,看來咱剛剛還是打得輕了!”
“給咱重新趴回去!”
朱允熥聽到這話氣得都快哭了,委屈巴巴地爬到凳子邊上,然後屈辱地趴了上去。
然而,讓朱允熥意外的是,過了很久都沒有鞭子落到屁股上。
朱允熥回過頭看過去,隻見老朱正坐在台階上,皺著眉頭想事情。
老朱算是被大孫的問題徹底難住了,想不明白這件事,他估計幾天幾夜都睡不著。
朱允熥見自己隨便拋出一個問題,就把這老頭給難成這樣,當即有點不落忍。
“皇爺爺,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老朱聞言眼睛頓時一亮,滿臉希冀地看向大孫。
雖說這孫子憊懶了點,對自己也不那麼恭敬,但腦袋瓜是絕頂的聰明,眼珠子一轉就有一萬個鬼主意。
“給咱說說!”
“要是說得好,咱今天就不罰你了!”
朱允熥聞言登時搬起小板凳,湊到老朱麵前,胳膊支在小板凳上說道。
“皇爺爺,這事其實可以通過製度來確定下來。”
“什麼製度?”
“孫兒是這麼想的,既然咱們不能保證後世之君的聰明與否,那就得給他們準備一個秘書班子,幫著皇帝處理事情。”
“比如說,讓秘書班子先看一遍奏折,然後寫上自己的處理意見,皇帝看過之後覺得可行,就在上邊寫個準字。”
朱允熥說的這個在後世一點都不新鮮,甚至過不了幾十年,就會成為影響大明皇帝首選的製度——內閣製。
曆史上的內閣,就是替皇帝草擬處理意見的一個機構,隻是隨著大明的皇帝越來越懶,內閣的權利越來越大而已。
但從整體上來說,內閣製還是利大於弊。不僅極大地緩解了皇帝的工作壓力,更是將皇帝執政水平拉回到平均水準以上。
哪怕大明後世出現了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萬曆兩個皇帝,大明依然沒有崩潰,就是因為有內閣製度的輔助。
老朱聽了大孫的話也頗為意動,他在廢除丞相後,也搞了些翰林來充任秘書。
不過,他個人精力旺盛,根本不用彆人替他出主意,漸漸就將翰林製度廢了,變成了自己一個人治天下。
現在聽到大孫的提議,他覺得倒是可以把館台製度重新撿起來,搞一個有辦事能力的秘書班底,幫著自己處理一下朝政。
正好趁著自己當皇帝的時候,檢查一下有哪些優劣,然後及時作出調整。
老朱想到此處,朝著大孫滿意地點點頭道。
“主意不錯,咱以後會留心此事。”
朱允熥見老朱聽進去了,膽子頓時大了幾分,開始將後世的內閣製度完全搬了出來。
“皇爺爺,其實還可以繼續細分。”
“比如說將朝政大權分成決策權和建議權兩個部分。”
“有建議權的人沒決定權,有決定權的人不能提建議。”
“咱們可以建立個新部門,就叫他內閣好了。從文武大臣裡挑選老成持重之人,幫著咱們出主意。”
“然後咱們把司禮監地位提升,讓他們幫咱們蓋章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