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馬和心裡有點腹誹,但還是老老實實將自己記得的事情說了一遍。
“奴婢隻是記得家在雲南昆陽州寶山鄉植知代村人,舍妹是今年應該有十五歲了……”
“這半截狼牙就是信物……”
馬和說到這兒,當即摘下脖子上的狼牙。朱允熥看了看,隨後命馬和自己畫下來,當做尋人的標識。
“還有彆的親人嗎?”
“有!”
“奴婢還有哥哥,兵荒馬亂中跑丟了,估計就算不死,也跟奴婢一樣成了太監吧……”
朱允熥見馬和的臉色黯淡下去,再聯想馬和以後的功績,心裡也替他感到不值。
單純以鄭和所立的功績,封他個公爵都不重!
“你放心,孤會下令命人尋訪,不管你家裡有什麼人,孤都會替你尋到!”
馬和聽到這話,當即“砰砰砰”給朱允熥磕頭。
“奴婢拜謝殿下隆恩!”
“殿下,奴婢有一事不明,不知該不該問……”
朱允熥已經猜到他想問什麼了。
“問吧!”
“殿下,奴婢並未給您立過功,您為何要幫奴婢尋訪家人呢?”
朱允熥聞言淡然一笑道。
“因為我要讓你替我賣命!”
“賣一輩子命!”
朱允熥的直言不諱,直接給馬和整不會了。
但也正是朱允熥的直接,讓馬和的心顫動起來,對朱允熥生出無儘的好感。
跟著這種人很好,起碼死也能死個明白!
“奴婢能給殿下賣命,是奴婢幾輩子的福分!”
朱允熥將尋訪馬和家人的事情吩咐給錦衣衛,就繼續埋頭批閱奏折。
隨著他的攤子越來越大,需要他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蘇州的紡織作坊缺織機,需要從機械製造局調配。
然後,蘇州的那幫奸商,見紡織作坊缺機器,又大量地裁人,逼迫蘇州城的織工聚眾鬨事。
雖說有蘇州知府張清來幫忙瞞著,但還是被鄰近州府的官員上報朝廷,被放到老朱的案頭。
老朱在看到蘇州發生民變後,當場把逆孫叫過來臭罵一頓。
“咱早就跟你說過,治國要一點點來,不能由著性子胡來!”
“你以為你有蒸汽作坊,能鼓搗點新奇玩意,就能治理好國家?”
“屁!”
“治國治的是人心,治的是衣食住行!”
“現在蘇州城閒著這麼多織工,你讓他們何以為生?”
這也是老朱明知道自己被海商集團和文官給坑了,依然選擇對海商的走私貿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原因。
因為江南數省之地的百姓,靠海貿吃飯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不論是種桑養蠶的,還是紡紗織布的,乃至於街上的販夫走卒,都跟海商有著莫大的關聯。
因此,老朱一開始就不支持朱允熥跟海商集團作對,哪怕想整治他們,也得等大明解除了外患,再騰出手來收拾這夥內憂。
老朱囉裡囉嗦地罵了一通,見大孫一反常態地老實,竟然連一句反駁的話都沒說,登時有點氣急敗壞。
“你倒是說話呀,你平時的本事呢!”
“孫兒等皇爺爺說完再說!”
“咱說完了,你有什麼話就趕緊放吧!”
“皇爺爺,孫兒有把握壓下去民變,這事就不勞您費心了。”
老朱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隻等來這麼一句話。
“你拿什麼壓?”
“錦衣衛還是興武衛,還是你那沒練成型的靖海軍?”
“皇爺爺,織工所求者不過是一個工作而已。孫兒抓緊時間多生產點織布機運過去,不就完美解決了?”
老朱聞言冷哼一聲道。
“你說得倒輕鬆,織機哪是那麼容易造……”
正常來說,普通人家想搞一台織機,少說也得花費幾十兩銀子,兩三個月的工夫。
因為這東西打造起來相當麻煩,不比做個轎子省事。
但朱元璋突然想到,大孫手底下有個蒸汽作坊,這才將到嘴邊的話給止住了。
“就算你能鼓搗出那麼多織機,那你有那麼多生絲嗎?”
“有!”
“孫兒上次在蘇州收了不少生絲,還派人到湖南、湖北等地收購……”
“哦……”
老朱見這孫子還真做了準備,當即對其揮揮手。
“滾吧!”
“注意方式方法,千萬彆釀成大的民變!”
“另外,組織挑頭的人必須嚴辦!”
“諾!”
蘇州府,知府衙門。
幾千百姓聚集在知府衙門,排在最前邊的一排人,手裡扯著巨大的條幅,上書幾個大字。
“嚴懲奸商!”
幾人身後的百姓則齊聲呐喊。
“俺們要吃飯!”
“俺們要做工!”
這整齊的口號,統一的動作,若說沒人指使都見鬼了。
張清來躲在衙門裡,透過門縫看過去,見隻有幾千人,心裡頓時放下不少。
他分明記得昨天還有上萬人呢,今天就隻剩幾千人了,咋看都是好兆頭。
現在張清來對於朱允熥也有不小的意見,皇太孫太貪多貪大了。
要不說皇太孫一開始就搞出這麼大動靜,也不至於讓蘇州商賈聯起手來抵製他呀。
那條幅上說的打倒奸商,其實就是要打倒皇太孫!
隻是他們不敢明著說,怕糟了朝廷的忌諱罷了。
但即使現在,給他們定個謀反也夠用了。
隻是外邊幾千人,他手裡的那點衙役還真不夠用。如果激起民變,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現在他隻盼一點,那就是皇太孫趕緊來。隻要皇太孫帶著大軍過來,保證蘇州城安靜得夜不閉戶!
知府衙門外鬨事的人非常規律且自律,每天辰時報到,過了下午申時就會自行散去。
張清來好不容易捱到申時,在眾人散去後,這才敢溜出衙門,找自己在蘇州城的相好訴苦。
然而,今天他剛溜出府邸,就被一個人給拉住了。
這人穿著普通的百姓衣服,但手上拿著的腰牌卻分外顯眼。
“錦衣衛?”
“是!”
“皇太孫有手諭,讓卑職親自交給張大人!”
張清來一聽這話,高興得直拍大腿。
“哎呦呦,總算是等到皇太孫的命令了,趕緊拿給本官瞧瞧,皇太孫有什麼好辦法了……”
錦衣衛遞給張清來一個竹筒,張清來看了看街道上,見街上還有不少行人,當即退回衙門,躲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拆開竹筒。
當竹筒被拆開,張清來看到裡邊的書信時,眼睛頓時一亮。
“妙呀!”
“皇太孫此舉可謂是釜底抽薪之計!”
“隻是皇太孫能搞到這麼多織機麼,就算京城的工匠多,短時間內也打造不出這麼多張織機吧?”
雖說張清來心裡懷著疑惑,但還是決定按照皇太孫的命令執行。
皇太孫之所以看中他,不就是看中他聽話懂事嗎?
蘇州城藏香閣,本是文人墨客最喜歡的煙花之地,但最近卻掛起停業的牌子,拒絕招待任何顧客。
原因無他,隻因她們被一個豪商給包了。
自從相好被官府盯上後,張天佑就重新開發了這片非處女地。
整日倚紅偎翠地享受人生,順便還能站在藏香閣的頂樓,看知府衙門的笑話。
“少爺,今天街麵上的賴八過來詢問,明天是不是還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