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景福宮勤政殿。
李成桂站在一張以半島為核心的巨大地圖前,不住的在上邊插白色的小旗子。
每一個旗子都代表一座軍事要塞,且是兵精糧足的要塞。
自從推翻高麗王朝王氏的天下,李成桂就始終處於恐慌之中。
一來擔心國內的世家大族反叛,二來擔心大明軍隊的進犯。
雖說大明朱皇帝已經明確表示不乾涉半島內政,甚至還欽賜他“朝鮮”國號。但他依然如同乞丐守著唯一的粗瓷大碗一般,生怕某個皇帝來搶他的大碗。
因此,為了防備來自大明的進犯,他在邊境駐紮了二十萬軍隊,並且修築了幾十座碉堡和烽火台。
現在他不僅成功的在邊境修建工事,並且借此嚇退大明軍隊,大明甚至連遼王宮的建造都停止了!
大明的這種軟弱表現,讓他心中大定的同時,也對遼東之地生出一些不該有的想法。
李成桂再次拈起一支白旗,紮在鴨綠江北岸的建州衛上。
這裡已經是大明的地界,但當地的建州女真卻很弱,隻要給點糧食、布匹,就能遊說他們遷徙到朝鮮。
李成桂對著地圖看了看,再次拈起一支旗子,猶豫半天才插在沈陽中衛的位置上。
這裡已經接近遼河,跨過遼河就跟遼王的封地廣寧接壤了。
李成桂深知自己一旦出兵占領沈陽中衛,必然會惹怒大明,然後遭遇大明的強勢鎮壓。
但大明此次停止修建王宮,以及突然撤軍,給了他不小的信心。
他猜測大明可能又出現問題了?
比如說,其西南的安南不安分了,或者北邊的蒙古諸部又越過長城,對大明造成威脅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可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一個將朝鮮帶到曆史新進程的機會。
正在李成桂醉心於自己新劃定的朝鮮邊界之時,殿外傳來太監的稟報聲。
“王上,奉化伯鄭道傳於殿外求見!”
鄭道傳可是李成桂造反奪位的第一功臣,李成桂聽聞他來了,趕忙命人將其帶進來。
不多時,鄭道傳走入大殿,在給李成桂行禮後,看到牆上已經插滿白旗的地圖,心中就猜到李成桂想的是什麼了。
“看來王上又有奮發之誌了?”
李成桂在鄭道傳麵前是不太掩飾心事的,畢竟兩人可是實打實的一起造過反的交情。
“你來的正好,看看朕為朝鮮新劃定的邊界如何!”
李成桂說這句話時神采飛揚,顧盼生姿,大有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
鄭道傳也從這句話裡聽出李成桂心情不錯,連忙笑著恭維道。
“大王英明睿智,實乃朝鮮之福呀!”
“若是我朝鮮真能以遼河為界,不僅將平添十數萬頃良田,更可為後世奠定霸業之基!”
“一旦中原王朝有變,我朝鮮即可趁勢而起,效仿聖主忽必烈,成中原之皇帝也!”
李成桂本就是元朝達魯花赤吾魯思不花之子,在元朝末年才歸於高麗王朝,並且幫高麗王朝打過幾次勝仗而已。
因此,李成桂對於元朝非常有感情,對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更是非常崇敬,視為平生之偶像。
李成桂見鄭道傳說出自己的心聲,心裡登時樂開了花,放浪的笑聲更是響徹整座大殿。
“知朕者鄭伯也,哈哈哈!”
鄭道傳順著李成桂說幾句恭維話,但也隻是說說而已,他本人可不認為朝鮮有跟大明抗衡的實力。
在李成桂笑的差不多之時,鄭道傳隨即變了臉色說道。
“王上,前些日子盧嵩回國之時所說的話,您都忘了嗎?”
“盧嵩?”
李成桂聽到這話眉頭不禁皺了起來。
“朕豈會忘記?”
“朕之所以在邊境陳兵,不就是防備大明嗎!”
鄭道傳見李成桂這般說,一臉沉重的說道。
“據微臣與盧嵩私下交談,大明現在國泰民安,北境又大勝北元,可謂聲勢喧天,威鎮寰宇!”
“加之又有皇太孫英明神武,百姓鹹服,君臣不疑,可以預見的大明盛世……”
“而且大明火器犀利,不論是噴火槍,還是爆炸炮都強大無比,遠不是咱們朝鮮所能抗衡……”
李成桂聽到這些話,鬱悶的將插在沈陽中衛上的白旗拔下,憤怒的扔進盒子裡。
“朕知道大明強盛,你就不用天天跟孤念叨了!”
鄭道傳見到李成桂知錯就改非常滿意,趕忙奉上一記彩虹屁。
“王上聖明!”
“王上登基之初所定下對明朝事大的國策甚為英明!”
“正所謂見機而作,周易所貴。小不事大,春秋所誅。”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此皆亡國之象也!”
“望王上深以為戒!”
如果說李成桂剛剛還有幾分不甘心,可在聽了鄭道傳這番話後,心裡隻剩下後怕和驚悸。
李成桂鄭重其事的朝著鄭道傳躬身一禮。
“多謝鄭卿勸諫,朕知錯也!”
李成桂不是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但對於大明的態度上,他還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
彆說大明現在正如日中天,就算大明陷入內亂,大明的百萬軍隊也足以讓他心驚膽戰了。
至於他之前插在地圖上的旗子,不過是他在景福宮的一個夢而已。
鄭道傳見到李成桂成功被自己嚇住,也是非常滿意。
事實上,他之所以說這番話,並不是他對大明有多忠誠,隻是源於高麗半島上千年以來的傳統。
正如同中原王朝有限製皇權的“天人感應”一說一般,高麗半島上也有限製王權的理論,那就是拿中央王朝嚇唬國王。
鄭道傳口口聲聲尊敬大明,不過是借大明的強盛,來反對李成桂的王權罷了。
李成桂在拔掉旗子後,這才想起詢問鄭道傳入宮的意圖。
“鄭愛卿入宮有何事?”
“王上,現在軍隊都集中在邊境,京師空虛,恐非社稷之福!”
“一旦京師發生變故,王上將何以禦之?”
李成桂聽到這話,自信的笑了笑道。
“朕在京師還有兩萬精兵,足以震懾不臣!”
“而且前朝餘孽也殺得差不多了,光靠南部的平民根本不夠成事……”
“王上,還是從邊境抽調回一些軍隊,用以拱衛京師吧。另外,也要儘量避免跟大明發生衝突,不要讓大明對咱們生出敵意……”
“現在大明連遼王宮都停建了,很難說不會派兵來攻打咱們。”
李成桂聞言不屑地撇撇嘴。
“咱們跟大明可是隔著千山萬水呢,他們不出動幾十萬大軍,休想突破朕在邊境設立的防線!”
鄭道傳見李成桂如此執迷不悟,不由說出心中的擔憂。
“王上,若是大明從海上攻來呢?”
“海上?”
“對!”
“就是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