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麗二年,崔渾的人生遭到重大改變。
因為這一年,他還在懵懂之時,就失去了做男人的資格。
雖說是大明主動向朝鮮索要閹人,用以充實後宮,但他並不恨大明,甚至對大明有點感激。
因為大明人不僅給了他選擇的權利,還明確告知了他將失去什麼。
而且在得知自己父母並未得到全額補償,負責招收閹人的大明官員,還親自進宮責問王上,幫他家爭取了應得的補償。
再加上他在大明遇到了一個貴人,這個貴人不僅對他照拂有加,甚至還命人將他的父母接到大明,讓他們徹底過上了好日子。
如果非要說對不起誰,估計也隻是對不起北宮總管王德了。
王德義父對自己也不錯,還曾經表示過要重點栽培自己,讓自己讀書識字。
隻是義父的關愛來的太晚了,他早就將忠誠奉獻給了另一個貴人。
“那就滅了吧!”
崔渾在聽到這話,臉上霎時露出一絲詭異的微笑。
他成功了!
他不僅為自己報了仇,更是報答了貴人的恩情!
王上!
是你先不仁,我才不義的,我崔渾沒有對不起朝鮮,是你對不起朝鮮!
在崔渾做心理建設的時候,老朱卻表示有些訝然。
因為現在大明正在跟北元作戰,不見得能抽出足夠的兵力去征服朝鮮。
雖說大明水師無敵,可海上艦船再無敵,終究是要登陸作戰。
北朝李芳遠不僅是個打仗的好手,治理民政也不錯。
據說在他的治理下,北朝甚至出現中興氣象,引得很多南朝和高麗的有誌之士前往投效。
當然,更多的人選擇親明,送子孫後裔來大明求學。
畢竟大明更加強大,能給他們提供的機會也更多。
“大孫,咱不反對你對外用兵,但你可要知道。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
朱允熥聞言點點頭道。
“孫兒謹記皇爺爺教誨,不過還請皇爺爺放心,孫兒並不是頭腦發熱,一時興起才做出的這個決定。”
“孫兒將朝鮮一分為三,就是打算讓其無休止的內耗。等他們自相殘殺的差不多了,大明百姓自然便可以遷移過去,占據那裡的熟地,將那裡變成大明的郡縣。”
“但李芳遠最近幾年玩的太過火了,隱隱跟大明作對也就罷了,竟然還跟南朝和高麗玩起了外交政策,企圖緩和其他兩國關係,從而和平且穩定的慢慢征服。”
“這可背離了我的設想,我豈能讓他繼續壯大?”
老朱聞言也表示理解,隻是又拋出一個擔憂。
“你說的也不無道理,但兵力從哪兒抽調?”
“征服和占領可不同,征服北朝,單憑你的海軍就足夠了。但想占領北朝,徹底將其納入大明版圖,光靠海軍可不行,必須有足夠的地麵上的軍隊,且能長期駐紮,防止敵方反叛。”
“咱當年打雲南,打了好幾年不說,臨了還將沐英扔到那邊鎮守……”
“現在先不說鎮守的人選,光是大明衛所軍可是被你抽調的差不多了,你打算從哪兒調兵?”
這可難住朱允熥了,他一時半會也不知道從哪兒調兵了。
現在北元之戰已經到了關鍵時期,搞不好隨時都能傳來前方報捷的好消息。
一旦此時收兵,不僅幾年的付出付諸東流,甚至可能錯過最佳的滅元時機。
“這個容孫兒再想想,反正也馬上就過年了,轉過年再收拾北朝也行。”
“現在還是先收拾這個家夥吧,這家夥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對我未出世的孩兒下手,不將其大卸八塊不足以泄我心頭之恨!”
“這家夥呀……”
老朱倒是有點不一樣的想法,對著一旁的錦衣衛道。
“帶下去審問下,若是沒有其他主謀就殺了吧!”
錦衣衛聞言當即稱諾,隨即帶著崔渾下去嚴刑拷打。
不多時,門外傳來一陣鬼哭狼嚎之聲,嚇得沐瑤寢宮內的宮女太監瑟瑟發抖。
這也是錦衣衛想要達到的效果,他們就是要讓裡邊的人感到害怕和恐懼。
然而,這陣哀嚎沒持續多久,哭聲就戛然而止了。
錦衣衛蔣瓛帶著崔渾的屍首,來找老朱複命。
“陛下,此人咬定是受其國主李芳遠所指使,並且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太孫妃沐氏有孕在身,隻是按照計劃在每個宮裡的樹下埋了麝香!”
朱允熥聽的一陣皺眉,感覺太便宜這個太監了,但老朱卻很滿意,當即拍板結束了這個案子。
“好!”
“派人質問北朝國主李芳遠,讓其給大明個交代!”
“同時這個宮裡的人一個都不能留了,全都發配到皇陵掃墓吧!”
“諾!”
老朱急吼吼的處理完這個案子,就借口困了回宮睡覺。朱允熥本想送送他,都被他給斷然拒絕。
“你趕緊回宮乾正事去,咱不稀罕你送!”
“唉……”
“皇爺爺,您對這事的處置是不是太快了?”
“孫兒覺得此事肯定沒這麼簡單,一來李芳遠不傻,不會乾這麼蠢的事。二來,朝鮮這批太監進宮後,接觸的人太多,難免被其他人收買,做出一些違背祖宗的事。”
“是嗎?”
老朱詫異的反問了一句,隨即打著哈欠離去,隻留下朱允熥呆呆的站在原地。
朱允熥敢肯定,老朱也能想到這些。但他依然快刀斬亂麻的斬斷了這條線,可能就是在保護某些人。
事實上,老朱確實有所懷疑,但他可不是保護什麼人,而是怕過度審問審出一些不該說的話。
比如說,小太監受不住刑開始胡亂攀咬。
不論他咬出誰來,都會在大孫心裡留下一根釘子。
若是咬出某個逆子,或者逆孫,那他們老朱家還過不過日子了?
因此,他索性不給對方胡說八道的機會,隨便審問下就命人弄死他,杜絕這種離間天家骨肉的可能性。
在老朱將太孫妃沐氏接到紫禁城,並處死了北宮的一個小太監後,整個京城的官場都微微一震。
皇太孫有後了,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不論是武將勳貴,還是文臣清流,都發自內心的為大明感到慶幸。
如果放在以前,他們肯定是更傾向於朱允炆。可在朱允熥納了孔氏嫡女為妃,所有文臣都將目光放到朱允熥身上。
畢竟衍聖公的眼光不會差,他能主動將孫女嫁給皇太孫,定然是看準了朱允熥的能力。
事實上朱允熥也確實很有能力,在他的北宮開始運行後,大明官員再也沒發生過拖欠俸祿,或者拿鹹魚、香料等雜貨抵俸祿的事情發生。
甚至連寶鈔都被其廢棄了,換成了更加有信用,更加有購買力的金票、銀票、銅票等。
雖說這些金銀銅票跟大明寶鈔一樣,都是紙製品。但這些金銀銅票可比寶鈔堅挺多了,上邊印多少,就能從銀行裡兌換多少等量的銅錢或者銀元。
並且,商賈和百姓繳納賦稅之時,也可以用金銀銅票,且官府不得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