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聽到這話,隻能指天發誓。
“孫兒發誓,不論朱允炆做什麼錯事,我都饒他一命!”
“還有你王叔們……”
“孫兒發誓,不論王叔們做了何等事,孫兒都饒他們不死!”
老朱看到大孫接連發了兩個毒誓,臉上這才露出和煦的微笑。
“好好好!”
“有你這話咱就放心了。”
“雖說這事讓你很為難,但你也要體諒一下爺爺,爺爺這輩子不容易,最見不得朱家子孫受苦……”
朱允熥含淚點點頭。
“是!”
“孫兒明白!”
“皇爺爺您就放心吧,我一定好好照顧他們,讓他們成為對大明有用,對朝廷有用,對天下臣民百姓有用的人!”
老朱聞言靠在枕頭上,笑眯眯的閉上雙眼。
他太了解這孫子了,剛剛逼著他發了兩個毒誓,現在指不定在心裡咋算計那些王叔呢。
不過這孩子做事有底線,隻要他說不殺他們就一定不會殺,頂多讓他們遭點罪而已。
老朱休息了一會兒,突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鐺鐺”響的鐘聲。
鐘一共響了十一聲,顯然是亥時過了一半了,也就是說再有半個時辰,自己就要……
“咱大限快到了吧?”
“給咱說點好玩的事情解解悶,然後陪咱走完最後一程吧……”
“好!”
朱允熥嘴上說著好,但他現在哪有心情說笑話啊,還是他身邊的王德主意多,挑了一兩件北鎮撫司那對叔侄倆的趣事。
“陛下,奴婢倒是知道點好玩的事情。”
“代王殿下被關進北鎮撫司訓斥衡王殿下,被衡王殿下戳破……”
“衡王殿下主動給楊閣老家女兒寫信,楊閣老女兒的回信竟然是一道算學題,給衡王殿下難的都派人回家取書了……”
老朱聽到這兩件趣事果然心情大好。
“哈哈,這小猢猻也有今天……”
“給楊家小丫頭傳旨,讓她以後多出點難題,好好磨磨那逆孫的性子!”
“奴婢遵旨!”
老朱在笑過之後,臉上的表情就變得嚴肅起來。
“其他人出去!”
“諾!”
秦德順、王德等人連問都不敢問,毫不猶豫的就退了出去。
因為他們都看出來了,老皇帝彌留之際,定然要跟皇太孫說幾句私密話。
在所有人都出去後,老朱慈祥的看著大孫。
“大孫,咱若是走了,你會如何安排朝中官員?”
換成其他儲君,這話不等老朱問,可能儲君就已經跪在床頭哭哭啼啼的詢問了。
老朱本來也想等著大孫問計來著,但左等右等大孫都不提這茬,他隻好主動開口問大孫了。
朱允熥聞言不解的看向老朱。
“皇爺爺,您有啥要交代的嗎?”
老朱聞言心裡那叫一個鬱悶,這是自己要交代嗎,自己隻是想知道這孫子有沒有識人之能!
“咱再問你!”
“哦哦……”
朱允熥認真的思考了一番道。
“朝中官員大體維持現狀,不會有太大的人事變動。”
“隻是三個師傅老了,內閣需要增加點新鮮血液。孫兒打算從六部尚書裡挑幾個年輕的補充進來,然後再詳細製定一下內閣的規章製度,讓他們按部就班的升遷,並確立首輔製度。”
其實朱允熥一開始組建內閣的時候就想確立首輔了,隻是三個師傅誰也不服誰,讓他們誰當首輔都不行,索性不確立首輔,自己這個皇太孫來當首輔拍板。
老朱經過這幾年的觀察,也漸漸認可了內閣製度。
有這東西確實能減輕不少負擔,最起碼不用啥事都自己想辦法了,可以在內閣官員草擬的辦法上挑毛病,如果遇到不合適的再適當調整。
這樣一來當皇帝可就輕鬆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累。
不過這東西有個弊端,那就是怕內閣的人合謀,共同欺騙皇帝。
然而,內閣首輔製度就是專門破這招的。
所有人都得按部就班的升遷,前邊的首輔不下去,後邊的閣員就上不去。
因此,隻要有內閣首輔這根肉骨頭,內閣就永遠也彆想團結起來。
“可以!”
“有內閣首輔這根肉骨頭,內閣裡的所有官員都得抱緊皇帝的大腿,永遠不用擔心皇權旁落。”
朱允熥聞言點點頭道。
“孫兒就是這個意思!”
“讓他們互相牽製,互相羈絆,這樣孫兒這個皇帝才好從中斡旋。”
“而且,內閣成員最後是要皇帝拍板的,如果皇帝陛下不同意,任何人也彆想進去!”
老朱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容。
“小滑頭,敢情你在這兒等著呢!”
“你能想到這層,咱就徹底放心了。”
“對了,你對於軍隊方麵有啥安排?”
朱允熥聞言搖搖頭道。
“先照舊吧,等西域徹底打通再琢磨改革軍製的事情。”
“改革軍製?”
老朱滿臉疑惑的問道。
“你想咋改?”
朱允熥聞言攥緊了老朱的手,有些感慨的道。
“孫兒年輕的時候不懂事,曾經質疑過皇爺爺的衛所製度,認為您將軍人和戶籍綁定不是個好辦法。”
“但孫兒這兩年執政後發現,皇爺爺建立的衛所製度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首先,軍人職業的穩定性。其次,兵員的穩定性。”
“不過,這兩點都比不上第三點重要。”
“第三點?”
老朱滿懷期待的看向大孫,他這幾年被這孫子否定的太多了,還是頭一次聽到這孫子肯定他的政策。
“第三點就是有利於移民實邊!”
老朱一聽到移民實邊四個字就笑了,笑的非常欣慰。
朱允熥繼續說道。
“孫兒走訪了幾個衛所,發現衛所內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小型城鎮。”
“所有軍戶生活其中,耕地就在衛所附近,不論了是訓練還是耕種都非常方便。”
“這種行式在京畿附近意義不大,可到了偏遠地區蠻夷混雜的區域就非常有必要了。”
“衛所可以憑借自身的軍事實力、經濟實力迅速在當地站穩腳跟,並且呈碾壓態勢影響周邊蠻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