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首輔高明本以為開完禦前會議,嚴易冒功一案就能定論了,可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本已經被六部九卿集體開會討論定性的案件,被一篇時文給捅了出來,並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篇文章發表在南京報上,用了一整個版麵來報道。
碩大的標題非常醒目,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雕版印刷的圖畫,而且是截取自海上町村地獄圖的圖畫。
“大明將領屠村上百,這是王師還是鬼師?”
在這個標題下方,撰文者陳列了一係列事件,某某村屠殺多少人,以及列舉了部分慘無人道的殺人手法。
隨後又列舉了曆朝曆代的殘暴軍隊,什麼吃人的,挖人眼球的。
總之,這些軍隊無一例外都沒有好下場。
最後又論述了一番仁愛的道理,呼籲大明應該加強對軍隊的管控,以免發生藩鎮割據,尾大不掉的局麵。
這篇文章一經發出,立時引起軒然大波,引得很多文人爭相撰文抨擊大明朝廷。
隻是他們的用詞比較委婉,哪怕是抨擊朝廷也保全了皇家的顏麵,一口一個朝中有奸臣,收了駐石見銀礦將領的賄賂,這才給他輕輕定罪等等。
高明看罷文章氣得連飯都沒吃,連夜帶著人就殺到南京報社總部。
“把你們這兒管事的人叫出來!”
解奎聞言趕忙顛顛的跑出來,一見是高首輔,趕忙上前見禮。
“不知高閣老駕到,下官有失遠迎……”
“你是這兒管事的?”
解奎聞言尷尬的點點頭道。
“算是吧……”
“本來陛下是想讓我培養幾個新人,然後將這邊的事物交出去。但我一直覺得報社茲事體大,不敢輕易交給彆人負責。”
高明聽到這話直接爆炸了。
“你還知道茲事體大呀!”
“我來問你,今天這報紙是怎麼回事,為啥登出這樣的東西!”
解奎接過報紙一看,隻掃了眼標題就明白咋回事了。
“回高閣老,這事是陛下在潛邸時定下的規矩,對於時政評論文章報社不能禁止發布,而且對於特約評論員的文章也不能雪藏,必須給他們說話的機會。”
高明強壓著怒氣問道。
“那就容許他們對老夫詆毀嗎!”
“老夫連那狗屁將軍姓啥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收過他的賄賂!”
“老夫隻是本著為朝廷負責,為天下負責,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負責,這才輕輕放過他,給他留了個全屍!”
“然而,老夫這樣做也有錯?”
“還有沒有天理啦!”
解奎聽到老高這樣說,心裡頓時滿懷歉疚。
“高閣老息怒!”
“下官知道您愛惜羽毛,彆說收禮了,連學生的束脩都不收,是咱們大明最清廉剛正的官員……”
“但報社獨立於朝廷之外,甚至連皇權都不能乾涉,那也是咱們陛下製定的規矩呀!”
“陛下說了,隻要是大明人,就有權利在報紙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哪怕這個意見錯了,那也是報社和朝廷需要改進,而不是去指責發表意見的百姓。”
“這叫廣開言路,讓百姓監督朝廷,監督地方官員!”
高明聽到這兒,怒氣已然消了不少。
他算是明白了,報社就是皇帝陛下給天下人說話的地方。
這樣做好處巨大,哪怕他將來致仕了,也能通過報紙來發表自己對朝政的看法。
相比之下,自己眼下受的這點委屈真不算什麼了。
但高明依然憤怒難消,指著解奎罵道。
“好!”
“既然是陛下製定的規矩,那老夫尊重陛下,不跟你來硬的!”
“但你得告訴我這個叫羅大嘴的家夥是誰,他憑什麼說老夫收了那誰的好處!”
“老夫必須跟他理論理論!”
高明什麼時候受過這麼大委屈啊,當年他可是號稱京城第一快嘴的,現在有人敢明目張膽的朝他潑臟水,他不找回這個場子連覺都睡不著。
解奎聞言一臉為難的道。
“高閣老,按照規矩報社是要對特邀評論員的信息保密的……”
“老夫不管,老夫要是拿不到這人信息,老夫今天就睡在你們報社了!”
解奎見高明擺出這副無賴樣,拿他也是一點轍沒有,隻能回身去屋裡拿出一個冊子,裝模作樣的跟邊上的幾個工作人員道。
“特邀評論員的潤筆該發了吧?”
“就在這兩日吧……”
“你們把潤筆名冊統計下,交到我這兒,我現在就給批了!”
“諾!”
不多時,幾名工作人員將統計好的名單遞給解奎,解奎在上邊批複了幾張,就借口自己肚子疼去了茅房。
高明一直冷眼旁觀,看到解奎走了,知道這是解奎故意留給他的機會,於是乎趕忙上前翻閱,果然翻到了羅大嘴的信息。
隻是看到還不如不看呢,因為這家夥也不好惹!
羅貫中?
這老倌不是寫話本的嗎,沒事摻和這事乾嘛?
高明得知羅大嘴真名後並未直接殺到羅貫中家,而是去了楊新爐那裡一趟。
楊新爐已經在小妾的伺候下要睡下了,突然聽到門房稟報有個姓高的老頭敲門,把他給氣得都恨不得放狗咬死他了。
楊新爐披著衣服,光著腳趿拉著鞋來到會客廳,看到眉頭緊鎖的老公就氣不打一處來。
“你大半夜不睡覺,還不讓彆人睡覺啊!”
高明無視了楊新爐的抱怨,隻是將罵自己的報紙遞過去。
“你先看看這個……”
楊新爐拿過一看,隻掃了眼標題就將報紙扔到一邊了。
“這個我白天看過,老羅寫的雖說有點離譜,但大體上還算有道理。”
“咱大明軍隊征戰海外,還是要注意點方式方法,以及影響的。”
“如果任由他們濫殺無辜,長此以往這些將領難免會生出驕矜之心,很難說不會重蹈大唐的藩鎮覆轍。”
楊新爐聞言搖了搖頭道。
“你說的隻是這篇文章的好處,你就沒看到這篇文章背後的壞處嗎?”
“壞處?”
“這玩意有啥壞處?”
“不過是一個民間文人的囈語罷了,朝廷愛聽不聽,就算沒人聽他又能奈你何?”
高明再次搖了搖頭道。
“此事壞處有三!”
“其一,開了民間讀書人議論朝政之先河。”
“若是朝廷因為民間輿論而罔顧國法,對嚴將軍處以極刑,這不僅是對嚴將軍的不公正,更是對大明三法司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