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李泰和武鄉縣衙達成的契約是:自即日始自秋收後,縣衙要保證供給牛馬二十、車十五架、壯年士伍男女一百人以上,並隨季耕播的所有作物種子,並各類農具的替換填補。
李泰則要在秋後保證補足大行台督令、縣衙所缺額的糧食穀物,最少八千石、封頂一萬兩千石。
這契約初看有些荒謬,堂堂縣治官長竟要與治下民戶作這樣的台底交易,才能保證賦稅足額。
但事實上,李泰還是吃虧了。當下世道中,西魏這個霸府政權本就羸弱且乏威信,有人有糧就是大爺。縣官為了保證治下安穩、錢糧足收,對諸鄉裡大戶都要親近有加、近乎阿諛。
鄭滿如今算是徹底跟李泰坐在一條船上,也向他透露許多縣事治理的細節。
縣衙租給李泰的這些車畜人丁,就算李泰不用,其實也會分發給縣內其他大戶使用。
大戶凡有婚喪嫁娶,縣中都要給員無償使用,縣官也要到場表示。另有鑿窟造像的禮佛事宜,雖是大戶號召,縣裡也要出錢出力。
這些禮遇表示,並不會明碼標價,隻為換取縣中大戶的友誼,一旦遇事需要征輸物料,縣官們還要低聲下氣的走訪求告。
如今縣裡對李泰還要明碼標價的訂立契約,主要還是因為他乏甚鄉土基礎,故而看輕。
李泰對此倒並不覺得羞惱激憤,他勢比人弱也是一個事實。
之所以和縣衙達成這樣的交易,除了可以獲得直接的助力擴大生產之外,也為了在鄉土中獲取一個靠山。
合作達成後,縣裡這些大戶們再想排斥打壓他,就得考慮縣衙態度如何。而縣衙也要因為這萬石糧食的寄望,給予李泰特殊關照。
縣令杜昀也是一個老滑頭,之前見麵時談起交情滔滔不絕,似乎跟隴西李氏每一個族人都是八拜之交,談起正事來則不留情麵,通過鄭滿陰晦表示憑李泰自己還不夠資格跟縣裡簽約,最好是請一勢位之選作保。
言外之意,最好是李泰能夠請動賀拔勝出麵作保。
但且不說李泰請不請得動賀拔勝,就算是能,他也不會這麼乾。之前客客氣氣,那是為了引人上鉤,既然現在縣令已經覺得這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李泰當然就不會再那麼殷勤。
就算合作不成,自己也沒什麼損失,縣令卻要再去諸大戶門前當孫子。
契約雖然送到縣裡,但因李泰態度消極,便又僵持幾天。最終還是縣令杜昀沒能繃住,再作表示這莊園終究是屬於高仲密的,最好高司徒能夠出麵一下,說到底還是不信任李泰這個白身少年。
“這縣令也是一個拙才,不是大器!區區萬石薄糧,卻還計議諸多!”
讓高仲密出麵,李泰倒是沒有什麼心理負擔,隻是來到莊園後,高仲密便一通抱怨,聽得旁邊鄭滿隻是一臉乾笑。
“終究是我拙劣,不能自立治業,勞累阿叔奔走一程。”
李泰陪著笑說道,高仲密聞言後又歎息一聲,拍拍他肩膀說道:“此間這樣貧荒,百事不興。我不是怨人輕我,隻是心疼阿磐你啊……往年一個父母疼愛的世族兒郎,如今卻要為了生計同這縣裡下才計議得失。若實在難以為繼,阿磐再隨我回城罷,這狹窄莊園也算不得什麼事業基礎,索性佃租出去!”
“關西物料簡薄,還是生計自營才能安心。阿叔憐惜我,但我卻不想做一個戶裡米蟲,還是希望能努力一把,對得住自己,也對得住阿叔。”
高仲密這個人說好聽點叫不經世故、難聽點就是誌大才疏,但對自己的關懷之情不是作偽,也讓李泰找到一點相依為命的感覺。
眼下莊園建設仍是潦草,高仲密來到與縣中官吏們見了一麵後,便被李泰勸回了城中,隻是又留下了一百名男女部曲,家裡僅剩的那些金子也都交給李泰,更讓李泰生出要作背水一戰的決心。
過去這幾天,李泰和眾部曲們也並沒有閒著,再加上周長明帶領鄉兵們幫忙,儘管縣裡人物資助還沒到位,但十幾頃露田也已經翻耕近半,已經開始播種那五頃粟穀。
李泰則在部曲和鄉兵中挑選出十幾名通曉木工作業的壯丁,在山林間挑選良材木料,用來繼續打製曲轅犁和製作彆的工具。
高仲密露麵的第二天,縣裡的車畜人力便送來了,牛馬三十、十八架車和一百三十多名男女士伍,都比約定中的底線高了一些,大概也是為了表示縣裡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