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臣沒在乎寧缺的無禮,說道“王小友僅憑一本《太上感應篇》,就修入不惑之境,如此資質,老夫也是第一次見到。或許隻有書院那位大先生,才能與小友比肩吧!”
大唐有書院,書院後山有個二層樓,是四大不可知之地之一,書院弟子隻有拜入夫子門下,才能進二層樓。
傳聞夫子一共收了十二位弟子,因為輩分實在太高,被人尊為先生。
大先生李慢慢,十三歲開悟,三十歲才到不惑,可是他能三月進入洞玄,入洞玄當天傍晚觀暮雲而入知命。夫子讚道:“朝聞道而夕入道,吾之不及也!”
李慢慢的事跡在唐國修行界,可為一時佳話。
“為何不惑?還請老前輩指教。”王剛對呂清臣請教道。
呂清臣捏著胡子說道“格物致知,修身養性,是為初識、感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為不惑、洞玄、知命。
修行五境,初境,感知,不惑,洞玄,知命,小友現在就是在第三境不惑。”
王剛再問道“五大境界,有何區彆?”
呂清臣笑道“看來小友果然才入修行路,對這些基礎一無所知,今日老夫就為小友解惑吧!”
寧缺精神一振,沒有一點避開的意思,反而拿出紙和筆,還想把呂清臣接下來的話記錄下來。
呂清臣隻是淡淡掃了寧缺一眼,並未阻攔,他要說的都是修行常識,並不是門派隱秘,誰都可以聽,而且他頗為欣賞寧缺好學態度。
“初境又稱初識。是指修行者的意念自氣海雪山外放,明悟天地氣息的存在。
當修行者能夠觸碰到天地元氣,並且與之和諧相處,就進入第二境感知。
初識和感知是修行的打基礎階段,旨在熟悉天地元氣,並無太多威力。”
寧缺聽的如癡如醉,王剛倒有些意興闌珊。
呂清臣所說,王剛結合自己修行,都能夠理解,自然不甚在意。
“第三境不惑,修行者初步明白天地元氣的運行規律並加以利用,能做到常人眼中諸多不可思議之事,小友剛剛能用念力抓魚,就是利用天地元氣的手段。
隻是你的手法過於粗糙,大半元氣都浪費掉。”
王剛問道“要如何有效利用元氣呢?”
呂清臣搖頭道“那就是各門派的不傳之秘了,等你拜入書院,自然能接觸到。”
王剛點頭表示理解,看來他隻有拜入書院,才能接觸更多修行知識。”
寧缺追問道“那不惑境之後呢?”
呂清臣笑道“不惑之後,修行者能夠把自己的意識與天地元氣融為一體,可以通過自己的意識直接攻擊敵人,念頭一起,攻擊即至,這就是第四境洞玄。”
寧缺恍然大悟,然後問道“那最後一個境界知命呢?”
呂清臣歎氣道“那是連我都未到達的境界,所謂知命,便是知天命。修行者掌握天地元氣的運行規律,明悟天地本源。進入這個境界的人,才算真正的得道。
老夫參悟幾十年,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原來你是洞玄境修士。”王剛說道“我很好奇,那個公主付出多大代價,請你出山保護她?”
“咦?你竟然知道公主身份?是馬將軍告訴你的?”呂清臣奇怪道。
“很難猜嗎?”王剛撇撇嘴,不屑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