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一個係統的,聽蘇珊說,推理小說全部讓國內一個獨立出版社包圓了。
羅貝妮唯一知道的是:“聽說一次出兩本,反響還很好。”
“哇哦。”
前夫同事又驚又喜,就像一個饑餓的人,終於聽到了投喂的消息。
雖然不能知道書的消息,但作者的消息還是可以知道的。
“貝妮,你同胞真了不起。”
前夫同事想知道江洋的一些信息,譬如做什麼的,怎麼寫出《東快》的等等。
羅貝妮笑著搖了搖頭,“我了解的也不多。”
但有一點肯定。
“他喜歡李魚的歌。”
羅貝妮還趁機推銷了一下經過自己的手的書,譬如《奇跡男孩》等,至於《解憂雜貨店》,在這邊出版了,銷量也還不錯,但引起的動靜遠不如前者大。
隻能說老美是真吃《奇跡男孩》這一套。
簡直量身定做。
《奇跡男孩》在這邊作為童書殺瘋了,現在緊跟在榜首《小王子》之後,把後麵的甩開一大截。現在出版社有意把這本書改編成繪本,還有影視公司想要購買影視版權等等。
“在《奇跡男孩》中,每章前麵都有李魚歌詞。”
餐桌上的同事們就是有幾個樂迷,也是追早就認識的明星,李魚名字他們大都沒怎麼聽過,但隱約有點耳熟,直到有人記起來,這人也是一位律師的妻子:“克勞斯關注了她!”
克勞斯是這邊知名的rapper歌手。
律師妻子拿出手機,順著歌手的關注推過去,然後——
“哇哦。”
她驚呼一聲。
李魚昨天剛開了社交媒體賬號和短視頻賬號,現在已然得到了不少人關注。
當然。
對於一個明星而言,這關注人數並不是很多。
關鍵是質量。
不止律師妻子喜歡的說唱歌手,還有許多玩嘻哈和電子音樂的有名有姓的歌手和明星都關注了李魚的社交媒體賬號。這些人差不多都是因為佚名碎拍來的。
在電子音樂中,有碎拍音樂。
但在佚名碎拍出現之前,碎拍音樂不經打,直到佚名碎拍的出現——就是現在,錦鯉工作室還在不斷豐富基於佚名碎拍的音樂形式,將鼓點和貝斯低音結合起來——直接帶動了碎拍音樂的興盛。另外,一些玩嘻哈的基於佚名碎拍六秒動感十足的鼓點,也將其作為采樣應用到了他們的音樂作品中,所以現在佚名碎拍就是碎拍音樂的扛把子。
許多以前側重於碎拍音樂,或者轉向碎拍音樂的歌手和創作者,都在關注這位扛把子。
作為扛把子的創造者,以及還在不斷豐富的人,李魚或許不是碎拍音樂領域的第一把交椅,但絕對是碎拍音樂的傳奇人物,李魚的社交賬號自然受到很多人關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