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
馬遠想不到江洋在雜誌上還有文章,這可是稀罕事。
他打算明天去買本雜誌,然後順嘴問了一句:“怎麼樣,是小說?”
對方回答:“短篇小說,棒!”
馬遠眉頭微皺。
作為江洋的狂熱粉,黛西對江洋書的評價就跟咖啡店的咖啡一樣,隻有棒,很棒和偶買噶這三個評價,不存在差評,這棒已經是黛西對江洋最低的評價了。
馬遠:“很不好?”
黛西覺得也不算不好,就挺有想法:“一個人生下來是老頭,然後倒著過完一生,最後變成嬰兒去世的故事。”
馬遠覺得這題材挺不錯的,有著江洋一貫的腦洞,一看就是出自江洋之手,“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黛西:“除了這個創意以外就是流水賬。”
唯一令人感慨的或許是最後的死亡,書的主人公本傑明變成嬰兒,在一無所知中死去。
黛西還給了馬遠發了個鏈接。
馬遠點進去,跳轉到了社交媒體上,一個認證過的作者馬丁就這本雜誌發了一篇推文:“《返老還童》這個短篇,純粹是江寫出來騙稿費的!”
下麵很多人讚同。
也有不讚同,覺得這篇小說的創意還是不錯的,就是沒怎麼費心思的寫。
馬遠覺得這是個黑粉吧,這不還是騙稿費。
他繼續往下看,終於找到了一個還算中肯的評價,說這篇小說簡短精悍,流水賬的內容讓小說缺乏趣味性,但創意和故事荒誕而又真實的寫法,讓人有不少的思考空間。
總結下來就是,這本小說出現在這片雜誌上勉強夠格,不算騙稿費。唯一問題可能是文章在雜誌中占了重要位子,而這位馬丁的作者文章被放到了不起眼的位子,所以不忿。
但現在這年頭,文學雜誌不好過,用這辦法刺激下銷量也無可厚非。
誰讓現在很多女讀者,見到江洋的名字眼睛就冒光呢。
其實這事兒在雜誌社也有很大的分歧,最終才這麼決定的。
船終於到了碼頭。
江陽差不多了,不是差不多人沒了,也不是差不多適應了,而是吐的差不多習慣了。
在船上的時候,江陽覺得船在左搖右晃。
等到了陸地,覺得陸地在左搖右晃。
李清寧攙扶著江陽,李父和李母走在後麵,正嘀咕江陽那一筆字,本來以前就寫的不好,但還能看清寫的是什麼,李母看在劇本不錯的份兒上沒吭聲。
可船上寫的更不好了,她想看新寫的那一段,還得讓李清寧在旁邊補充翻譯。
李母納悶:“你閨女怎麼看得懂?”
李父隻能說:“心有靈犀吧,但比咱倆還差一點。”
“倒也是。”
碼頭上不斷有人跟他們打招呼,“清寧回來了”,“李叔,這是你女婿啊,長的真俊”,“老李,晚上喝酒啊”,這小鎮主業還是打魚,但也有為了旅遊業而努力,譬如一出碼頭,就有指示牌,指明李魚外婆橋在那兒,提到的市場,最喜歡的魚在哪兒等等。
市場就在旁邊。
全是漁民打上來新鮮的海鮮,便宜,買了以後可以直接拿到旁邊的餐廳加工。
李清寧這可真是到了自己地盤。
一路上有人送海鮮的,有人讓她去吃飯的、
出碼頭後不久,就有人鳴笛,李父的堂弟開車來接他們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