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英語:“……我收藏。”
正宗英語驕傲:“我表弟在中國留學,懂中文!”
咖喱英語跟著驕傲:“我這本中文小說是江洋剛出版的《五隻小豬》!”
孫可一陣無語。
這倆怎麼說著說著就攀比起來了。
不過——
正宗英語話題一轉:“新書,講了什麼?”
咖喱英語本來應該高興的,但:“中文,我不認識。”
倆人也不攀比了,有書在手還看不懂,不能知道大致的劇情,挺讓人懊惱的。
電影開始了,全場安靜下來。
開頭是一個花盆,花盆裡插著一株尖尖的無名小草,花盆後麵是寬闊的大海,於此同時,深情而又溫柔的一段音樂響起,像電影院的帷幕,緩緩地拉開,把記憶閃回,讓故事上演。
這配樂——
孫可心想真不愧是大魔王。
旁邊的倆人在電影開場時還小聲嘀咕,要不要用手機軟件看下書的大概呢。
現在音樂一響,倆人都停止了說話,跟著音樂進入電影中了。
出乎孫可的預料,這部電影很不江陽,既不科幻,也不懸疑,這是一部從多多和電影放映員艾佛瑞多著手,講述意呆利電影的電影。
孫可很難想象,這是異國他鄉的一個國人寫出來的。
不過,在看到教堂教父剪片子,觀眾吐槽二十年沒看過親嘴以後,孫可會心一笑,覺得有點像是江陽寫的了。
然後——
孫可看著電影裡的人們在電影院裡找到另一半,在電影院裡趁黑慢慢成長,看著觀眾在電影院裡嬉笑怒罵,眾生百態,不由地想到了自己當年看電影的時候。
她小時候在農村長大,一年看不了幾部電影,所以每次村裡看電影的時候,總是顯的很隆重。當時電影是放映員到村裡放的,找一個開闊地,打麥場或者村裡的戲台,扯上白布,搭好機器,村長在喇叭裡廣播晚上放電影,然後大人小孩吃飯速度都加快了,不論白天多累,都會早早的拿上凳子板凳去到白布前,等待著電影播放。
她至今還記得,在電影放映前,開闊地上早有小攤小販們擺好了鋼絲床,床上放著零食、玩具,那時候孫可最喜歡的是玉米還是什麼炸成的拐杖?
孫可記不清了,反正是拐杖形狀的,吃起來哢嚓哢嚓的。
在放電影前,她爸會給她買一根,她邊啃邊看電影。
當然,村裡放的電影沒有《天堂電影院》中那麼多經典的片子,但那是孫可對電影最初的記憶,也是最深刻的記憶。
因為那是她最愜意,也最難忘的時光。
或許。
孫可想自己選擇演員,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吧。
也就因為童年的這段觀影時光,孫可至今覺得,電影在露天看,聲音在曠野中回蕩時特彆有感覺。
所以——
當電影中,排了很長的隊卻看不上電影的觀眾被趕出電影院,聚集中廣場,老放映員艾佛瑞多和多多用很巧妙的手法,把正在播放的電影投映到廣場的牆上——
當經典配樂《ove&ne》跟著響起時——
孫可心顫,頭皮發麻,跟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電影讓她的記憶閘門忽然破開,關於童年,關於父母,關於大賣場上的電影,關於那一根看電影時啃的“拐杖”全部清晰的湧上心頭,讓她有一種言語難以表達的,想哭,想張嘴,卻不知道說什麼的感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