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前膛槍的巔峰!
施辛歎道:“東風步槍能有今天,殿下的設計居功第一!”
眾人紛紛點頭。
誰都知道,東風火器係列,基本上都是太子殿下拿出來的設計草圖,由東宮軍研院的人細化、實施,所以太子才是火器時代的總設計師。
朱見濟哈哈一笑,“孤隻是為了大明的進步走了一點點小小的事而已。”
繼續視察。
下一個視察的生產線是東風輕機槍和重機槍的生產線。
輕機槍其實早就生產出來了。
景泰十七年,鷹走峽一戰,輕機槍就亮過相,隻不過因為技術不過關,當時使用的兩百挺輕機槍,最後發揮作用的不到兩成。
大部分和東風步槍一樣的功能。
所以索性拿回來回爐了。
一年半過去,在東宮軍研院根據朱見濟的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再根據朱見濟提出的導氣氣動裝置,軍研院進行了大膽的改進,如今改進型東風機槍已經造出來,目前正在性能測試中。
朱見濟親自上手測試。
效果不甚理想。
有效射程可以達到四百步,但精準射程隻有兩百步不到,好在戰爭根本不需要用輕機槍來進行點射,所以朱見濟略微一思考,就下旨讓軍研院大肆生產東風輕機槍。
四百步,以輕機槍的功效,有個幾十挺作為東風步槍的補充火力點,基本上可以全麵覆蓋己方陣前空間。
進一步封鎖敵軍衝鋒。
這樣的話,徹底將戰爭帶進了近代火器時代。
嗯,是大明提前進入近代火器時代。
其他國家……
還在冷兵器時代。
就算是學習了火器技術的女真,哪怕造出了大量的老式東風步槍,意義也不大了,雙方的射程、精準度、使用率,不在一個層次上。
大明已經上升了一個檔次!
隻有輕機槍還不夠。
朱見濟又去視察了重機槍研發項目部——其實輕機槍研發出來,重機槍也差不遠了,遠離都差不多,隻不過性能要求不一樣。
朱見濟要求重機槍的射程要達到一千步,更要求重機槍的威力可以達到穿甲的效果。
也就是說,哪怕敵軍在一千步的距離,渾身披甲,被重機槍掃中,也會變成馬蜂窩——這完完全全是馬克沁重機槍的性能。
這對鋼材、火藥的性能要求更高。
要求高,自然就難。
東風重機槍的研發,目前還在攻克中,主要是鋼鐵和火藥的工藝性能還沒攻關下來——這其實又是一整套工藝的事情。
當鋼鐵和火藥的性能能滿足重機槍槍身、子彈的性能要求後,那麼同理,東風迫擊炮的性能可以再上台階,同時火力重炮的項目也可以落地。
換言之,一旦這幾個項目落地,大明就真正的走入近代火器了。
名副其實的藍星第一軍事霸主。
當然,現在也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