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內長城和外長城之間的廣袤區域裡,如今熱鬨非凡,斥候遍地,到處都是大明雄師的營地,尤其是宣府和大同的周邊區域。
大明雄師如蟻群。
上皇北征,蒙古諸部也已在關外蠢蠢欲發。
雙方都在調兵遣將。
決一死戰!
局勢如此,大明有這個想法,而蒙古諸部是被逼著決一死戰,因為蒙古諸部已經沒有退路,被大明把西遷的路堵死了。
這一次大明幾乎是傾國之戰。
國庫裡的錢肯定是不夠用的。
糧食也肯定不夠。
所以為了這一次北征,大明幾乎全國動員,因為還在打金邊和大城,所以壓力巨大,好在大明現在基本盤夠大。
南征大軍的糧草,隻需要雲南廣西支撐一部分,再從占城、交趾補充一部分。
不過麻煩在於,還要給萬象承宣布政使司輸血。
好消息是,京畿剛傳來消息,南掌降王已經出任萬象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並且赴任就開始著手治政,讓萬象轄境的生產快速恢複中,並且征兆了大量民夫去車邦開采金礦,解決了數萬人的生存問題。
也就是說,給萬象承宣布政使司的輸血,不會有太大壓力了。
支撐到秋收之後即可。
而對萬象秋收之前的輸血,就靠從朝鮮強買的糧食就夠了,所以目前大明北政的糧草,是除廣西、雲南兩地之外,全國所有轄境的共同支撐。
國庫不夠,就民間征用、購買。
征用隻能在一個度以內。
不夠的份額,就由戶部去購買,當然,還是不夠用的,因為百姓自己也要吃飯,所以這個時候,農科院推廣種植的番薯就發揮效果了。
方便儲備,又容易飽腹。
大同。
皇帳之中,眾將雲集,朱祁鈺坐在帥位上,掃視眾人一眼,道:“形勢已經明了,根據諜報,蒙古諸部這一次也是豁出去了,幾乎將他們部族能夠上陣廝殺的男子全部拉入了大軍之中,兵力之數高達三十萬,鐵騎更是十萬之巨!”
三十萬的蒙古大軍,可以強大得變態了。
那可是能征善戰的蒙古大軍。
和大明一樣,蒙古諸部聯軍,這一次也是徹底用儘全力,這一戰若是敗了,蒙古諸部至少要數十年才能恢複生機。
當然,大明也不會給他們機會恢複生機。
嗯,也會恢複生機。
但是是作為大明的一部分來恢複生機,成為大明西擴西域疆域的先鋒大軍。
副總兵官李瑾立即道:“上皇不用擔心,雖然蒙古諸部有三十萬大軍,但我大明邊軍便有十萬,再加上布置在長城防線上的八萬金戈集團軍,正麵戰場十八萬對三十萬,我軍並不處於劣勢。”
兵多就一定能勝?
笑話。
那大家打仗直接報兵力算了,兵力少的乖乖投降引頸就戮?
還是要看戰力。
己方僅僅是八萬金戈集團軍,就可以硬撼對麵的三十萬大軍,何況河套地區的一萬鎮北軍加上土爾扈特部的一萬兵力,已經在迂回穿插。
而哈密地區的兩萬金戈集團軍、於冕率領的親軍五衛,加上哈密諸衛,約莫七萬人,也已經進入草原,正在迂回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