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心存僥幸負隅頑抗的奧裡薩王室和阿拉乾王室一樣,也在戰事中“壯烈殉國”,至於是不是真的殉國,天知道了。
因為這一場戰事是南海艦隊乾的。
反正阿薩姆的三萬大軍進入王都接收後,一直受到當地散兵遊勇的頑抗,對侵略者的恨意巨大無比,因此阿薩姆的將軍敏銳的覺得,奧裡薩王室很有可能是被屠戮的。
不過都不重要。
因為大明遠征軍隨後進入奧裡薩王都後,阿薩姆的三萬人就被派出去清剿各地的散兵遊勇,耗費了一個月的時間,直接把奧裡薩最後的希望給破滅了。
而阿薩姆的大軍將軍也親眼見證了大明的一場“內訌”。
奧裡薩王宮裡,大明遠征軍高層和南海艦隊的向羽,吵了個麵紅耳赤。
中心意思就一個:南海艦隊越界了!
本來遠征孟加拉灣區域,是遠征軍的事情,南海艦隊隻負責炮擊沿海重鎮,並在海上封鎖這些王室沿海逃竄的路徑。
結果你南海艦隊把遠征軍的事情給辦了。
雖然結局是一樣的,但這個過程帶來的影響不一樣,我遠征軍跑到孟加拉灣區域來,就打了一個阿拉乾,然後接收了阿薩姆的投降,奧裡薩被你南海艦隊給征服了,那留給我遠征軍的還能有多少戰功?
本來要打的區域就小。
而少了一個奧裡薩的戰功,遠征軍上下很多人,升職加薪的空間就要少一些。
向羽也很無奈。
他隻是覺得南海艦隊是順勢而為,誰叫奧裡薩的王城距離海岸線如此之近,被鋼鐵戰艦幾頓炮轟後,就失去了防禦能力,南海艦隊順勢登陸占領王都,順手的事情而已。
最後還是梁青山和彭青山一直勸說,才讓楊瑾和向羽停止爭吵。
本以為遠征軍和南海艦隊之間會有隔隙了。
哪曾想當天傍晚,向羽就帶著好酒去找楊瑾了,還把定國公徐永寧和汪直也喊上了,然後四個大佬大醉一場,第二天起來就開始稱兄道弟。
其實楊瑾也理解。
向羽並不是貪軍功,實在是奧裡薩的王都太靠近海岸了,南海艦隊不順勢攻下,回到國內,隻怕也會被朝廷的中樞臣子們彈劾。
而且南海艦隊過來,也是以戰代練。
遠征很快就把戰後的奧裡薩給收拾了一遍,征集糧食,征召民夫,彙整殘兵剩勇到阿薩姆的三萬大軍中,組織了五萬人的前鋒部隊,向此次遠征的最強敵人岡德瓦納發起了進攻。
岡德瓦納邦國國土麵積最大,大概有大明最小的一個承宣布政使司那麼大,人口也不少,將近一百萬人,關鍵是岡德瓦納西邊還有很多小邦國,這些小邦國很有可能悄悄的支持岡德瓦納阻止大明遠征的西進,而岡德瓦納的態度也很堅決。
背負著亡國的信念而戰。
國內已經極致動員,組織了一支十多萬人的大軍。
一共才一百萬人口。
卻組織了十多萬人的大軍,可想而知死戰的決心有多強烈——當然,不排除這十萬多人中有一些是西邊一些小邦國的人。
畢竟唇亡齒寒。
岡德瓦納一亡國,這些小邦國都得被大明遠征軍踏平。
然而……
都是螳臂當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