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雲南就不一樣了。
進出不容易,關鍵是雲南若是造反了,就拿多山的地形,就算金戈集團軍再厲害,恐怕也要打好幾年才能解決問題。
而沐琮和沐瓚顯然沒有給廣安帝陛下這個機會。
他主動幫助朝廷平叛!
而且在土地改革移動到雲南的時候,沐琮很是配合的上繳了大量田契,得到了廣安帝陛下的大力讚揚,據說有讓黔國公府整合雲南全境商行的意思。
言下之意,以後雲南的商行,黔國公府是龍頭老大,可以深度參與任何一個盈利的行業。
這就讓沐琮越發坐穩了黔國公的位置。
這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其實具體過程很複雜,牽扯了太多的利益,但土地改革還在這複雜的環境中,逐步在全國推廣了。
廣安十七年,廣安十八年,整整兩年時間,大明戶部都在錦衣衛的配合下,從全國各大地主集團手中收繳土地田契。
而同時,為了穩住各大地主集團,朝廷那邊開了許多口子。
比如放寬了去中南半島建立礦山開采的條件。
延長了開采年限。
減少了各地商行的賦稅。
並且也把一些官道的修建和經營權,放權給地方官府,允許當地資本進入這個項目,當然,設定的條件很苛刻。
比如對一條官道的收費經營要設定年限,達到年限後就收歸朝廷。
同時也會限製私營官道的收費。
而為了讓這些地主集團利用官道盈利,朝廷甚至允諾低價、分期付款的方式,地方商行可以從工部購買大量蒸汽火車進行營業。
甚至還直接把蒸汽火車的一整套技術拿出來售賣。
……
……
廣安十九年初,經曆過兩年多的雞飛狗跳,全國地主集團手中的土地已經剩不下多少了,之後戶部按照籍冊,對全國人口進行普查,耗費了半年時間後,確鑿全國全國達到了四億八千萬,之後,便是根據戶數、人口、當地形勢,給老百姓分田。
並且頒布《民田法》。
從廣安十九開始,土地禁止私下流轉,違者治罪。
從根源上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
而分田地這件事,非常複雜,戶部的人手根本不夠,為此地方官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下沉部門的官員,都紛紛被征調。
這倒不是什麼大事。
畢竟是官府動作。
但對於百姓而言,這可是驚天的大好事,一時間整個大明都沸騰了,持續了兩年半,終於要落實到百姓頭上了。
之前大家都覺得此事可能做不成就要夭折。
沒想到最後還真落實下來了。
廣安十九年,大明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從廣安十六年,到廣安十九年,耗時四年,大明終於把土地兼並這個頑疾給解決了。
從今以後,大明皇權統治者隻要不出幺蛾子,基本上可以斷絕土地兼並的可能。
大明,終於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