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衛一表麵布滿了活火山,有山脈、有湖泊、有大河等等
不同的是,湖泊中和大河中存在的不是水,而是液態硫和矽酸鹽等。
相對地球的環境來說,木衛一對人類來說就是地獄。
“木衛一的核心存在著大量的鐵,不過考慮到木衛一的表麵環境,想開采這些鐵目前來說基本不可能。”寧巧巧解釋說。
“我們首先考慮的是那些小行星上的資源,畢竟那些資源開發的難度相對低一些。”蘇哲微笑著說。
“是的!”寧巧巧點頭。
看完木衛一,蘇哲將注意力轉移到木衛二上。
隨著不斷的放大,一顆黃白色的星球占據了筆記本電腦的屏幕。
就他知道的,木衛二表麵被冰層覆蓋,底層是一片海洋。
學界一直認為在木衛二底層海洋中孕育著生命。
看了木衛二,接著是木衛三、木衛四……
在看木星及衛星星空圖的時候,聽著寧巧巧的講解。
讓蘇哲特彆關注的是新發現的十一顆衛星。
按照寧巧巧的說法,這十一顆固態的衛星上麵存在著大量的礦產。
包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等等這些金屬礦,非金屬礦也是種類繁多。
蘇哲粗略看完木星及衛星星空圖,感慨道:“不能等了,我們九天研究中心要將重光子航太發動機的研製提上日程……如此美妙的星空,如此多的資源,看著就讓人心癢癢。”
“是的!”寧巧巧笑著點頭,“地球太小了,人類不應該被困在地球……我不期望在我有生之年離開太陽係,但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人類能夠探索太陽係的每一處。”
“對我們人類要有自信,說不定在我們暮夕之年的時候,人類已經實現了星係間的旅行,那時候人類遍布整個銀河係也說不定。”蘇哲開玩笑的說。
“就算技術爆炸也沒這麼快吧!”寧巧巧微笑著,“不說彆的,恒星和恒星之間的距離都是以光年計的,去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都有四光年多點,按現在的理論,突破光速幾乎不可能。”
“理論是發展的。”蘇哲微笑著,“在我看來,光速不是宇宙的極限,肯定存在著某種機製能夠實現超光速旅行,隻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寧巧巧笑著點頭。
“哼!就算我們理論上沒有突破,我們有生之年探索比鄰星還是能夠做到的,太陽係周圍的恒星係我們都能探索。”蘇哲說著點開了比鄰星的星空圖。
星空圖中,暗紅色的比鄰星十分的耀眼,在比鄰星的周圍圍繞著多顆行星。
蘇哲剛開始數的時候,聽到寧巧巧說:“比鄰星有九顆行星,比目前發現的三顆行星多了六顆。”
“這比鄰星恒星係和太陽係很像啊!太陽係有的,比鄰星恒星係都有。”蘇哲微笑著。
“都是恒星係,有共同點正常。”寧巧巧指著一顆行星說,“這顆行星就是比鄰星b,可能存在生命的一顆行星。”
蘇哲慢慢的放大比鄰星b。
漸漸的,比鄰星b的表麵出現了山川、平原、河流、湖泊、沙漠、海洋等等。
可惜的是,整個比鄰星b的表麵沒有一絲綠色。
“放大比例隻能到一百公裡比一了,要是再大點就好了,就能知道比鄰星b上有沒有生命了。”蘇哲有些惋惜的說。
“那些異常數據還在解析中,想知道更加詳細的隻能等等了。”寧巧巧解釋,“就這兩張星空圖,科學院調用了國內那些超算富餘的算力花了一天的時間計算出來的,要想完全解析所有的異常數據,調動全球的算力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明白!”蘇哲笑著點頭。
一邊聽寧巧巧解說,一邊看著比鄰星星空圖。
很快,蘇哲對比鄰星恒星係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師姐!你對星空圖的公開怎麼看?”蘇哲笑著問。
“全麵公開我是不支持的,畢竟世界還沒到大同的地步。”寧巧巧想了想說,“不公開也不太好……我是這麼想的,太陽係以內的星空圖和相關數據不公開,太陽係以外的可以適當的公開,比如說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α三合星相關的數據我們可以適當的公開。”
“這……可以!”蘇哲笑著點頭,“大師姐!我的想法和你差不多,太陽係的相關數據萬萬不能透露,太陽係以外的星空圖和相關數據選擇性公開。”
“我估計大家都是這麼想的。”寧巧巧認真的說。
“是的!這樣對我們,對整個人類都有利。”蘇哲肯定的說。
兩人又交流了一些各自的看法,之後聊到了閉門會議的第二個議題。
“接下來的研究計劃分成幾個方麵。”寧巧巧介紹著,“首先是異常數據的解析,這需要持續龐大的算力,按照科學院的說法,將會成立專門的委員會來管理這些。”
“恩!”蘇哲點頭,“解析這些異常數據缺的是算力,缺的是時間,難度倒是沒啥難度了,不過解析出來的那些數據有得天文科學工作者忙的了。”
“是的!天文科研工作者的春天來了。”寧巧巧笑著點頭,“隨著異常數據的解析,會有越來越多的發現,就拿地外生命來說,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發現了外星生命的存在。”
“的確!”蘇哲笑著說。
“除了異常數據的解析,剩下的就是研究故障的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研究這個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你研究的,用異常數據來反推,雖說目前我們找到了異常數據的規律,但想要反推出故障的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的工作機製還非常非常難。”寧巧巧解釋。
“是的!”蘇哲嘗試過很多次,都失敗了。
“再有就是我研究的方向,以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相關的資料數據去分析,說實話,進展是有的,但需要大量實驗去驗證,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去不斷的嘗試。”寧巧巧皺著眉頭說。
“都難!且有著很大的運氣成分。”蘇哲認真的說,“那第三個研究方向是?”
“研究探索號搭載的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而且是越早研究越好。”寧巧巧繼續說,“為了保住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的穩定,最好的法子是發射航天器去探索號深空探測器的軌道,在軌道上拆解探索號深空探測器取出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研究。”
“這……這是個法子,但以現在的航天技術很難實現。”蘇哲說道,“要實現在軌研究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需要在其軌道上組建一個實驗室,且還要排一個科研團隊上去,這難度不是一般大,畢竟探索號深空探測器在距離地球一百五十萬公裡的地球與太陽的拉格朗日點上。”
“這我知道。”寧巧巧肯定的說,“可三個方向都難,但我們不得不繼續研究……一旦我們搞清楚了故障的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的工作機理,那我們就掌握了中微子探測技術……毫不誇張的說,人類掌握了中微子技術,那人類的科學技術將會得到質的飛躍。”
“大師姐!你是怎麼想的?”蘇哲問。
“組建實驗室和你們九天研究中心合作。”寧巧巧回答,“三個研究方向同時推進……這次閉門會議說是兩個議題,其實主要談的是第二個議題,商談接下來的研究方案,我組建實驗室基本上定了,商談的是科研經費多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