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坐在沙發上,喝著茶聊了一會兒。
聊的內容是飛行汽車。
按照孫大虎的說法,飛行汽車很快就能量產了。
最為關鍵的是,飛行汽車的價格並不是很貴,也就七八十萬的樣子。
在國內這樣的價格,絕大多數的人都能買的起。
至於國外,按照政策,再多的錢都買不到。
之後,孫大虎又做了延伸,說飛行汽車不僅僅在地球和月球上使用,還有設想中的天空城和其他的星球。
接著又聊到了國內的政策,總結一下就是鼓勵國內所用企業和公民積極參與太陽係的開發,而禁止國外一切企業、公民的參與。
對於這樣的政策,蘇哲幾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但一致肯定了相關政策。
見時間差不多了,孫大虎離開了主任辦公室。
待孫大虎離開後,宗蘭月三名助理開始做起了工作報告。
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說的是正在進行的項目和即將開始的項目。
如正在進行的三門計劃。
按計劃,再有一個月左右,也就是九月左右,三門計劃全麵完工。
地麵部分的有超級強子對撞機、光能終端接收器、光束通道發生器。
太空部分有已經完成建造,且投入使用的太空港、太陽能收集站、光能傳輸站,還有即將建造的五個太陽能收集站和三個光能傳輸站。
又如光柱工程。
從三門計劃中的太陽能收集站和光能傳輸站來看,光柱工程是完全可行的。
不過光柱工程是遍布整個太陽係的。
按照光柱工程設計的初衷,太陽係內每一處都能使用光柱工程所提供的能源。
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就需要眾多的太陽能收集站和光能傳輸站。
為了能夠順利的完成光柱工程,前期將會在離地球三十萬公裡的軌道上建造太陽能收集站和光能傳輸站的組裝線。
而月球上和地球上將會建造相應的產業鏈。
等三名助理的工作報告結束時,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二點。
一行五人來到了校室內體育館。
此時,校室內體育館坐滿了。
不僅有那些參與人體研究項目的一萬名成員,還有學校其他學院的老師和學生。
對於這樣的大場麵,蘇哲已經習以為常了。
和眾人打過招呼後,直接進入了主體,開始講解對人體研究的目標。
蘇哲講解的時候說的輕描淡寫,說是要解決人的生老病死,以及意識由來的問題。
眾人聽蘇哲這麼說,即意外又震驚。
蘇哲沒有理會眾人的震驚,繼續從各個學科的角度講解人體研究項目。
其主要從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學科的角度闡述對人體的研究。
很快,時間來到了下午五點。
蘇哲認真的說道:“對人體的研究,最難的是人的大腦,相對的,我們整個團隊中研究大腦的人數最多,對於研究大腦,我們有著一個很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腦機結合,用意識直接控製電腦等相關的設備,對於……”
下午六點,蘇哲、範曉明兩人在鼓掌聲和歡呼聲中離開了校室內體育館。
接下來的兩天,蘇哲和範曉明兩人繼續參與同步軌道上太陽能收集站和光能傳輸站的建造。
對於三門計劃來說,再將五個太陽能收集站和兩個光能傳輸站建好,太空部分也就完成了建造。
當然,這指的是三門計劃的太空部分。
相對的,三門計劃的太空部分隻是光柱工程的開始。
這兩天,同步軌道上很忙碌,有著不斷停靠的飛碟,也有不斷穿梭的人形仿生機器人和穿著裝甲型太空服的專業人員。
這些人要不在幫著飛碟卸貨,要不再忙著建造太陽能收集站和光能傳輸站。
忙碌的不僅僅是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這些人形仿生機器人和穿著裝甲型太空服的專業人員。
以太空港為中心搭建起來的四條光束通道一直沒有停息過。
四條光束通道,其中三條光束通道連接的是地麵和同步軌道上的太空港。
這三條光束通道的直徑是三十米,其中一條連接的就是塔木戈壁。
這條光柱通道一直沒有閒著,不是在運輸建造太陽能收集站和光能傳輸站的物質,就是在給月球上運物資。
至於其他兩條直徑三十米的光束通道,一條不斷飛過的是各類的探測器。
這些探測器的目標是太陽係的各處,目的是探測太陽係的每一處,為之後太陽係的全麵開發做準備。
另一條光束通道不停的飛著飛碟,不過這些飛碟不是為九天研究中心和陵州理工大學服務的,而是為了ss防禦係統所服務的。
最後就是太空港到月球軌道的直徑為一百米的光束通道了。
由於這條光束通道的直徑是一百米,其可以同時通過多艘飛碟或者探測器。
這條光束通道也是一刻沒有停過。
要不就是運輸物資前往月球的飛碟,要不就是飛向太陽係各處的探測器。
這四條光束通道之所以這麼繁忙,一是的確有這些需求,最為重要的是這四條光束通道使用的能源不是由地麵提供的,而是由遠在水星軌道上的太陽能收集站提供的。
……
八月五號晚上七點。
測試機場,一百零二位身穿裝甲型太空服的人員正在排隊進入藍雀號飛碟。
這一百零二人中,其中一百人駐留月球永久性基地的人員,剩下的兩人分彆是蘇哲和範曉明。
兩人這次過去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參觀月球建造的永久性基地。
一段時間後,一百零二人全部進入了藍雀號飛碟。
在確認無誤後,藍雀號飛碟主發動機啟動,其緩緩地升空。
進入光束通道後,藍雀號飛碟開始加速。
當然了,其加速度為一點二個g。
正在光束通道飛行的藍雀號飛碟中,蘇哲和範曉明兩人坐在相鄰的座位。
這次前往月球的人數是一百零二人,但藍雀號飛碟內部有著八百個座位,所以整個飛碟內部看起來空蕩蕩的。
相對蘇哲和範曉明兩人來說,他們是第二次上月球了,兩人沒啥可激動的,和坐飛機沒啥區彆。
可其他一百人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