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三人一邊聊著一邊參觀正在建造的深空實驗室。椥span
三人先看的是深空實驗室的三個第六代核裂變反應堆。
毛振國解釋說:“這第六代核裂變技術就是牛,不像以前那樣燒水燒熔岩,這樣依靠熱能來傳輸能量了,現在直接將反應堆產生的電磁輻射和粒子所攜帶的能量統一收集裝換成光能,而且小型化還做的這麼好,隻能說西北核工業研究所牛。”
第六代核裂變技術做的非常的好,其一套最小單元所占的體積隻有八個立方米。
最為關鍵的是能量的裝換。
不像過去的核電,原子裂變產生的電磁輻射、粒子所攜帶的能量等等都轉換成了熱能來加熱水。
再用水汽去推動汽輪機發電,最後以電能的方式對外輸出。
第六代核裂變技術完全不同,直接將反應堆產生的電磁輻射和粒子所攜帶的能量統一收集裝換成光能,這些光能直接輸出。椥span
就是這麼直接。
要知道,這半年來,光能的直接使用慢慢的在取代電能的使用,特彆是那些大型裝備。
而現在最新的大型設施或者裝備,幾乎都是直接使用光能。
畢竟在大功率光能傳輸光纜出現後,相關的應用光能的產品都被開發了出來。
畢竟光能的傳輸和使用相對於電能來說有著巨大的優勢。
就比如正在建造的深空實驗室,其直接使用的就是光能,電能隻是用來作為輔助。
當然了,這不僅僅是深空實驗室,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建造的這些幾乎都是。椥span
三人圍著正在建造的深空實驗室轉了幾圈,蘇哲對深空實驗室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咦,遠處的那兩個大家夥是啥?”蘇哲指著一個方向說。
毛振國朝蘇哲指的方向看了看解釋說:“那兩個大家夥是清大和燕大正在建造的太空實驗城,或者說是他們在太空建造的分校。”
在他看來,清大和燕大不愧是老牌的頂尖高校。
他們科大還在建造小型的太空實驗室,這兩所高校開始建造太空實驗城了。
“太空實驗城,分校,看來清大和燕大的動作挺快的。”蘇哲說著。
相對於清大和燕大的底蘊,其他高校是沒法比較的。椥span
在過去,清大和燕大是絕對的頂尖,沒有一所高校可以相提並論的。
從現在的發展也能看的出來,畢竟清大和燕大所培養出來的高端人才太多,是其他高校比不上的。
就拿太空實驗城來說,其他高校和研究所還在研製設計太空實驗城,清大和燕大已經在開建了。
就連陵州理工大學所主導的高能太空城也還在研製設計中,至於建設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寧巧巧點點頭說:“清大和燕大的底蘊在那,其比其他高校強的太多,他們最先建造太空實驗城一點也不奇怪。”
蘇哲點頭說:“也是,清大和燕大過去一直是最強的……走,我們參觀一下清大和燕大建造的太空實驗城。”
三人在飛向清大和燕大所建造的太空實驗城的路上,毛振國仔細解釋了清大和燕大所建造的太空實驗城。椥span
兩座太空實驗城的是真正的太空城,而不是像科大現在建造的深空實驗室。
清大和燕大各自建造一個太空實驗城
其實驗城的直徑是五十公裡,其厚度,或者說高度為五百米。
一刻鐘後,三人來到了燕大正在建造的太空實驗城的附近。
正在建造的太空實驗城處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其正在建造框架,有著數量眾多的人形仿生機器人在參與工作。
“燕大和清大建造的太空城其實就是我們建造的深空實驗室的升級版,其備用能源使用的也是第六代核裂變技術所建造的核反應堆。”毛振國解釋說,“其主要能源是由光柱工程提供,也和深空實驗室一樣,清大和燕大建造的太空實驗城也是可以在太空自由活動的,不過清大和燕大建造的太空實驗城將會搭建完整的生態。”
真要說起來,清大和燕大建造的太空實驗城市深空實驗室的放大版。椥span
同樣的,清大和燕大建造的太空實驗城能夠常駐的人口也是很多很多的。
滿載的情況下,清大和燕大建造的太空實驗城最多能夠容納二十萬人。
正常情況下,在隻有三千常駐人口的時候,太空實驗城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實現自給自足。
要是有外界提供能源,那可以一直讓三千人生活下去。
至於最大容量十萬人,這需要外界提供能源和資源。
蘇哲看著麵前的大家夥,感歎道:“直徑五十公裡的大家夥,看著真夠壯觀的。”
此時,很多人形仿生機器人正在參與建造,少部分穿著裝甲型太空服的人員同樣在忙著。椥span
看著眼前的一幕,讓他聯想到了高能太空城建造的畫麵。
麵前的這個大小隻是直徑五十公裡,而學校主導的高能太空城的直徑可是一千公裡。
“是挺壯觀的。”毛振國笑著,“不過麵前正在建造的實驗城可不是清大和燕大最終的目標,麵前的隻是他們練手的,真正的實驗城其大小直徑是一千五百公裡。”
清大和燕大的野心可大著,麵前正在建造的太空實驗城隻是他們拿來練手的。
他們更大的目標是直徑達到一千五百公裡的太空城。
蘇哲聽到這些,一些意外,“啥!直徑一千五百公裡,這比我們要建造的高能太空城要大的多,一千五百公裡也太大了。”
這太誇張了。椥span
“不大不行啊,不做大一點怎麼壓陵州理工大學。”毛振國笑著說。
“隨他們,在我看來,建太大是沒啥意義的。”蘇哲說著。
三人圍著看了一圈,之後向清大建造的太空實驗城飛去。
又轉了一圈,發現清大和燕大建造的太空實驗城兩者之間大差不差,不同的隻是外形和一些細節。
三人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個人形仿生機器人快速的朝著他們所在的方向快速的飛來。
遠遠的就能看到人形仿生機器人的頭上頂著一個名字:司文博。
人還沒有到,聲音已經到了。椥span
“大家好啊!”司文博說道。
幾人打完招呼,司文博已經來到了蘇哲三人的旁邊。
蘇哲有些意外,沒想到會在這遇到清大的司文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