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五人聽著解說員講解著在水稻種植區種植水稻過程。
從土地的配比到水稻種子的選擇,再到水稻種植區環境的控製和水稻種植區微生態的維持。
最後講解的是水稻播種到收獲的整個過程。
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化智能化的。
聽完這些,左大軍開玩笑說:“這些稻子過的可是帝王般的生活了,在這片小小的空間中,水稻才是真正的主角,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水稻服務的,和地球上的水稻相比,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兩者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
“大軍,你這思路清奇,這都能讓你拿出來對比,真是沒誰了。”範曉明笑著,“說起來,太空農場這種模式並不是能量利用率最優的方式,這麼說,要維持水稻種植區的環境需要消耗很多能量,而在地球則不同。”
太空農場這種模式的確能夠大規模種植農作物,也能夠大幅度的提高產量,但其消耗的能量也是驚人的。
同地球上種植的水稻相比,兩者相同收獲所消耗的能量其差距非常的大。
真要說起來,在地球種植水稻所消耗的能量才是最少的,能量利用率最高的方式。
左大軍笑著說:“明白,就好比過去的石油農業,我們可以說就是太陽能農業,說到底就是高能耗來維持水稻的生存環境,其實我們現在無所謂的,我們有光柱工程,我們有太陽,我們有著無窮無儘的能量,我們有資本有條件用能量來堆,反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實現了能量自由。”
石油農業,或者說大機械農業。
這種農業方式高度依賴石油,這種方式所使用的化肥農藥啥的幾乎都來源於石油,再加上那些機械所消耗的油料。
相對來說,這種方式比起傳統的農業種植要方便的很多,但所消耗的能源可比過去高的太多。
現在這種太空農場模式,可以說是石油農業進化的終極版。
其不再像石油農業那樣改變農作物局部的生產環境,比如說使用化肥,除去雜草和病蟲害這些,而是全方位了,是整個生態。
說白了,太空農場水稻種植區就是打造了一個水稻生長的最優生態,打造的是一個生態。
維持一個生態所消耗的能量可想而知。
不管是石油農業還是現在的這種模式,說到底還是有條件了,也就沒有必要考慮能量利用率了。
包奇正咳嗽一聲說:“什麼叫很長一段時間,質子聚變裝置已經設計完成,現在正在建設期,隻要質子聚變裝置成功,我們人類就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我們人類就實現了能量自由,到那時候,就算太陽炸了我們一樣能夠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左大軍有些尷尬,笑了笑說:“是額!我把質子聚變裝置給忘了,這玩意成了,我們就實現能量自由了,到那時也就無所謂了。”
幾人有聊了一會兒,範曉明見差不多了,提醒說:“走,我們去小麥種植區和玉米種植區看看,還有其他的一些,看完這些我們還要其太空牧場那些了。”
這時候,幾人離地飛了起來,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朝著小麥種植區飛去。
也就在這個時候,水稻種植區開始昏暗起來,沒有一會兒功夫,水稻種植區就完全暗了下來。
雖說水稻種植區暗了下來,但絲毫沒有影響到蘇哲幾人的飛行。
在水稻種植區暗下來後,蘇哲幾人就改變了人形仿生機器人的觀察模式。
要知道,人形仿生機器人觀察事物可不僅僅是可見光的頻段範圍內,不可見光的範圍一樣能夠觀察,要是加上ss防禦係統和其他探測設施的輔助,其能觀察的範圍將更大。
從蘇哲幾人的視角看,水稻種植區慢慢的變得昏暗,最後完全暗了下來,什麼也都看不到。
在幾人改變模式後,幾人看到的和之前的基本差不多了。
左大軍一邊飛行一邊說著,“這是在模擬夜晚了,不錯不錯……就是人形仿生機器人的觀察模式要優化一下,改變了模式後,這夜晚和白天沒啥區彆了,我說這模擬的是不是太多了些,我看這樣不夠真實,還不如看到啥是啥,沒有必要完全附和我們的習慣。”
人形仿生機器人的夜晚觀察模式他是了解的。
正常情況下,人形仿生機器人能夠看到的頻段和人能夠看到的頻段是一樣的,其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人和人形仿生機器人看到的是一樣的,不能產生偏差。
要是出現了偏差會給人帶來誤導和不適。
為了做到這一點,相關的科研團隊可是花了大功夫。
要知道,每一個人所看到的同一個畫麵所看到的結果是有細微差距的,每一個人之間都不儘相同。
人和相機也是如此。
在人形仿生機器人改成夜晚觀察模式後,其真實看到的畫麵其實是灰白的,之所以看的和現實差不多,那是經過處理的。
在處理的過程中會增加、減少一些細節,這樣一來,這種模式下所看到的畫麵就不那麼真實了。
包奇正想了想說:“這方麵我們也有考慮,處理後的畫麵多少有些細節會丟失,相關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估計以後會增加選擇模式。”
“這就對了!”左大軍笑著,“不過這黑夜和白天還是要進行區分的,我們還得站在我們人類的視角看,其實模擬不模擬的無所謂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畢竟我們人眼所看到畫麵也是通過處理等一係列操作的。”
“大軍,啥話都讓你一個人說了。”包奇正無奈搖頭,“其實這些也還在摸索階段,最後還要看實際的情況,但有兩點是不會變得,那就是真實和從人類的視角出發。”
範曉明笑著說:“人形仿生機器人本身的視覺就不要做那些花裡胡哨的了,做到和我們人一樣就好了,至於其他的利用虛擬現實和其他工具輔助就行了,就現在這種模式看的就很變扭,明明是夜晚,搞的和白天一樣,總覺得怪怪的,看著吧!寫體驗報告的時候我要寫上這些了,視覺這些真就沒有必要搞這些花裡胡哨的。”
徐正平點點頭說:“是這樣的,你們看看,前麵出現了一道門,搞的我們光都看不到了,搞這些是有些花裡胡哨了,還是正常的模式好,你們可以切換過來試試。”
在徐正平的提示下,幾人都切換了觀察模式。
果然,他們看到一道微弱的光從牆體中射出。
牆體上的門打開了,這道微弱的光在這黑暗的水稻種植區是那麼的顯眼。
左大軍笑著說:“這麼看還挺有氣氛的,說起來看到這些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白天就是白天,黑夜就是黑夜,沒有必要搞在一起,分都分不開了。”
幾人說著就進入了打開的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