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孔丘的仁義之理,我不置可否。
仁義仁義,說的好聽。
仁者,裂分為二也;義者,陷頭於胸也。
莫不見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為「仁義」二字害了性命?
遠的不說,就說前些年,一生都活在「仁義」二字裡的的宋國國君子茲甫。
年幼時,子茲甫在父親宋桓公麵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子目夷,還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
宋桓公把茲甫的想法講給目夷聽,目夷聽後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說:“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啊!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禮製啊。”
為了躲避茲甫的讓賢,目夷逃到了衛國,茲甫的太子之位沒有讓出去,於是繼承大統,成為了襄公。
襄王十三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會合諸侯,齊國,楚國國君相聚在一起。
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齊君和楚王的不滿,又自做主張,沒有經過齊國,楚國的同意就約定當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會合諸侯。
目夷勸他說,宋是小國,小國要爭當霸主會招來災禍的,但襄公不聽。
在到盂地前,目夷又勸他要帶上軍隊,以防有變,楚國人是不講信用的。
宋襄公說:“是我自己提出來不帶軍隊的,與楚人已約好,怎能不守信用呢?”
於是,宋襄公不帶軍隊赴會。
到了約定之日,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來了,楚國早埋伏好了軍隊。
宋襄公和楚成王因為爭當諸侯霸主而發生爭議,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帶回楚國囚禁起來,想借以攻取宋國。
直到同年冬季,諸侯在薄地會見時,在魯僖公的調停下,襄公才被釋放。
宋襄公回國後,聽說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就決定攻打鄭國。
目夷勸阻他,襄公依舊不聽。
周襄王十四年初冬,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
楚國派能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
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隻好從鄭國撤退,雙方的軍隊在泓水相遇。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向宋軍衝殺過來。
目夷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布陣。
目夷說:“可以進攻了。”
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地。”
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宋軍吃了敗仗,損失慘重,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發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襄王十五年夏季,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遺留的箭傷發作,不治而死。
縱觀宋襄公一生,皆為仁義二字所累,亦為仁義二字所死。
仁義,害人不淺。
但我卻沒有阻止孔丘離開。
這世上每個人的腳下都有道路,他有他的道,我有我的道,我們的道或許不同,但走上這條道路的決心是相同的。
他相信仁義,其實是相信人的本性善良。
這這世上又有什麼人是天生善良的呢?
自私和醜陋才是人的本相,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出現教化。
我看向孔丘大步離去的背影,隻希望有朝一日,若他的理念被現實擊碎,他還能如此瀟灑的行走在天地之間。
孔丘走後,我的生活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靜。
除了身邊多出來了一個叫做葛天的小跟班。
跟孔丘一樣,他也是一個普通人。
又或者說,他是在孔丘的親傳弟子中少有的普通人,是孔丘專門為我尋來的。
有一說一,我在出發去秦國之前,就遣散了相邑的家仆,恢複了孤家寡人的生活,之後輾轉回到沛縣,身邊也隻有一頭老牛,這麼多年下來也沒有感覺到什麼不妥。
如今身邊突然多出來一個伺候的,我才發現……
讓人伺候著是真不得勁。
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讓乾,活脫脫把我當成了一個耄耋之年的小老頭了。
雖說我的年歲確實不小了,不過因為常年練炁,我的身體情況要好的多,雖然比不上五十多歲卻像二十歲的孔丘,但是比一般人的五十多歲那是綽綽有餘。
我這種情況,伺候隻能讓我感覺累贅。
而且孔丘留下來這小子嘴還碎,一天到晚嘚啵嘚個沒完。
要是這貨能夠說點正經的,但也算是個解悶的,可是這狗東西明明是孔丘的幾個親傳之一,偏偏一點正事都沒有,一天到晚腦子裡就是什麼《奇門遁甲》、《陰陽五行》、《易術卜算》之類的。
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正經做事的。
我曾經問過他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他說想要建立一個大氏族。
我恍然,對這個夢想不置可否。
在這個紛亂的年代,建立氏族是一個簡單又困難的目標。
簡單來說,隻要找個想和你過日子的女人,然後生一堆孩子,那麼你們就是氏族了。
至於困難……
這世界上氏族千千萬萬,能被稱作大氏族的則少之又少,但是他們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都是異族。
普通人想要建立一個龐大的氏族,沒有孔丘這種廣博的學識,沒有秦國嬴氏一樣的膽魄,根本就是死路一條。
「那我偏要走這條死路。」
葛天是這麼回答我的。
那一刻,他仿佛不再是那個我身邊鞍前馬後的小跟班,而是一個閃著光的氏族之主。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為氏族之主。
相信並且實行著。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有自信?”
他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其實我之前用卜算之法給自己算了兩卦,我知道給自己算命是卜算的大忌,但是我還蠻好奇自己的未來的,所以就算了,結果那兩次卦象都出乎預料的相似,都顯示葛氏以後會有一個大氏族。”
“而且卦象上還說了,我葛氏後人,以後一定會出一位人中之龍。”
說這,他還晃了晃手上書皮都被翻爛了的奇門遁甲。
我擰了擰眉頭,感覺可以用仨字來形容這番話:不靠譜。
可是即便如此,我也沒有說什麼。
有理想是好事,在這個紛亂的年代,理想往往能夠給人堅持下去的信念。
若是信念都無了,才是真的可悲。
而且,留下他也並非完全沒有好處。
至少他比較健談。
有了他在身邊,幫我擋下了相當一部分前來拜師求學的人,讓我有了很多的時間可以專心修行。
這算不算是福禍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