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授知識。
這些可都是乾貨。
“還能這樣啊?”
“那當然了。”
“以你和倪尼之前《夜旅人》的合作收益來看,這次如果角色你再邀請倪尼來演,我就可以把這部劇的整體成本給做到2.4億的s+劇,所有的投資升級,到時候我可以做到賣3.8億左右,你在算算,是不是多了很多錢呢?而且公司也不要你再追加投資。”
這樣再一核算利潤。
3.8億2.4億的成本=1.4億,徐澈分到手4200萬,剩餘9800萬屬於完美。
再出爆款,讓股價上漲。
皆大歡喜。
一箭三雕,果然劉凝不愧是掌管了這麼多年的副總裁,對於這些那是了如指掌。
就好比有的劇其實壓根就不值那麼多錢。
比如宋倩和黃景餘的那部《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投資成本1.46億,賣了1.67億,公司賺2100萬,這就很多了。
公司不是靠一部戲賺錢。
是一年開幾十上百個項目掙錢,總和起來,那賺的就不少了。
但前提是你能拿得出來投資幾十上百個項目的資金來。
哪怕一部戲你投資1000萬。
幾十個項目就是幾億。
這個現金,不是說能掏出來就能掏出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演員不做投資的原因。
當然..
也有做投資的。
譬如凢凢,投資了《中國新說唱》《潮流合夥人》,節目大爆估計賺了不少錢,但這些也難,畢竟大多數藝人不願意冒著這個風險。
因為哪怕是代言商務和拍戲,就已經盆滿缽滿了。
如果是演戲。
拿到錢就可以不用怎樣。
可投資不一樣。
你要自負盈虧的。
現在的電視劇,演員陣容好,投資成本做高一點,那賺的就是多。
再怎麼說,平台也隻能以業內的角度看,不會知道這部劇到底爆不爆。
但隻要演員陣容好,有頂流撐場麵,那就不怕沒有廣告商,怎麼樣都是能夠回本甚至小賺的。
徐澈:“不需要我追加投資?”
劉凝目光如炬,拍了拍徐澈的肩膀,“對,主要是我們完美現在就你這個藝人一根獨苗苗頂流,我們當然要好好嗬護,簡而言之,就是把你更加穩固一點。
雖然我們是師徒,我也知道你不是那種人,但是其他公司那些藝人跑路的事情屢見不鮮了,我知道你不會早,但是池總他們還是給你這個待遇。
隻要你有能耐,願意自己寫劇本拍戲,我們就願意奉陪,前提你的劇本不能太爛。”
“哈哈哈,我知道的凝哥。”
徐澈爽朗的說道:“活該我們完美賺大錢。”
“活該你當頂流啊!”
簡而言之。
就是捆在一條船上。
我們做你的保護傘。
你好好賺錢給我們分紅。
你要投資我們也奉陪到底,但你不能走,你走了,公司股價就會大跌。
現在公司本來就有些虧損,總裁廉傑感覺也撐不了多久就走了,到時候公司內部肯定會出現矛盾。
有徐澈在的話。
那就是定海神針。
公司也不會輕易動徐澈,因為這就是一顆瘋狂吸金的搖錢樹。
可以保證完美的股價不大幅降低,那可都是錢啊。
現在完美的市值依靠著徐澈穩定在500億的市值,但是行情不好,也在慢慢降低了,如果徐澈要走,不知道要蒸發掉多少錢。
那些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利益,才是最能夠打動人心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