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以影音為例,大善人們可以在上傳時就限定隻在軟件內共享他所推薦的某幾部電影,這代表著他願意為所有通過faster平台觀看這些電影的用戶付費;同樣這些大善人還能規定隻有受到他邀請的用戶才能下載他上傳的軟件,這大概相當於為親友貢獻這些費用;又或者分享軟件的大善人們直接在平台發布任務,隻有完成了任務的用戶才能下載自家的軟件……
這一係列手段讓整個faster的平台變得空前活躍。
互聯網的共享精神算是被思科玩的明明白白。
如果以為網絡上分享軟件的大善人很少那就錯的離譜了,恰好相反,在faster的軟件共享區,這種善人多到讓人發指。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每天都有數以萬計抱有各種目的的玩家加入到分享者的行列。這也意味著數以萬計的各類軟件在分享區出現。
在搭配上faster上不比穀歌弱的搜索功能,那些不願意在網絡平台上花錢的用戶,隻要花點耐心跟時間,幾乎能在軟件分享平台淘到所有被人免費分享的各種正版資源。
就這樣一個幾乎沒人覺得自己吃虧的大型資源分享平台已經初見雛形。
當然想要接入faster可沒那麼簡單,並不是什麼係統都能介入。
到目前為止手機端faster隻為蘋果的ios跟有為的鴻蒙係統提供官方的接口,電腦端則隻對ios、鴻蒙跟indos提供相應的接口。
這也直接導致使用其他係統的手機跟電腦都無法參與到這場盛宴當中。
包括三星在內的其他品牌手機,尤其是華夏品牌的手機之所以還能在國外有一定銷路,基本都是靠足夠低廉的價格,以及主動幫助用戶刷成鴻蒙係統接入faster平台。
當然faster平台的利潤並不是都歸思科所有的,包括臉書、推特、穀歌等等多家公司以及依托著平台的諸多家各類資源提供商都能從中分潤利潤。即便如此faster資源共享平台在建立的這短短一年內也沒少被訴訟。
比如雖然為faster平台提供了一些技術支持,但穀歌這一年針對思科faster平台提起的訴訟就有多達五起,同樣臉書跟推特也各自起訴faster平台三起。
從後台數據不透明,到各類推薦資源算法不透明,總之這個平台明顯動了太多人的蛋糕,很多人已經看到了互聯網資源集中壟斷的趨勢,但卻又無可奈何。
說白了,faster平台的成功,本身是依托於faster軟件的,大概可以理解為依托於人工智能對互聯網資源的整合。大家最先看中的並不是那些資源,因為互聯網上有太多的資源獲取渠道。
但是當人們開始習慣於使用faster,就根本無法離開這個平台了。
畢竟自主編程幾乎相當於可以完全脫離那些開發者的桎梏,讓程序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運行,比如最重要的,可以做到完全沒有廣告。或者說讓巨型廣告商們廣告的投放成本變得更高了,這大概也是穀歌、推特、臉熟一直在告平台的原因。
畢竟faster平台月活用戶的高漲,是真的建立吸這些大公司廣告聯盟血之上的。
很多客戶已經開始探索利用faster平台來繞過中間商賺差價。
比如在軟件共享平台上當大善人。
隻需要提供能夠免費使用或者觀看的各類熱門資源的軟件,但給出的限製條件是瀏覽自家的廣告,這樣本該是穀歌、推特、臉書這種大型社交平台的廣告費用就直接被faster平台笑納了。
甚至包括自家想要打的廣告也需要這一步。
如果不是經過談判,穀歌賬號也能一鍵登錄faster平台,兩家估計能直接打起來。
當然現在的faster資源共享平台如何發展依然在探索中,作為一個一年時間月活人數已經達到26億的超級平台,任何一點改變都可能引發極大的動蕩,更彆說還有無數人垂涎著faster資源平台的用戶量。
要知道這還是華夏這個龐大的移動互聯市場還沒接入到平台的數據。
從各大手機廠商,到穀歌、高通、微軟這樣的硬軟件提供商,都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希望能提供更多接口的態度。
除此之外,國內的各大軟件提供商,廣告商也都在旁敲側擊faster什麼時候會在華夏上市。畢竟一旦faster軟件在華夏上市,就意味著相關的分享平台也會在對內容進行審核後開始運營。這也意味著整個互聯網運營跟變現邏輯的改變。
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對象其實是寧孑。
但當這些人根本找不到寧孑的時候,便也隻能退而求其次,從燕北體大這邊獲取口風。
所以可想而知作為faster軟件的提供者——燕北體大計算機科學院可以想象這一年裡有多熱鬨。
可以說這個時代可以想到的互聯網名人們,幾乎都是排著隊來體大計科院做各類演講,當然這些名人大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大概就是做完演講之後最好能跟寧孑見上一麵,打探些消息。
當然大多數情況下,寧孑是根本見不到的。
但也不能說體大這邊太過怠慢了,畢竟作為校長,在接待這塊還是拿捏的很到位的。每每有這種活動,隻要他在學校都會親自出麵接待,給足來訪者麵子,觥籌交錯間往往還能要些好處。
畢竟這些互聯網名人大都是有數的富豪,經營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各自業內翹楚。
甚至這些都已經是流水線作業了。
對於體大的學子而言,這種事情讓他們更真切的感知到了,當年寧孑說他們的眼界會在這裡變得開闊是什麼意思。
畢竟這些互聯網大佬見得多了,便也覺得不太值錢了。
最初有大佬來宣講,學生們都還很激動,早早的去占位置,準備各種問題,到了後來,體大的孩子們都開始挑名人的影響力以及安排講座的時間了,如果影響力不那麼大,或者安排在周末的演講,甚至必須要導員提出各種要求,甚至拿平時成績做威脅,才能勉強把禮堂坐滿人。
這大概就是二零一九燕北體大的牌麵,名人宣講不是新聞,有哪位大佬來宣講,能讓禮堂裡三層外三層的堆滿人那才能叫新聞。
當然今天這張照片注定也會是個大新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