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天色已是大亮,楚軒和劉藝妃他們吃了早餐,稍坐休息,就帶著黃煊和趙莉影到一片無人區域邊練基本形體,邊學朗誦。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演員老師陸陸續續的來。
即便無戲,老師們也是到場進行學習,這是他們多年以來的習慣。
在老一輩演員圈子裡頭流傳一句話:隻要自己人物的戲不殺青,就堅決不離開劇組,因為要保持人物狀態。
如果半路離開劇組,去城市中來往一次,那人物狀態就沒了,又要重新開始找,影響角色的整體塑造,人物前後劇情的銜接也會被打斷。
“我們這些總有一死的人是多麼奇特呀!”
隱隱約約的,一陣朗讀聲傳了過來。
陳到名和王進嵩、劉義君和黃雷他們聞聲而望,視線被建築阻隔。
“楚軒在教人。”黃雷道。
聽他這麼說,眾人笑了笑。
“等黃煊和趙莉影演戲,看看楚軒的教學水平怎麼樣。”陳到名道。
“那要等他們兩個的強情緒的戲,一般的戲份看不出什麼。”王進嵩說了一聲。
眾人點了點頭,往劇組而走。
上午9點的時候,楊田珍來叫。
一棵樹下,楚軒從折疊椅上站起來,將書本合攏,道:“去吧,該說的都說了,去片場再聽黃老師和吳青源導演給你講戲,把一些特定的動作記住,然後在鏡頭前發揮出來就行了,張小凡前期的戲對你來說應該不難,畢竟和你的經曆很相似。”
黃煊深吸了口氣,隻演了幾次龍套的他,初次作為主角演戲,這壓力和緊張並存。
“加油。”趙莉影揮了揮拳頭,以示鼓勵。
楊田珍帶著黃煊往化妝組的位置走,楚軒和劉藝妃帶著趙莉影來到導演組的位置。
跟黃雷他們打了下招呼,楚軒和劉藝妃在監視器前坐下,趙莉影往後走跟蘇暢她們坐在一團。
“呐。”劉藝在一把小靠背椅上拿起劇本,遞一本給楚軒。
這是導演本,楚軒翻到今天所要拍戲的頁碼看了下。
【鏡號:1;景彆:全景;運動:固定;角度:正麵俯拍20;內容:廚房裡,張小凡坐在小凳子上燒柴;聲音:燒柴聲。
鏡號:2;景彆:全景;運動:固定;角度:背麵俯拍30;內容:廚房裡,張小凡在坐在小凳子上燒柴;聲音燒柴聲。
鏡號:3;景彆:中景;運動:左側搖鏡——上搖鏡;角度:側麵平拍;內容:廚房裡,張小凡坐在小凳子上燒柴;聲音燒柴聲。
鏡號:4;景彆:全景;運動:拉鏡;角度:側麵平拍;內容:廚房裡,張小凡坐在小凳子上燒柴;聲音:燒柴聲。
場景特效:無;特效描述:無;場景描述:…………】
楚軒和劉藝妃看著劇本,趙劍安排完了燈光布置他們才將目光移開。
“開拍。”趙劍衝兩人說了一聲,旋即在正位坐下。
楚軒和劉藝妃直了直身子,掃視起多塊監視器,劇本還在各自雙腿上展開著。
分鏡頭劇本他們在劇本統籌階段就看過,裡麵的名詞也了解得很清楚,但對照著監視器裡現場拍攝來看還是第一次。
於此,他們一臉認真的模樣,開啟學習模式。
監視器裡,陡然一黑,在這大白天裡顯得有些詭異。
但這點楚軒和劉藝妃還是知道的,拿遮光的道具擋住窗戶就行。
至於窗外的月光看不到怎麼辦?不讓鏡頭拍窗外就行了。
監視器裡,陡然一亮,廚房屋子裡頭瞬間大亮。
“這太亮了吧?”劉藝妃小聲嘀咕。
“這是太陽模擬燈,拍出物體光影用的,套上高強度柔光箱就好了,亮度會大大降低。”文木野解釋。
楚軒和劉藝妃明白了過來,怪不得光照像太陽色澤,原來是模擬太陽光。
在他們看向監視器的眼裡,燈光師給模擬燈套上一個柔光箱,形似家用電風扇的那個布料圓罩。
柔光箱一套,燈光的亮度瞬間變低,在燈光師的調節下,約莫隻有幾根蠟燭加在一起的亮度。
黃煊的影子也因此順利出現在了牆麵上,這就是光與影的藝術體現。
“1號鏡頭拍正麵光影。”楚軒道。
趙劍偏頭,豎起大拇指。
楚軒哂然道:“這就彆表揚我了,監視器裡的鏡頭都這麼擺著,我又不傻。”
趙劍和導演組的老師們一臉樂嗬,劉藝妃也揚了下嘴角。
“2號鏡頭拍什麼?”楚軒問。
“2號鏡頭上反差,反差的作用是光線剝離,反差越高,被光照的物體會越明顯,不被光照的地方會越黑暗。
“但反差越高,景象越假,被拍攝體質感越差,細節紋路越少,被拍攝體就跟個與黑暗融合一起的輪廓一樣。”
“就這場戲裡,2號鏡頭呈現的畫麵效果就是把張小凡的孤獨感體現出來,讓周圍的一切都變得黑暗,就隻有張小凡跟前有燒著柴火的光。”
文木野細聲說:“反差也是攝像機裡的參數之一。”
楚軒和劉藝妃緩緩點頭,又學到個知識點。
屋子裡頭不止一盞模擬燈,還有幾盞同樣套著柔光箱,照出不同白色柔光的專業攝影燈。
幾盞燈在不同角度擺放著,除了太陽模擬燈外,另幾道光是打在黃煊的周遭,並沒有打在黃煊的身上。
從火坑裡冒出的燒柴火的火光,跟這些光源融合,看起來火光的橙紅色將白光覆蓋,但怎麼看都覺得這個場景很柔和且舒服,但又沒有脫離夜晚的範疇,整個場景一看就是在晚上。
這真的很神奇。
楚軒和劉藝妃也不知道趙劍是怎麼打光的,角度上又有什麼講究,道具燈光和自然火光又是怎麼結合的,但這光影美學讓他們被深深吸引,隻覺這就是藝術。
“這畫麵好好看,我要學。”劉藝妃低聲道,衝楚軒眨了眨眼。
楚軒點了點頭,嘀咕道:“偷師。”
趙劍就坐在他旁邊,聽到他的嘀咕,眼中泛起抹笑。
過了會兒,在趙劍的喊話下,黃煊的第一場戲開拍。
監視器裡頭,正麵和背麵的1號鏡和2號鏡固定。
趙劍看了下攝像機傳輸回來的畫麵,考量了下質感。
“3號機,動。”
一位攝像師蹲著,跟前的攝像機架在被調低了的支架上,這個支架可以上下左右伸展,隻見這位攝像師不動,僅僅隻是推著攝像機慢慢往左側移,又慢慢調高支架將攝像機慢慢往上移,完成了兩次搖鏡。
兩次搖鏡,先拍了黃煊遞柴火的手,又由下至上拍到黃煊的側臉。
“3號撤,4號動。”
4號機的攝像師呈現的是黃煊的全景,然後通過拉鏡的方式慢慢往後撤退,同時調整聚焦,黃煊在鏡頭中慢慢變小且模糊。
這個拉鏡鏡頭的作用之一就是,告訴觀眾要切換畫麵了,給觀眾一個心理提示,讓電視劇畫麵轉換不顯得突兀。
“哢。”
“再來,2號機反差太高,畫麵太虛;3號機第一次搖鏡貼地;4號機不穩,有晃動;黃煊繼續保持,你就燒柴就行了,臉上表情平常化就好。”
聽著趙劍的話,楚軒和劉藝妃目露思索地看監視器。
“剛剛2號機反差值太高,黃煊的黑色背影和火光的色澤對比度太過明顯,雖然畫麵好看,但太虛假。”楚軒小聲道。
“3號機的搖鏡沒拍到黃煊的腳,因為是近景搖鏡,這就缺少了點人物整體上的質感。”劉藝妃分析道。
“4號鏡拉鏡後撤的時候,鏡頭稍有抖動,畫麵不穩。”楚軒又道。
劉藝妃點了點頭,跟他相視一眼,兩人微微一笑。
以前聽導演說這些,他們有一半都聽不懂,現在再聽,一瞬間心下了然,並能在腦海中形成調整後的畫麵且進行對比、考量。
這就是進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