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架構清晰了,在場每個人又都會獲得股權,那麼公司的很多問題就是跟他們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
譬如,從業問題。
現如今影視公司有三種劇組,電影、電視和綜藝。
集團化後這三大板塊獨立,陳愷歌、唐記裡、寧皓、文木野這些人及名下劇組團隊肯定加入或掛靠在璀璨時代影業。
張繼忠、餘敏、趙劍、孔生、黎鱈、鄭小龍等人及劇組,肯定加入或掛靠在璀璨時代世紀文化。
搞綜藝的那批人,也肯定加入或掛靠在璀璨時代星空文化。
文學公司和特效公司好辦,編劇和技術人員分彆對應加入就行了。
特效公司專業性極強,非技術專業的人不可能加入,公司也不會瞎分配,讓一群不懂技術的去搞特效。
那其餘人怎麼選擇或分配?
這是個大問題。
這個問題的根源,說多了還是核心利益問題。
搞電視的璀璨時代世紀文化,是最多人想加入的,璀璨時代的電視業務最賺錢,通過這幾年的時間也打響了品牌影響力,加入這家主營電視的公司看起來是最舒服的。
搞綜藝的璀璨時代星空文化也還行,有自己的綜藝園區,能夠形成製作閉環,《我是演員》第一季也有很好的開局,可謂前途可期,加入這家公司也看得到未來。
但璀璨時代創意文學和璀璨時代影業……
前者搞編劇,利益從哪裡來?
後者搞電影,公司目前在電影方麵就一部小成本《瘋狂的石頭》,係列作品《瘋狂的賽車》即將上映但也是小成本,大投資的《兵臨城下》還沒看到成績。
也就是說,加入電視和綜藝公司,所得股權是立馬就有很高價值的。
加入文學公司和影業公司,價值是暫時看不到的,或者說是很低的。
或許,在璀璨時代集體助力下,影業公司發展起來不難,那也要等一兩年乃至更久,那其中的股權也要在一兩年後才能發揮價值。
而文學公司,基於編劇行業的不景氣情況,讓他們看不到這家公司的具體價值在哪裡。
一連幾天的時間,除了對各公司工種劃分、薪資待遇、部門規劃等問題集中進行了商討外,針對人員分配問題更是討論的如火如荼。
“跟馬克龍的電影合作,產生的全球票房利潤,劃入璀璨時代影業。”
這天上午,行政前台把茶倒好退去,楚軒就發言解決管理層最關心的問題。
群策群力是有效的,在一群工作經驗和管理經驗豐富的人為期幾天的商討中,集團架構內部的組織細節問題和些許漏洞問題得以發現、解決。
這幾天他和劉藝妃、劉小麗、花姐、韓三坪等人在會議結束後,每天晚上和總公司管理層都在補全架構體係,補齊和製定出最齊全且細致的集團化章程。
而對麵管理層糾結的問題,他們也有討論。
基於已經有收獲的電視和綜藝,從影視公司脫離出去後按部就班發展就好,這是看得到美好未來的。
但公司在電影方麵還沒打開局麵,確如管理層們這幾天所憂心的,加入電影公司其中股權的價值不高。
即便電影方麵打開局麵,國內的票房市場也就那樣。
拍一部商業片成本本就很高,票房到頂了也就四五億,近幾年內不可能再多了,這是預估得到的。
那麼一部電影創造的利益,被層層分成後,最後分到股權受益者們手上的紅利肯定不多,跟電視和綜藝完全沒法比。
他們討論過後,就決定將馬克龍那邊的收益,並入影業公司,靠全球票房來抬高影業公司的股權價值。
馬克龍是跟璀璨時代總公司有戰略合作,到時候總公司單方麵跟影業公司簽署一份紅利轉讓合同就好。
“我就說吧,老總們肯定會這麼解決。”
“公司和馬克龍在電影上的合作,璀璨時代影業也是發展電影業務,那麼兩者間互通才是合理的。”
“雖然全球票房什麼的還沒成績,但這樣至少有盼頭,不僅是我們,影業公司的職員也有奔頭,不然各個都去羨慕搞電視和綜藝的,這就很難帶動他們搞電影的熱情。”
楚軒代表發言做下的決定,算是安撫了在場一些人的心。
在國內的票房市場還沒打開局麵之際,全球票房的誘惑還是很大的。
即便公司在全球票房上也沒實際成果,但有已經打通豪來塢的渠道,影業公司的未來藍圖是可期的。
這樣一來,加入電視和綜藝公司能讓股權立馬有價值,那麼加入影業公司就相當於賭一個大展宏圖的未來。
至少現在,讓原本不想加入影業公司的人,因這份決定提起了加入的興趣。
“關於璀璨時代創意文學這家公司,我想我有必要深入談一談,也順便說一說集團化後整個集體的業務閉環關係。”
聽到楚軒這麼一說,在場眾人靜了下來。
“集團化後,資源分配很清楚,各公司業務領域很清晰,搞綜藝的搞綜藝,搞電影的搞電影,搞電視的搞電視,經營藝人的經營藝人,發展院線的發展院線,可以互相合作但又互不乾擾。”
眾人點了點頭,集團化是資源整合後的再分配過程,是總公司維持基本盤讓子公司全麵發展的統籌規劃,不管是資源利用還是有效管理都會提高一個維度。
“其中,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通通都需要劇本。”
“在影視行業中,很多人認為編劇不重要,在這裡我們不談這個問題,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一點,沒有劇本那還拍個鬼的電影和電視。”
大家微微頷首,編劇地位不高是實情,但電影和電視缺不了編劇創作的劇本也是實情。
從公司決定單獨為編劇開公司就看得出,公司對編劇這個職業很看重。
而看楚軒現在著重說編劇的事,難道成立文學公司還有更深層次的謀劃?
“璀璨時代創意文學,意在打造一個編劇的創作殿堂,從事於編劇工業這份事業的研究外,還需要有一個核心生產力。”
“前幾天也說了,總公司這些年收購的海內外小說影視版權資源,全部給文學公司當庫存。”
“庫存是什麼?放在倉庫裡的東西,可僅僅隻是放在倉庫裡的話那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文學公司要把這份價值體現出來,就要把它們改編成劇本然後影視化。”
“而在以往,通常都是某導演某製片看中哪個作品,然後才讓編劇去改編。”
“但現在於璀璨時代內部,我要改變一下這樣的情況。”
“不管導演和製片看不看中小說作品,文學公司的編劇也要去改編,將小說庫存轉變為劇本庫存,這就是文學公司的核心生產力。”
“這……”全場一片嘩然,儘皆不可思議。
不管導演和製片看不看中,編劇也要去改編作品?
小說庫存幾百上千,不管有沒有價值全都改編成劇本?
這是什麼操作?
萬一改編的作品是垃圾呢?
萬一改編的作品不符合市場呢?
不能影視化的作品改編出來又有什麼用?